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感悟篇十九

 以仁通志 2023-04-10 发布于陕西

八佾篇第三

(十九)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白话:

定公问:“国君使唤臣下,臣下侍奉国君,应该如何做呢?”孔子回答说:“国君以礼对待臣下,臣下就会对国君尽忠。“

感悟:

国君与臣下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是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二者互相配合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君的地位高,容易傲慢无礼,因此要克制自己,对臣下以礼相待。臣下的地位低,内心希望获得尊重,国君若能以礼相待,给予尊重,臣下自然乐意尽忠回报国君。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如此,地位越高越要谦虚,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乐意帮你做事。地位低的时候,不要低声下气,别人敬我一分,我回敬两分,别人不敬我,就淡然处之。

(二十)

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白话: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有欢乐但不过度放荡,有哀愁但没有陷入伤损。“

感悟:

欢乐与哀愁是人的正常情感,但人很难把握其中的度,欢乐的时候希望更欢乐,往往变得放荡;哀愁的时候控制不住,往往损伤身体。情感需要表达,也需要节制,有节制地表达,才能懂得真正的欢乐与哀愁。

(二一)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白话:

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事情,宰我回答:“夏后氏用松树为社,殷人用柏树,周人用栗树。宰我又说:”用栗树是要使百姓战栗,对政府有恐惧。“孔子听到后,说:”事情已经成了就不要再说,事情已经做了就不要再劝谏,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追究。“

感悟:

(二二)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站,管氏亦有反站。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白话: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小啊!“有人说:”管仲生活俭朴吗?“孔子回答:”管仲有三个住处,每处都有专人专职负责,哪里称得上俭朴?“有人说:”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在大门外有屏障,管仲家大门外也有屏障。国君宴会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几,管仲宴会上也有那样的土几。如果说管仲知礼,谁不知礼?“

感悟:

孔子欣赏管仲的治国才能,但认为管仲满足于自己建立的功业,显现出骄傲自满的状态,具体表现就是生活上铺张浪费,有三套房子,每套房子都有专人打理。同时追求跟国君同等的待遇,国君有什么,他就有什么,不懂得低调。

《学而篇》中子贡曾问孔子“一个人富贵而不骄傲,是不是很好了?“孔子说“是不错,但不如富贵时依然喜欢礼“。子贡能意识到”富贵而不骄傲“这个层面,他的器量(见识)已经挺大了,但孔子觉得还不够,管仲在这方面还不如子贡,所以孔子认为管仲的器量(见识)小,像个暴发户。

贫贱时讨好别人,富贵时目中无人,在现实生活里比较常见,多数人都会这样,似乎是一种人性,而人的修养就是要与这种向下坠落的人性斗争,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都能做一个自主的人,而不是被环境左右的人。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