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2023·中国北京) 圆满闭幕-今日头条

 金方TCM 2023-04-08 发布于北京

2023年4月2日,以“守正传承,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2023·中国北京”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联合主办,由金方书院、文靖书院(筹)、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承办。中国中医书院联盟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本次论坛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张欣霞副司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北京市怀柔区于庆丰区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院长王琦教授发表了视频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中医书院的院长和代表、各有关学术团体及有关专家、中医师及西学中人员、中医学生等共150余人参会。

本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承继首届论坛的成果和力量,为中医书院事业持续发力,彰显中医书院事业步步向前。

▲“中医书院发展论坛2023·中国北京”与会嘉宾合影

前辈嘱托

自2021年首届书院发展论坛起,中医书院的发展便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注,各界人士对中医书院事业给予了殷切嘱托和美好祝愿。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先生为中医书院发展论坛发声。

92岁高龄的金方书院名誉院长、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亲临论坛现场致辞。他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培养,更离不开广大基层中药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的提升。人才的培养除了院校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现在百花齐放的中医书院。中医书院,是现有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 金方书院名誉院长、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

▲ 陈可冀院士为首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题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通过视频发言:

书院问学兴于唐,传统基因今发扬。

英才培育需高地,道经千载更辉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视频发言

政策支持

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强国战略将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大量利好政策、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为中国中医药发展、中医书院发展提供了优良沃土。

主办方代表-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韦小萍女士代表怀柔区政府表示:怀柔区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下一步,怀柔区将聚焦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技术培训、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向,深入开展多领域合作,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造福民生、惠及百姓。

▲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韦小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张欣霞女士带来了众多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信息,并肯定了中医书院对推动建立更加符合规律的中医药人才模式所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她希望中医书院在总结借鉴历代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中医书院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博采众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之长,发挥书院灵活办学的特点,探索完善现代书院之中医药教育模式,为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张欣霞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作为主办方连续两届主办中医书院发展论坛,屠志涛局长提出要通过中医书院论坛把全国乃至全球的书院聚集起来,让书院不光是一个培训人才的地方,也是中医发展的智库。同时,他对中医书院在推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三个功能”、“三个回归“、“三个关系扭转”以及“三个转变”的殷切期待。其中,“三个关系扭转”包括:第一要扭转医药关系,实现以医统药;第二要扭转一二三产的关系;第三要扭转中西医关系。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

项目发布

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中医书院蓝皮书2023》、“中医大学生第二课堂”项目、“中医书院基层医生中医课堂、基层中医健康文化课堂”项目,以及“中医书院基层医师推荐阅读中医书目100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院长赵鲲鹏教授,发布《中国中医书院蓝皮书2023》,蓝皮书通过大量数据调研在总结中医书院历史、现状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前沿性分析和建议,指出新时代中医书院教育是搞特色,而不是搞特殊,中医书院的重要使命是再教育而不是重点班式教育。

▲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院长赵鲲鹏

金方书院讲师张梦醒女士就金方书院设计的“中医大学生第二课堂”项目进行首次发布。金方书院“中医大学生第二课堂”项目将着力于帮助大学生走好角色转变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中医院校的“中医学生”顺利、迅速地成长为“中医医生”。

▲ 金方书院讲师张梦醒

北京市怀柔区十分重视基层医师中医技能提升及居民健康教育,他们尝试引入中医书院参与其卫生健康建设,设计了“中医书院基层医生中医课堂、基层中医健康文化课堂”项目。怀柔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来军先生就本项目做了首次发布。

▲ 北京市怀柔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来军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先生从数千种古今医学著作中选择100种有助于基层医生良好地、全面成长的阅读书目,希望可以起到引导阅读、自修、精进的作用,并呼吁中医界关注整理、搜集和保护中医药大数据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

主旨演讲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中医和西医是两个缠绕不休的话题。本届论坛的主旨演讲部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凌锋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编审、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教授分别就此做了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凌锋教授以她百岁父亲病危后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系统性医疗救治转危为安的感人案例提出:在现代医学面前,以系统论的整体概念中西医结合,多纬度应用各种康复手段可以帮我们开拓一个新的思路,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她提出: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和人文基础上的人学。医学就像喜马拉雅山脉,系统医学就是珠峰的一个顶端。中医是从南坡攀登,西医是从北坡攀登,当攀上顶峰的时候,中西医在系统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会握手言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教授,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凌锋

