分享

书评A475:我以我血荐轩辕——读《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望月听雪bella 2023-04-08 发布于江苏

/望月听雪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首《自题小像》表露了鲁迅矢志不渝向死而生的心志。“我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快乐的事”,读周作人的散文,文笔卓然超群,清新素雅的文风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同为留学日本的学子,性格不同、思想不同、抱负不同,自然文风亦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周作人有着他平淡洒脱、与世无争之心境,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相比较于周树人的经历以及思想境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如同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一般,一边是叱咤风云、忧国忧民,“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一生怀着赤子之心,想要收复失地,恢复旧山河,却一生未能如愿”,含恨而亡。一边是浪漫柔美、缱绻情深,“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美是极美,但总是失了一些“男儿当自强”的英雄气概,少了几许“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一边是家国情怀,一边是儿女情长,鲁迅“以锋利尖锐的笔刀将那个时代的黑暗统统批驳得体无完肤”,带着大时代的深刻印迹,将自己活出惊天动地的风采。

    周作人于日本留学时期有着惬意的生活,深入研究了日本的经典文学,娶了日本的妻子,他之后文风的平淡温和大抵便是受了这样的熏陶。相对于周作人,鲁迅于日本的经历便是他日后口诛笔伐生涯的缘起,初衷以学医救国作为一己求学之志向,然而,于日本所受的种种,逐渐让他明白了“学医可以救人,但不能救国,只有文化才能改变国民的精神”,才能于精神层面不做“东亚病夫”,“国家贫弱不堪会让国民受到怎样不公的欺凌”,那些记录影片里目光呆滞被砍头的国民,有着怎样愚昧麻木的思想境地,“强者怯懦,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一个大时代的鲁迅由日本仙台出走离开,逐渐以“横眉冷对、笔锋如剑”的形象走入当代进步青年的视野,这便是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与道德高度,鲁迅于茫茫人海之中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路,荆棘丛生却慷慨激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留学归国之后,一个“白话文运动的主力和新文化运动旗手性人物”脱颖而出,成为民国文坛上最为活跃的批判文学写手,体现了一代学者忧国忧民的大爱无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灯下漫笔

    纵观书目,此篇已是最为浪漫的标题了,期待着也许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不一样的文风与气质,如同辛弃疾一般,可以大气磅礴、壮怀激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亦可以旖旎抒情、柔肠慢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翻开此篇,“'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满篇皆是含沙射影、意有所指,鲁迅于冬夜灯下,所思所想皆是民族兴亡、天下格局,这便是鲁迅的大格局、大手笔,心中永远装着大时代的起起伏伏,笔下永远一针见血,犀利道破社会中的千般怪相。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不同年代的杂文作品共计108篇。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创作轨迹和思想风采。我们读他的文字,理解他的思想,回望那个大时代的种种,风起云涌间便是一个世纪悄然落幕的文明,“运交华盖欲何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