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们为什么要种树?
2023-04-09 | 阅:  转:  |  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种树?法律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一章、总则)第十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节日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植树(祭祖与植树结合)是中华历来
的传统。实际上,古人在清明节植树,一方面是因为春雨绵绵,树种的存活率高,另一方面则以“松柏常青”的形式“慎终追远”。近现代时期,中
国植树节的设立,则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关。1915年7月,在孙中山、凌道扬、韩安等人倡议下,中国(北洋)中央政府正式规定每
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人们就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
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即“12年绿化运动”——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
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植树方式随着“绿化
”运动的推进,适合(或称需要)植树的地方越来越少。因此,植树,并不一定都要每个人下地栽种。以资代劳、捐款植树,抑或是将低碳生活转化
为能量(捐树,植树与互联网的结合),为绿化公益事业开创了多元渠道和即时平台。植树意义植树造林,利于当代、造福千秋。植树造林的益处:
一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以根系蓄存水分;二是抵挡风沙,减弱风的力量(增大摩擦力);三是提供农副产品,诸如水果、药材等;四是改善
大气环境,吸附灰尘,吸收二氧化碳等;五是调节气候,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六是制造氧气,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生物所需的氧气;七是降低噪声,
绿化吸收声波,起到隔音作用。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产生的氧气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
00美元。因此,除去花、果实和木材的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植树责任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
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那么问题来了,你我他,这一生,已然欠下了多少“林木债”?植什
么树?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常见的有银杏树、梧桐树、紫薇树、樟树、油桐、柏树。为什么要设置植树节
?主要是因为植树可以带来多种效益。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
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什么植树?① 水土:保持水土。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
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② 气候: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④?空气:清除空气污染。据统计,一亩
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③ 经济
: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另外,还有多种功能。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