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划分了我国东部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P4 5-8图) ★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了东南半壁、西北半壁) P5 阅读 秦岭—淮河线(在东南半壁划分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线(大致将西北半壁划分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 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主要分界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需要掌握:(1)秦岭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秦岭的阻挡作用; (2)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降水 (3)青藏地区与其它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北方地区比较表格
知识点:北方:①主要矿产:石油:大庆(黑龙江)、胜利(山东) 煤矿:山西大同、陕西神府 ②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 ③ 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南方: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②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主要产区。 海南岛是我国天然橡胶最大产区。 ③沿海开放城市: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④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广东省是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 拓展:1、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探讨该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2)缺乏植被的保护 ; (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4)地表起伏大,坡度陡 人为原因: (1)人口增长快,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垦殖方式,导致植被破坏 措施:(1)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将坡地改造成梯田 (3)在沟里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2、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1)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 (3)春耕农业用水量大 措施:(1)修建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节约用水 喷灌、滴灌 一水多用 拓展:东北平原春旱不严重 原因:(1)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量;(2)冬季气温低,积雪多春季积雪融水提供水源 3、东北是我国的“粮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人口稀疏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自然原因: (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热配合得当 (2)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 (3)黑土,土壤肥沃(4)河流多,灌溉水源丰沛 4、辽中南和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分析两大工业基地形成的共同有利条件。 (1)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临海,铁路线众多,海陆交通便利 (3)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较好 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京津唐工业基地还有什么优势条件? (1)京津唐地区高校众多,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目前这两大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优势地位逐渐下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发展方向。 原因:矿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严重 (尤其是大气污染)、产业结构单一、设备落后 发展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⑴ 位置范围 西北地区:P14 5-25 图 两幅图上面的“活动题” 青藏地区:P17 5-30 图 要能熟练指图进行确认 ⑵★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比较表格
【青藏】 1、本区号称“三江源地”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 2、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退耕还草、划区轮牧保持水土; 3、本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畜牧业;种植业:河谷农业 分布在河谷的优势: (1)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足; (2)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 4、本区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 青藏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雪山,冰雪融化,雪水常年注入,保证源头的供应; 5、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 地热能丰富: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6、农产品产量高的原因:昼夜温差大,太阳光照强,农作物单产较高。 【西北】 1、新疆地区的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2、本区年降水量明显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远 (海陆位置)降水逐渐减少。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3、本区有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此土地荒漠化是影响本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荒漠化和缺水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解决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等。) 4、西北地区的种植业: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 5、西气东输的意义: 对东部:(1)缓解东部能源紧缺,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对西部:(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 ;(2)提供就业机会 第六章 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范围: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海陆位置:邻国、邻省、临海(在P24 6-2上确认位置) 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 主要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地形分布特点: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气候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祖籍多为广东省 位置:香港濒临南海,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澳门濒临南海,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 组成:香港由九龙、新界、香港岛等组成(参见课本P42,7-2) 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组成 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填海造地—长期以来,香港和澳门都在大规模填海造地。 论面积香港大,论比例澳门大。 气候:香港和澳门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地形:香港: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占六分之一。(大规模填海造地) 澳门:以平原为主(大规模填海造地)。 经济:理解香港的经济特征,以及祖国内陆对香港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1、香港 地理位置优越, 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2、香港与祖国内陆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陆: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 香 港: 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澳门则是博彩、旅游、工业、建筑业为主 香港发展优势:背倚祖国大陆,面向国际大市场,航运便利,政策合理。 经济结构: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主导产业:国际贸易(香港一直起着沟通祖国大陆与世界的桥梁作用) 香港是世界著名自由港 交通运输发达(京九线、广深线) 旅游业发达“购物天堂” 澳门主要经济支柱:博彩、旅游、工业、建筑业等 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海上花园”——标志:大三巴牌坊、妈祖阁、唐城.....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1、位置(P51,图7-23):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临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我国的“南大门” 2、地形气候:平原为主(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3、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文优势: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侨乡”。 政策优势: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最早的地区,国家政策扶持。 4、外向型经济 (1)发展条件: 毗邻港澳,近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2)合作模式: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港澳地区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前店”; 珠江三角洲为港澳地区提供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是“后厂”。 (3)工业部门: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已成为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产业升级:广州加速推动产业升级,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一、 区域概况: 1、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2、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河网纵横,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美称:“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3、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铁路纵横;公路密布;现代化港口群;航空港;工商业发达,城镇密集,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4、长江在区域发展中作用: (1)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 (2)长江为沿岸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丰富的水源。 (3)长江为区域发展提供能源(水电)、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5、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全国最大城市,全国最大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港口,重要的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基地,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6、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 自然地理环境:(P70,图8-2) (1)①地形: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西部是太行余脉西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怡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等。 (2)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1)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3)北京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 3.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2)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3)北京市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4、北京的城市问题: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昂贵、暴雨期的城市内涝、沙尘暴等。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 位置与范围(P78,图8-24):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2、 自然地理环境(P79,图8-25,图8-26): (1)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其中,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2)气候: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3、发展中的经济: 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 工业:是台湾省的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平原,(便于进口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便于出口工业产品),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发达,环岛铁路、高速公路、桃园机场、高雄港、基隆港等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3.人口与城市: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80%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主要城市:台北市(省会),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的城市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1、 位置与范围(P85,图8-4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边境线漫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2、 2、自然环境: 3、 (1)地形(P86,图8-42):以山地和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自北而南为: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4、 (2)河流:河流稀少,以内流河为主。 本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3)气候—干旱。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气候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5、 社会经济面貌: (1)农业生产: 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的绿洲(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2)资源开发:新疆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克拉玛依油田,轮南气田等,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意义:对西部来说:(1)能够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2)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3)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4)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来说:(1)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2)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3)边境贸易: 喀什—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 6、 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措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1、 自然地理概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形以高原 、 山地为主,地表崎岖,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贵州冬暖夏凉的原因:海拔高,夏季凉爽;纬度低,冬季温暖; 2、 资源: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主要的河流有乌江 、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有显著优势。 贵州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 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2) 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3、 贵州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宜人(2)山清水秀、石奇洞美;(3)民俗多样、民风淳朴 不利条件:(1)交通闭塞(2)生态环境脆弱 4、 贵州的生态环境问题贵州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原因:自然环境因素:(1)贵州省内石灰岩岩广泛分布,多喀斯特地貌 (3) 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文环境因素:由于滥垦乱伐、过度樵采等活动,造成植被减少 5、 贵州的生态保护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6、每逢暴雨,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贵州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喀斯特地貌,降水多渗透到地下;(3)地形崎岖,取水困难,灌溉不便 解决措施:修水库;保护植被,涵养水源;修灌溉水渠;节水农业、工业;防止水污染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1、 地理位置: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环境因素:(1)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文环境因素: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毁林开荒等,导致植被减少; 解决措施:(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2)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3)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泥; 3、 当地的传统民居:窑洞; 当地人选择窑洞居住的原因:(1)造价低廉,坚固耐用;(2)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4、 山西人爱食醋的原因: (1) 山西人喜面食,用醋调味;(2)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食醋平衡酸碱度 (2) 当地盛产酿醋原料:优质高粱 5、 经济发展 黄土高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