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津冀告别异地就医备案 加速医疗格局洗牌

 医粒种子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不少人苦异地就医久矣!如今传来好消息,自4月1日起,京津冀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前往三地任一定点医药机构,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即可直接进行医保报销。

京津冀这一政策,百姓叫好,可对于医院来说,势必是有人哭有笑。

力度大!京津冀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近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医保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自4月1日起,此三地参保人员,持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前往京津冀区域内任一定点医药机构,无论是住院,还是普通门诊就医,抑或购药,均视为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医保报销。对于门诊慢特病就医,仍须按参保地规定,办理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及登记(备案)手续。

三地住院、普通门诊、购药、门诊特慢全部打通,京津冀此次异地就医的政策力度很大。

全国推开还有多远?


▲▲▲

京津冀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这一政策对长期异地工作、追随子女到异地帮忙看护孩子的老人、因病临时异地就医等人群,无疑是重大利好。

京津冀这一政策发布后,不少民众纷纷呼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尽快抄作业,甚至探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那么,这一政策距离全国推开还有多远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表示,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所以能够取消,有三个先决条件:1、近年来,在实现了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基础上,大力推进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为实施全面异地就医结算打下基础;2、三地医院和医保部门已经逐步摸索建立了医疗数据库,结算所涉及技术也已相对成熟,信息互通有了一定基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从技术上可实现;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各地交通紧密连接、人员流动频繁,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使其具备了享受一体化优质医疗资源的条件。

冯文猛认为,加快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是中国近些年发展的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部分地区已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在推动医疗领域的便民化,逐步取消流通障碍。此次京津冀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样本。

但对于能否推广到全国,冯文猛认为,实现全国联网的前提是信息畅通,需要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确认信息的准确性。但目前在技术、管理、信息流通方面,还有一些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笔者认为,未来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制将是大势所趋,也并非最难啃的骨头,与之相比,解决异地就医的主要痛点,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疗格局洗牌加速


▲▲▲

根据《通知》,除了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外,此次京津冀政策的另一个亮点是,参保人员区域内发生费用的医保报销不变,仍执行参保地政策。

既取消了备案,且报销比例相同,加之交通便利。如果有条件的话,多数人生病了,只要不是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估计都想去自己认为的好医院。

如此一来,对于京津冀地区,头部医院可能会再来一波虹吸,就诊人次增加,医生们也会更加忙碌;而对于不太有竞争力的基层医院来说,可能会面临患者的流失,医疗格局面临再次洗牌。

以往就曾报道,因为高铁开通,让一些地市级医院始料不及的是,不少患者流向省会城市,直接导致生存危机。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