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鸿飞|大道至简—2023年度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北京墨真书画 2023-04-10 发布于天津

【个人简介】
张鸿飞,1950年生于吉林长春,197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04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任重大题材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分获第七,九届全国美展铜奖,银奖。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全国共5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三等奖,四次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七次获省级美奖一等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
1987年《拉林河的传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9年《天骄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作品《白山黑水》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1999年《云飘塞北》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2012年《接春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6年《文成公主和亲》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新华文摘》、《美术》、《中国文化报》等刊物上被专题报道。出版个人画集《鸿飞工笔》、《张鸿飞现代工笔画选》《翰墨史记-张鸿飞》、《中国名人录-张鸿飞》《张鸿飞画集》等。


【作品鉴赏】
心道一砚边絮语
张鸿飞

《边塞秋色》
268cmx136cm-纸本-水墨
2013年

我幼年时代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小县城,早期学生时代没有美术老师,甚至连《芥子园画谱》都没有,只能看些在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当时经常和几个小画友在一起画画,可以说是天性的一种直观体现。家里经济很困难,学画画的条件非常艰苦,有时看完课本上的文章,就在旁边根据内容想象画上插图。后来到文化馆帮忙,才有点笔墨的概念,找到点纸就画。艰苦的条件不能泯灭一个人的爱好,反而会令其更加强烈,因为越是匮乏的东西对人的吸引力越大,能促使人不断努力追求。人的一生中,青少年阶段很重要,就像刚刚发芽的种子,要不断吸收阳光、水分等,才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冬日那达慕》
600cmx200cm-纸本-水墨
2018年

一、修养·品位

审美取向因人而异,我作品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在生活中发现、思考,再进行提炼,我比较追求完美,喜欢展现美的元素。比如说画小女孩,我会抓住其真、纯及朴实的特征进行创作。这种审美取向有时是天生的,也和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喜欢英雄史诗般的作品,有的人喜欢委婉优雅的作品,有的人天生开朗活泼,有的人天生文静内向,不同的性格类型会养成不同的审美取向。


《芦花鸡》
50X50cm-纸本-水墨
2018年

一幅作品格调的高低与人的修养有关,文化底蕴深厚的人一出手便表现不凡,不落俗套。对于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跟人的文化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此方面的影响。由于修养高低不同,每个人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元素也不同,修养高者会获取更纯粹、简练的绘画元素,反之亦然。对于艺术家来说,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还要善于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的形态特点;最后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表现力上不但能反映事物本身,还要超越它原有的状态。对观赏者来讲,没有修养不等于不懂欣赏,凭直观印象也能感受到好的作品,如大家都赞赏齐白石画的虾,觉得栩栩如生,尽管很多人看不透其中的表现手法、笔墨手段、构成方式等,但会从画面中感受到一股生机和活力,好的作品大家都会接受。当然,品位是建立在文化修养的基础上,修养越高,品位也就会越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律》
68cmx68cm-纸本-设色
1992年

我的作品以写实为主,我认为工笔画最难处理的是格调和品位的问题,这在艺术上有一个共性关系,不管写意、工笔,还是油画、水彩,最后都是作品格调的高低决定画作的档次。不管是具象写实,还是抽象表现,其中都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能跟观赏者的心灵产生对话。在工笔画的语境表现上,我认为不能匠气,不能俗气,应该追求高雅和高格调,这样的作品会形成一种对自然形态提升的张力,使人感觉清新脱俗,能够充分享受作品带来的愉悦。


《晴日》
50X50cm-纸本-水墨
2018年

《律》这幅作品,我的灵感来源于道家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画两匹马,不论表现什么动作,人们都司空见惯,没有一点新意,但如果换一种视角审视,提升到哲学层次去思考,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顺着这一思路,我不断探索,最终以道家阴阳交合、生生不息的形式展现黑白两匹马的形象,这幅作品也是我当时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少数民族肖像系列-阿依古丽》
50X50cm-纸本-水墨
2017年

在创作《竞骥图》时,我首先想到在竞骥过程中最扣人心弦之处应该是在起点,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等待裁判落旗发令出发的瞬间。我在画面中展现了这千钧一发的紧张场面,十五位骑手、十五匹骏马在奔突扬蹄之际各有态势,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所以说,构思不是一种简单的图解,好的艺术作品总会引发人的联想,这样的作品才能体现出艺术家的内涵。但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尝试,最后形成作品,其过程十分艰辛。


《少数民族肖像系列-阿依吉拉》
50X50cm-纸本-水墨
2017年

二、责任·使命

我们讲墨分五色,笔墨体现了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画把颜色转化为黑与白,有其哲学意义。还拿齐白石画的虾来说,西方绘画无法通过几笔水墨达到这么生动、有意味的境界,这当中就包含了造型的问题,齐白石把虾浓缩成了几笔水墨的关系,几个构成的变化。

现在画人物面临一个难题,就是笔墨的不确定性和瞬间性,不像素描那样可以调整,画错了就不能重来,这就要求绘画者对笔、墨、纸的运用非常熟练,达到技近乎道的状态,这样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盛装少女》
138cm×69cm-纸本-水墨
2015年

欲在将造型转换成水墨时表现得恰到好处,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需要不断探索,付出艰辛的努力。在造型与笔墨的转换上,我认为一要多看经典画作,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二要多多实践,没有大量的实践,很难画好水墨,因为笔墨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动作;三要加强修养,画的表现力跟人的修养有关,画实容易画虚难,如徐渭画的葡萄,虚实关系非常精彩,反映了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工笔”和“写意”是两个体系,能画工笔不一定就能画写意,从工笔转到写意很难,我也是经过多年实践理解才对二者有所掌握,它们之间也有可资相互借鉴之处。


《塔娜》
68cmx136cm-纸本-水墨
2015年

推动中国画发展,我认为这是每一位有理想的艺术家的责任,也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来实践。关于创新,我一直在探索。在创作传统历史题材作品的时候,我用的还是传统的线描、渲染形式,但是在创作《白山黑水》《春雪》等作品的时候,我在原有的传统表现形式基础上进行了探索,这样既表现出工笔画的厚重,又在表现形式上把写意的韵味展现出来。我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不断寻求艺术上的超越,在确定自己的艺术取向后,要尝试着探索、创新,不能用同一方法对待所有题材,这样人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艺术家要根据不同题材去探寻。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绘画语言也相应产生,这就要求画家跟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眼光。


《吉祥草原》
96cmx186cm-纸本-水墨
2022年

三、思考·感悟·借鉴

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对生活有深层次的体会,要善于观察生活,还需要感悟,不是说到自然中便是体验生活,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发现美的眼光。一个艺术家同时还要是一个思想家,要深入思考,精研创造。绘画还要有深度,不能泛泛模仿。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能够流传下来的文物遗迹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璀璨的明珠,能给人带来深深的触动。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我参观了三天,那里的文化遗迹给我很大的感动和冲击;还有埃及的金字塔,巨大的石块衔接合缝甚至连纸张都插不进去。去欧洲时,我也多去美术馆、博物馆、古老的教堂与街巷,看后确实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