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化瘀药:没药

 文炳春秋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没药树是一种灌木,其树皮渗出的树胶干了以后变成红棕色的团块,叫没药。其质脆气香,是一种宝贵的香料,又可入药。据载,耶稣降生时,东方博士曾以没药为礼品献给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太2:11)。耶稣被钉时,罗马士兵将没药调和的酒送给耶稣(可15:23)。耶稣死后,尼哥底母带着没药等香料前往安葬耶稣的身体(约19:39)。今聊聊中药没药。

没药又名末药。《本草纲目》释其名曰:“没、末,皆梵言。”

中医

中药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11月至次年2月,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本品有特异香气,天然没药味苦而微辛,胶质没药味苦而有黏性。以黄棕色、断面微透明、显油润、香气浓、味苦者为佳。打碎,醋炙用。

中药没药性味辛、苦,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注意:1)胃弱者慎用。本品气浊味苦,对胃有刺激性,易致恶心、呕吐,故胃弱者宜慎用。2)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海药本草》谓本品能“堕胎”,《本草品汇精要》谓:“妊娠不可服。”《本草经疏》谓“非瘀血停留而同于血虚者不宜用。”

《本草经疏》:“《本草经》,没药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皆血肉受病。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肝经血热,则目为亦痛、肤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病除矣。”

《药性论》:“主打扑损,心腹血瘀,伤折跌损,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本草乘雅半偈》

没药。气味苦平,无毒。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肤赤痛。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核曰】出波斯及海南,今广州亦有之。其木根株俱似橄榄,叶青茂密。岁久者,脂溢下地,凝结成块,色黑而香,状似安息。市肆多用松脂、沥清伪造入药,殊为患也。

【参曰】没药,谐声也。水中有所取,曰没。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出于中,散于外,曰乐。盖人身精血膏液,涕唾汗溺之属,皆归于水。如水中有眚,则灌溉之用不行,致筋不转,脉不摇,齿不生,发不长矣。亦即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不出于中,不散于外矣。没药功力,能入水有取,若眚翳除,而筋转,而脉摇,而齿生发长,成合自由。岂复有罔发于中,失散于外,为癥瘕,为疮疡,为痔漏,为恶血,为翳膜肤赤之患?

《本草求真》

没药(专入心。兼入肝。)苦平兼辛。诸书亦载能补心胆与肝。盖谓瘀血不除。则新血安生。乳香气味辛温。既能行气活血。又有没药之苦以破其瘀。则推陈致新。自有补益之妙。(宗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跌。皆伤经络。气血不行。瘀壅作肿痛也。)是以古方。乳香必同没药兼施。(生肌散每每相兼而用。)谓其可止疼痛。义由此也。今人不明药品气味。动以书载补益。岂不误甚?出南香色赤类琥珀者良。治同乳香。

现代药理

中药没药主要含挥发油,树脂类成分,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等。没药油脂部分具有降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没药提取物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没药挥发油和树脂能抗肿瘤;没药水煎剂和挥发油有抗菌和消炎作用;没药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没药提取物具有保肝作用。

版本:v1.0

时间:2023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