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两代驻守淮安的高级官员

 长弓有心 2023-04-08 发布于江西

1、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理河道”,简称总漕、漕台、漕帅”。 他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其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具体负责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八省漕粮转运工作。

漕运总督始设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他不仅管理八省长达3000多里的运河沿线,还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在明代和清初还兼理庐凤巡抚,管理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共4府和徐州、和州、滁州共3直隶州。而且各省的督粮道都隶属于漕运总督。

2、河道总督

河道总督全称“总督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河台、总河”。明成化七年(1471年)始设,是明清两代掌管全国河道疏浚和堤防的最高级别官员。其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初驻山东济宁,后考虑到淮安是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而总河署所在的山东济宁距此路途遥远,不便处理事务,因此移驻淮安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江浦区)。

雍正七年(1729年)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简称东河总督),驻济宁。1730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总督(北河总督),由直隶总督兼领。南河总督下辖4道、24厅、24营,总督署规模及其庞大。

3、户部淮安关监督

榷关是明清两代的税务机关。位于淮安板闸的淮安榷关是明、清两代400多年里全国最大的榷关。淮安关监督为淮安榷关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旗人或皇帝亲信担任,级别为正三品,与当时的江苏布政使平级。淮安关监督署衙门,规格为道台级,比淮安府署还要宏大。

淮安榷关设有板闸关、宿迁关、海州关(今连云港)共三个分关;上一铺(今淮安区河下镇)、下一铺(今淮安区南角楼)、清河闸(今清江浦区)、码头(今淮阴区)、高良涧(今洪泽区)、顺河集(今淮安区)、东沟(今阜宁县)、益林(今阜宁县益林镇)、流均沟(今淮安区)、车桥(今淮安区车桥镇)、老坝头(今盱眙县)、蒋坝(今洪泽县蒋坝镇)等处共十八个卡口,管辖范围非常广,下属书吏、杂役达1100多人。

4、淮安知府

淮安知府明代为正四品,清代为从四品。明初设淮安府直隶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改属南直隶,以山阳县为府署驻地。清初沿明制,仍设江南省淮安府。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淮安府成为江苏省长江以北仅有的两府之一。

明朝时淮安素有“大邦首府”之称,清代以来淮安知府也历来为冲、繁、疲、难之最要缺。淮安府下辖海州、邳州2州和山阳县(今淮安区、清浦区、清河区全部及洪泽县、阜宁县、滨海县三县的大部)、清河县(今淮阴区)、安东县(今涟水县)、桃源县(今泗阳县)、盐城县(今盐城市辖区全部、建湖县大部)、沭阳县、赣榆县、宿迁县和睢宁县9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4市以及徐州东部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