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笔记040:刘邦的“将将”与韩信的“将兵”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总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股权激励,学历史也是为了研究主业)

学习内容:

1,有人告韩信造反,刘邦问诸将意见,都说要发兵攻打,又问陈平,陈平帮忙分析双方的实力后,建议刘邦借助天子巡游云梦泽,把韩信约出来。韩信担心害怕,有人建议他送钟离昧(项羽手下)人头过去取得信任,到了那里之后,刘邦派人把他绑了,带回长安的过程中,在洛阳把韩信赦免了,降为淮阴侯。韩信觉得刘邦嫉妒他的才能,经常称病不上班,又耻于跟樊哙他们为伍,经常待在家里生闷气

2,刘邦问韩信,说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讲不超过10万。刘邦又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讲,没有限度,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既然多多益善,为什么你又被我擒了呢?韩信说:你虽然不善于带兵,但是你善于带将,所以被你擒了。

3,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you)侯,重赏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

4,刘邦大封同姓宗族为王

5,刘邦封雍齿为什方侯,平定军心

6,刘邦定十八位功臣的位置,听人建议,把萧何排第一,准许萧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


【学以致用】

01,韩信有军事能力,但是在政治能力上还是有点偏科。要么去角逐老大的位置,要么就好好当个小弟算了。一个人的心会根据时间,地点,位置,经历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原本是个好人,可是位置到了很高很高的位置的时候,他有能力干坏事了,他可能就干了,钱会让人着魔,权力,位置也会。

长时间不见面的朋友,有的时候会感触,他怎么现在变得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也许经历了太多。归来时依旧是少年,这个心境只能看自己对别人, 不能期待别人这样待我。

02,关于将将和将兵 刘邦是将将,韩信是将兵

韩信是管理才能,刘邦是政治才能

《孙子兵法》:治众如治寡,斗众如斗寡” ,这就是所谓的带兵。

指挥一百万人打仗像指挥三个人打架一样方便,像使唤自己的手臂一样,这靠什么呢?

“分数”“形名”

分数,是组织架构,战斗单位

几个人一个班?几个班一个连?师下面是就设团,还是中间要设置旅?军上面是不是有集团军,集团军上面是不是再有集团军群?这些都是问题。

以最小战斗单位为例,自古当兵叫入伍,五个人是最小战斗单位。

形名,是指挥系统

形是视觉符号系统,令旗、旗语、狼烟等;

名,是听觉符号系统,如金鼓。

其他还有后勤组织、粮草供应、行军宿营,具体的问题就太复杂了。

韩信的才干就在这儿。所以他说刘邦超过10万人就搞不定,他无所谓,多少都一样。

刘邦的才能呢,在于政治和权术,所以韩信为他所擒。

所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刚开始很小的时候,都是老板亲自指挥的,但是在公司快速发展,快速裂变的时候,就要重点关注组织建设,和系统,流程建设。

尤其是注重干部的建设

从原来的将兵,往将将方面走。如果不这样干, 下面的人成长不起来,外部的人进来了留不住,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来亲自拍板,那还不得给自己累个半死,比基层的员工还内。如果老板都被具体的,小的事情所牵绊了,那这个公司就危险了,什么时候走岔道了也不知道。

03,陈平,和张良的做法有意思

比自己该拿的少拿一点,这种价值观很重要。

另外,陈平在推辞自己的封赏,却重点感恩于自己的推荐人,这个为人处世是值得学习的。

04, 刘邦凭自己的喜好封赏,但是埋下了隐患,有很多人都聚在一起讨论了。刘邦发现了这事,问张良,张良讲他们准备造反了,刘邦觉得很奇怪,问清楚了原因之后,于是先封赏雍齿。

刘邦算是非常恨雍齿的,当年在创业之前有斗争,后面在刚创业的时候,又在背后捅刀子。但后面应该在楚汉战争的时候出了力的,所以没有杀他。这次,先封与自己最有过节的人,给其他人做个表态,然后,马上安排人统计战功,逐一行赏。

所有的乱,导火索都有一个:分的不公平

05,“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这个特权太高,高到容易碍眼。

这个特权非常容易不把老大放在眼里。即便你不是这样想的,但是这种行为就会产生这种信号。一不小心就大祸临头, 萧何还算走运,只是下狱。后面又出来了, 换作其他人,那可能就身首搬家了。

孔子讲:“唯小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就是“不逊。”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成为小人了, 无意识的状态下就会变成这样。

跟大老板的关系亲密之后,就变得无所谓了,经常开玩笑,当众喊小名来显示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想想你是领导,你会感觉如何?

即便领导没意见,别人嫉妒你,打小报告怎么样呢?

《资治通鉴》里面很多这样的故事,做老大不容易,做一个好一点的小弟也不容易。


顺便介绍下主业:股权激励,也许你恰好需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