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城形态——被水淹没

 北京的骑士 2023-04-09 发布于北京

古城形态系列前言

城墙绕一圈,里面稳稳放着建筑群和街道,

提到中国古典城市,这是通常会想到的经典画卷,

但古城并非一日落成,更非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时光持续变化,积累而成的复杂面貌,

可以说,每座古城都有其自身的演变过程,

呈现出的,也都是有着自身独特之处的形象。

研究中国古城,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必不可少,

更不能幻想,用一个或几个归纳出的理想模型,

就将其全部归纳,成了记录册上的数据,

而当从其实际情况入手,把握其自身特色,

吃透全部古城,那是我个人之力无法做到的,

但为了让大家更认识到古城形态的复杂性,

便先从划定古城轮廓的城墙入手,

列举几种”异常“却又”寻常“的特殊古城。

中原水城篇前言

古城鲜明的边界形象是城墙,

和城墙外面那圈护城河,

河的形态一般也是固定的,

长度大于宽度,窄的一条水沟,

宽点的,也最多能走个船。

但也有古城边界是辽阔的水域,

除了常见的沿大江大河筑城,

关于“最宽的护城河”,就能找见不少说法,

其中当属老城改造极为恶劣的双雄“突出”,

那便是山东聊城与河南商丘

对于它们老城改造的评判,留待以后的文章,

就其古城形态而言,确实非常有特色,

四四方方的城墙,看着相当规整,

不寻常的便是其边界,

包围方城的,是面积颇广的水域,

与其说是护城河,不如说是“护城湖”了。

这样的护城湖是如何产生?

出于形象宣传考虑,

尤其是大力把老城寄予生财希望的二城来说,

当然是很乐意说是古人的高超智慧,

这么大的水域,防御效果自然比小河好,

景观而言,也有颇高的识别度,

本多形容南方的“水乡”名衔,也可堂皇贴上。

但多看点案例,不用太远,

就看看它们周边的城市地图,

就会发现聊城商丘并非“中原水城”的稀有案例,

光商丘地界,周围县城更是个个有不小水域,

有的城市,甚至其内部也被水占去许多地界,

这对城市的发展乃至正常使用,已经是个麻烦。

且在豫东、鲁西、皖北、苏北之北,都有此等水城存在,

且这种广大水域不只是存在城外,也有城内积水,

或内外皆有积水,还有全城被水淹没再筑新城的,

例如商丘现在的古城,便是唐宋旧城

完全被水淹没后,又在明代新建的城址。

将中原水城群的分布框起来,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和另一个区域有不小的重叠,

正是一条大河送上苦难的地带——黄泛;

“中原水城”的诞生,比起有意设计,

更大的可能性,而是生存的无赖和艰辛,

当年的沉重苦难,到了今日难以感知,

其产物,已是无害化的赏观之地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原水城群”吧,

这个头衔,不只是商丘和聊城拥有。

一、典型湖围城

砀山

图片

商丘(归德府)

图片

聊城(东昌府)

图片

虞城县

图片

二、城围湖

夏邑

图片

邳州

图片

安东

图片

曹县

图片

宁陵

图片

丰县

图片

三、城没于水

睢县

图片

柘城

图片

四、铜钱围堤城

菏泽(曹州府)

图片

开封

图片

单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