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35篇:读书有悟∣阅读王一川教授的《文学理论》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4-08 发布于广东

阅读王一川教授的《文学理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文学理论是我的老本行,但惭愧地讲,当年读研时读书太杂,没有专心地读几本文学理论的著作。王一川教授的书倒是读了不少,对他的学术观点也比较熟悉。这本《文学理论》是大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是出差潮州期间包括来回高铁上,读完了这本书。总的感觉就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十多年后重温这些理论,依然有欲罢不能之感。
在这本书里,作者先简要概述了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问题,然后分别从文学观念、文学特性、文学媒介、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层面、文学品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角度对文学理论进行阐述。这九大方面是所有文学理论都会涉及的问题,例如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结构与此大同小异。但《文学理论教程》阐述的是更为普遍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理论观点与原理,而王一川教授的《文学理论》则是在一般文学理论观点基础之上,凸显个性化的文论观点与话语。这种独特的理论与话语就是贯穿本书的“感兴修辞论”,简称“兴辞”。用他的话说就是:文学是一种感兴修辞,更简洁地说,文学是兴辞。兴或者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表达方式。在作者看来,这种表达的主要特点是:文学是对“志”“情”或“兴”的表达,是对个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表达;文学创作依赖于“感兴”或“伫兴”,即要求作者不仅善于寻求个体体验,而且善于把这种体验储存在心中以便期待某种瞬间的艺术领悟和发动;文学作品是“兴象”的结晶,即要通过语言创造出充满体验的活生生的形象;读者阅读要以“兴会”去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体验;文学理论或批评不应是逻辑式或推论式的,而应是感兴式的。而辞或者修辞,指的是文学的语言创造过程及其结果成为调节现实生存境遇矛盾并使其通达顺畅的象征性形式。这就是说,文学的语言系统只是表面看来独立自足,它实际上常常朦胧而曲折地意指现实生存境遇中的矛盾或冲突,寄寓着人们调达这些矛盾的欲望、幻想和具体策略。
在兴辞论的观照下,作者又考察了文学文本的层面,这是在我国“言象意”分层以及西方文学文论家英伽登、韦勒克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文学文本有五个层面:媒型层、兴辞层、兴象层、意兴层、余兴-衍兴层。其中兴辞型指的是具体的富于感兴意味的语言层,包括语音、文法、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说的“言语形式”层面。兴象其实就是富于感兴意味的形象层。这些层面正是作者将兴辞论融入中外文学分层理论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话语表述。
在兴辞论的观照下,作者还考察了文学媒介的特点及其作用,并将文学文本视为一种具体的文学形态,从而将文学文本分为四种类型: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俗文化文本。所谓主导文化,指的是体现特定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或伦理和睦需要的文学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流文化,例如后代对《诗经》的解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所谓高雅文化,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讲究语言形式的创新、社会批判和个性化的趣味,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派小说等;所谓大众文化,指的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这方面的代表自然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流行歌词等;民间文化文本指的是体现普通民众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代表作自然是民歌等。当然,这四种文学文本类型并不是截然分明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融交织。例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就带有各种文本类型的痕迹,既表达了主流思想的倾向,又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琐碎生活的思考,同时又体现了大众的趣味以及武汉当地的生活特点。
文学文本类型不同,文学创作、作者角色、创作动因、创作过程、文学阅读特点及过程等均有所差异。作者将四种类型的文本与作者的创作、读者的阅读进行整合,进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基于兴辞论的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理论体系。一是文学创作的文化类型,包括借兴施教、创兴生意、造兴流行、传兴泄郁;二是作者的不同角色,包括借兴育人者、创兴导人者、造兴娱人者、传兴自娱者;三是文学创作的动因,包括种群动因、媒体动因、个性动因、金融动因、意识形态动因;四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包括伫兴、发兴、构兴、成文和成品;五是文学阅读中兴意组合方式,包括得意忘兴、兴意不离、得兴忘象、兴意自娱;六是文学阅读中的兴辞层面,包括感触兴辞、兴辞生兴、兴会酣畅和兴味深长;七是文学阅读过程中的要素,包括语境引导、心境参与、阅读期待、兴辞阅览、兴象理解、余兴品味、衍兴激活等。这七个方面并非全部都与四大文学类型相照应,但将文学文本进行类别划分之后,再从创作和阅读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更能揭示文学的一般规律和差异特点。而且,也说明作者对文学的研究,并非固守于“纯文学”之一隅,他对文学媒介、文学消费等的阐述,也体现了作者宏阔的理论视野。
王一川教授的“感兴修辞论”,也体现了中西文艺理论观点的融合。守正创新,这是文学理论研究的一大趋向。我们经常说,既要吸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精华,同时又要借鉴西方优秀的文艺理论观点,但这种“既……又”的句式,似乎也暗示出中西不可能真正融合。而“感兴修辞论”一则是真正同时吸收中西文艺理论的精华,“感兴”中既有“中”,又有“西”;同理,“修辞”中也是既有“中”,又有“西”。二则,“感兴”和“修辞”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三则,感兴修辞论并不仅仅是对前人观点的整合,同时又体现了当前文艺理论研究的趋势,因此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