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校长是中国最好中医药大学的校长,也是一位成绩卓越、成功丰富的免疫学家和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家。他的主旨报告把大家带入奇妙的人体免疫世界,带入琳琅满目的中西医结合免疫学领域,绘出前景宽阔而光明的由中西医结合孕育的未来医学。他说,中医人要本着开放的、包容的胸怀,从而可以在科学的、清晰的路途指引下,让中医医学在新时代不断迭代出越来越高级的版本。

▲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

中国科学院医学编审、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先生在题为《做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医》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医是有5,000年以上历史以全世界最大样本量不断试错获得的应对疾病的一种模式和中华民族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办好中医书院,首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药是维系这种绵延不绝优秀幸福文化的重要承载和保障。中医能引导人们过上健康优雅的生活。

▲ 中国科学院医学编审、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

分论坛

主旨演讲之后,本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分别围绕“基层中医师培养”、“西医学中医”、“中医书院建设与发展”设立了分论坛。金方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金方书院创始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薛钜夫;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君和堂中医连锁创始人等全国各地中医书院的院长和代表、各有关学术团体及有关专家、中医师及西学中人员、中医学生等从不同维度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金方书院创始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薛钜夫(薛福玉)先生则倡导医师培养要着重于“中医式全科医生”全科教育的理念。他认为一个最需要全科医生的社会时期已经到来,建立全人、全生命周期为中心的诊疗思维及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时代的刚需。传统式的中医师符合现代全科医生的几乎全部特性,因此中医书院以传统师承为基点、全科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中医式全科医生、为不同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西融合医疗的保健基础服务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薛钜夫院长对于中医书院如何培养“中医式全科医生”分享了金方书院的相关教学经验。

▲ 金方书院创始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薛钜夫

西安择中书院院长张昆先生总结了择中书院十五年培养基层医生的经验,对书院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价值的几点建议。

▲ 西安择中书院院长张昆

成都秉正堂创始人夏隆江先生认为有很多学习的需求在院校里面没有得到满足,而校外教育是它的补充。书院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别化学习需求,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土壤,将很多民间有特色的内容集中在这里,持续性的传承。

▲ 成都秉正堂创始人夏隆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灵素书院发起人程凯先生提出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核心之一,是中医医学模型,应该作为书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学习中医经络的知识,掌握经络穴位的刺激方法,提高临床疗效,训练临床特色的思维方式,构建起中西医学之间的一个共同认知。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灵素书院发起人程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博士后王超先生认为:青年中医发展的难点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刚出诊时患者门可罗雀、安心可靠的执业机构难寻、名师难遇。针对上述难题,王超博士提出两大解决办法:第一点要深扎经典,第二要不断加强临床实践。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博士后王超

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院长何丽清女士进行了傅山学院中医书院教育经验分享,尤其在关于人才培养的模式、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 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院长何丽清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先生指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中医药知识在深度、广度、领会度上打了折扣,造成博而不精、不专,难以形成完整的中医思维体系。

▲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

54岁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药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南开医院药学部主任阎姝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西学中经历:她通过首届天津金方论坛得遇傅延龄、薛钜夫两位恩师,拜在两位老师门下;加入金方书院中医弟子班的学习掌握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思维体系;并在两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在54 岁考取中医执业证书,正式成为一名中医医生。

▲ 天津南开医院药学部主任阎姝

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副主任医师李贵堂先生提出中医服务能力的瓶颈在人才的培养上,基层医生的中医能力培养需要大医生下到基层给予指导;需要政策上对基层医生有支持。


▲ 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副主任医师李贵堂

君和堂中医连锁创始人潘学才先生倡导中医书院不仅要有中医的课,还要有很多文化课,邀请文、史、哲、宗教等文化界大师参与授课,着重培养中医人才的文化自信。

▲ 君和堂中医连锁创始人潘学才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先生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大数据中着重分解出中医药发展的可喜势头,同时也从中医药从业人数、中药市场的鱼龙混杂、民营中医院发展之难、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堪忧等方面表达了对中医药发展的忧虑。呼吁中医药界从以上各方面联合发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提速发展。

