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宝鸡“百合杯”乒乓球比赛的故事》征文写作略记

 新用户3134eDv6 2023-04-08 发布于陕西

      拙文《我与宝鸡“百合杯”乒乓球比赛的故事》侥幸获得了二等奖。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我感觉这是评委会的照顾,这多多少少叫我有点激动,还夹杂了一丝惶惑。其实,因为“百合杯”而引起的跟宝鸡的情感,不仅仅是文章里所写的这么些,因为它写的还太粗略了。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组委会,还要感谢宝鸡的球友们,是他们发给我征文大赛通知并且鼓励我动笔写一下。我虽然坚持经常写东西,但究其实根子上是一个比较疏懒的人。我写东西确实是出于一种喜好,就跟打乒乓球一样。人家是为了打好出成绩,我是为了把自己打快乐打开心。——我写文章,从来不投稿,更不要说参加什么比赛了。如果不是宝鸡球友们和我的裁判员老师们可着劲儿地鼓励,我还真的可能不会写这篇文章呢。尽管,关于宝鸡的文章我已经写了不少。

      我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大赛通知的,然后紧跟着好些朋友们就留言,“陈老师,参与一下。”“陈老师,加油哦!”

      由于跟宝鸡八年多的拉扯了,我对宝鸡已经非常熟悉。我跟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我都快成半个宝鸡人了。这一点,很多宝鸡球友们都认同。因为宝鸡的很多地方,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还没有我清楚。这简直逗死人了,我经常笑话他们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宝鸡人了,连自家地盘上有什么都不清楚。

      我隐约记得自己很早很早,大概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随单位春游到过宝鸡。现在想来,其实是到的岐山那里,因为我翻看老照片看到是姜太公钓鱼台那个风景地。

      那该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了,我们乘坐的是大巴车,一路晕晕乎乎地摇过去,紧脚紧步地看了一个水库,然后就是钓鱼台那里。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都给摇得七荤八素的,有些晕车的简直就是去受了一趟罪。回来后,一点儿印象没有,真的是人家说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要不是翻到那些照片,我早都忘一干二净了。

      我真正意义上去宝鸡,真的是“百合杯”牵的线。具体经过,我在文章里已经如实记述了。我喜欢上宝鸡这个地方的,首先是环境好,干净,特别的干净。记得我们第一次参赛恰好是清明节期间,宝鸡大街上有序地摆放着市民们祭奠焚烧的铸铁炉。我们很惊奇,他们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很细致很人性化。正因为如此,空气很清新,让我们这些从西安的雾霾中过来的,激动得大口大口地深呼吸,那个样子就像在使劲儿吸氧一样。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把东西放进酒店后,吃的是令氏家外家(那个时候这个店还在火炬路北面)。岐山臊子面,不停地上,大家给吃得,一个个肚皮像蝈蝈一样。吃得好,晚上睡得好。比赛出发前,由于不太熟悉,我们去创业路朝里边走了一点儿,吃的是宝鸡名小吃——豆花泡馍;中午是水盆羊肉。晚上,开总结大会,就在怡和酒店朝东前面那家火锅店。——第一次到宝鸡,比赛打的很开心,饭吃得很惬意。

      后来吧,正如文中所说的,随着对宝鸡的逐渐了解慢慢熟悉,我对这里的历史文化古迹发生了很大兴趣。我的心理,从“游玩”转到了“感受,研究,品味。”一个城市就跟一个人是一样的,有自己的品味。宝鸡这个地方的品味,以及它的美,我觉得是集中在一个字——古。

     历史古老。宝鸡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其历史之古老,你去常羊山上炎帝陵看看,再去青铜器博物馆看看,便会为之惊叹。我来宝鸡,看的就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足迹,我喜欢让自己走在时光的隧道里,回溯。

      民风古朴。宝鸡的文明出自于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我每次到宝鸡,都要告诫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契合宝鸡的这个人文环境。有时候我都觉得,每到一次宝鸡,自己的素养就有了一些提升。真的,那个时候宝鸡的车让人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西安街道还是脏乱差,行人和车辆经常抢道。我纳闷的是,宝鸡街道上很少能看到交警在忙着指挥,原来是因为大家都很守交通秩序,没有必要让交警忙活了。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的是这样的。人,要纯朴要聪明,但不能太精明,太精明了就会狡黠,就会失去友谊。在宝鸡,你可以很轻松地就跟他们能成为朋友,这就是纯朴的魅力。

      古街古韵。我喜欢走宝鸡的老街道,一个人背着手,在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老街上溜达,那份幽静那份清雅,那种古旧的色调,让人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我有一次沿着峪泉路一直朝南,走到了荒郊野外,再往前面就是野地了。问了附近村民——后来知道就是峪泉村,他们给我指点,然后我从鸡肠子一样的街道里钻出来,跑到了东二路上。还有一次,我穿大街走小巷,从人民公园那里过去,到了宝鸡群众艺术馆;在经二路上一个大书店里看了半个小时书,然后又绕到火车站后面一个古旧书店买了几本世界名著。

      我喜欢步行,随意溜达。那一次去炎帝陵,我是把车停在了山下面,然后自己一路漫步走上去的。那一天里面的游人不多,我正好可以清静的慢慢看细细看。我在上面待了快三个小时,最后是给饿下来的。虽然挨了饿,但是我了解了我们农耕文明的发源和发展大致历程,心里还是很满足。

      去炎帝公园里溜达,是刚过完年还没过正月十五。公园里唱戏的人很多,热闹的很。我挤在跟前看了好长时间,又去了另外三个戏场子跟前看,拍照。我离开的时候,天都接近黄昏了,可是里面的热闹不减。

      因为喜欢打乒乓球,我来宝鸡总有很多球友约打球。凌云球馆是经常去的地方,同时还去人民公园室外球场也活动过。好像,宝鸡这个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乒乓球活动。

      可以这么说,自从因为“百合杯”来到宝鸡后,关于宝鸡的事情可以写很多很多,那么一篇文章远远不够,写不完,也容纳不下。因为还有很多带有一点探究性学习的东西,就不是泛泛而谈能够写清楚的。因此,那篇文章在写的时候,只是粗略地做了个简记而已。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那篇文章其实是因为忙已经拖延到了二月四号,已经到交稿日期的最后期限(二月五号)。那次我去宝鸡是要去茵香水镇看任步武书法馆的,就利用下午的时间在手机上完成了文章的书写,然后让同事用QQ发到了组委会指定邮箱。因为时间仓促,里面的错别字还是没有订正完。所以,还有感谢那些读了文章,并热情为我指出错别字的朋友们!

      有意思的是,文章发出去的时候,二月五号,就是正月十五那一天,我就是在茵香水镇度过的。任步武书法馆里在举办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不过那天天气还有点儿冷,我不得不在里面待一会儿然后出来晒晒太阳。

      关于百合杯的故事,关于宝鸡这个城市的故事,其实很多很多。生活还在继续,故事也在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