▲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先生主张从对中医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等“三个认识"出发进行中医书院的建设。他认为中医具有通业性,中国的西医是得天独厚的,因为他可以站在中医的肩膀上,当然,中国的中医也是得天独厚的,因为我们有西医的同道,我们可以从那里吸纳现代科学的精华。中医最珍贵的地方是对生命全方位的认识,中医书院的教育应该是基于对生命全方位认识的终身教育。中医书院教育的关键在于有真正的能者为师、有真实求学精神者为学以及教育的模式和内涵等。

▲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任科员孙晓峰先生则呼吁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在中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任科员孙晓峰

灵兰书院院长蔡仲逊先生分享了灵兰书院用互联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这个思路来进行书院教育的更新,将教育事业跟产业进行结合的新尝试。

▲ 灵兰书院院长蔡仲逊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张璐瑶代表尹刚院长分享新安书院采取三阶段、递进式、个性化、学分制培养方式,强化经典研读、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打通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学历教育、组建中医药传承名师团队、打通青年传承骨干人才职称通道、构建传承课程体系。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张璐瑶代尹刚院长发言

金方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先生提出“基层大医生”概念,他认为:我国有很大的基层医生群体,基层中医师服务的基层人士不是底层人士,基层也有很优秀的中医师,也有高水平的中医师。基层同样需要大中医,中医书院应该着力基层大中医培养。同时,他还提出中医师不必追求成为双能王。中医师既然是中医,就应该专心做中医学术,努力做好自己,把中医学术做精。不必因为不会别的而羞,但一定要因为自己的中医学术不精而羞。

▲ 金方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

闭幕式

最后,本届论坛在文靖书院院长季青春先生和金方书院创始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薛钜夫先生的闭幕词中圆满闭幕。

文靖书院院长季青春先生介绍了文靖书院的历史及发展、文化。他表示将以中医书院发展论坛为平台,团结全国中医书院及社会有识之士,建立“中医书院发展基金”,以促进中医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文靖书院(筹)院长,嘉树园中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季青春

金方书院创始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人薛钜夫先生在闭幕词中感谢了各方领导及与会嘉宾对论坛的支持,并引用庄子的一句话:“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合力,中医书院的传承发展必将会迎来喜人的景象。

本届论坛再次重温了上届论坛发布的中医书院建设“五三理念”:重视“三史”,即书院院史、学术史和人物史;紧抓“三传”,即学术传统、传承和传播,做好“三成”,即设施落成、理念形成和习惯养成,建设“三标”,即标志、标杆和标准,完善“三可”,即可持续、可复制和可评价。与会中医书院的代表们一致认为“五三理念”是中医书院的发展方向,是中医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大家一致认为各中医书院要加强团结和协作,共同努力,将中医书院发展论坛建设成一个永久的交流平台、团结合作的平台、友谊的平台。

特别鸣谢

特别鸣谢本届书院发展论坛特邀主持嘉宾。

开幕式主持人:

金方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傅延龄 先生

项目发布环节特邀主持嘉宾:

金方书院临床医院-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行政院长 潘琳 女士

主旨演讲环节特邀主持嘉宾:

天津大学海河医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王西墨 先生

“基层中医师成长与培养”分论坛特邀主持嘉宾:

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 曹东义 先生

“西医学中医”分论坛特邀主持嘉宾:

当归中医学堂校长、行知堂中医董事长 李永明 先生

“中医书院建设与发展”分论坛特邀主持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主任、首都国医名师馆执行馆长 严桂林 先生

“闭幕式”特邀主持嘉宾:

途易(中国)首席运营官 赵红宇 女士

本届中医书院发展论坛显示出各中医书院都有着强烈的专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医书院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中医书院与中医大学分别承担着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职责,是相互补充的,认识到中医书院在保持中医学术多样性方面的意义,真切地感受到政府、社会和专业各个方面对中医书院的关注和关心,清楚地认识到中医书院事业的发展很需要各方面的爱护、帮助和支持!还充分显示出各中医书院间的团结,以及对中医书院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抱有足够的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