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齐鲁—— 《记住乡愁》观展

 京城漫游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季节流转,走过了夏的喧嚣,在立秋之后大抵可缓缓寻到一份清安了吧?让心捕捉到一丝清凉的气息,如此,烦躁和喧嚣便可少一些,心便可静一些。上周参观休憩时,已预约了国博的观展,这一回是奔着山东民艺展——《记住乡愁》而去。

浏览展览预告时,心里就疑惑着,高大上的国家博物馆为什么策划一场山东的民艺展览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走进一群虎头虎脑布老虎簇拥的展厅大门,也走进了一幅丰富多彩民艺、民俗、民风、民情的山东民间文化画卷……

《记住乡愁》以四个单元:“农事器用”——功能各异的农具和柳编;“康乐人家”——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花样繁多的饮食器具;“衣裳锦绣”——凝聚巧思的织绣和印花布;“游艺乡风”——精美考究的节俗用品、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给我们展示了孔孟之乡兼具黄河文化滨海文化特点,让我们深深体味了一番从传统中走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透过那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审美情怀、营造法式,我们深刻感悟到民间工艺,是民间百姓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山东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认识与理解,对劳作方式的选择,对生存状态的判断与认同,对所构筑的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民间艺术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

其实生活无论曾经多么繁华,最后都会回归简单质朴。那些恒久弥新的民风民俗早已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承载着生活记忆在时间的长河里代代传承。

捡几个有趣的展品来跟朋友们分享分享。

朋友们知道下面这个图片右上角,后背插了三支小红旗,全身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水果、小虾、小蟹的物品是什么吗?

它叫圣虫”, 是胶东半岛每年春节前必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面食。它的名字取其"",""之音, 寓意来年粮食有剩余,子孙步步高升。

圣虫的形状各地不一, 大多做成蛇、刺猬、龙、或虎面蛇身等等形状。它一般用在祭祀时供奉祖宗。可是,它并不仅仅用于供奉祖宗哟!现代人们在春节时也会做了“圣虫”——特大馒头似的面食,作为合家欢聚时拜年的礼品。

胶东半岛地处山东沿海,古时称为东夷。展厅呈现的剪纸、年画、面塑、玩具、石雕等上几乎都有鱼、虾、蟹、蚌等各类海洋动物形象。民间工艺充分彰显了胶东半岛地区,人们融入骨髓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

朋友们猜猜挂在墙上这些形状各异的精美绣品是什么呀?

它叫云肩,是汉族传统礼服的重要配饰。齐鲁织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纨鲁缟”工艺已相当成熟,齐地“冰纨绮绣”也赢得“冠带衣履天下”的盛名。

穿针引线、纺纱织布、织绣缝纫不仅是考量女性传统社会价值的手艺技能,更暗喻女性的品德性情、审美趣味。齐鲁女性不囿于日常耕作的劳累与繁琐,以浪漫情怀撷取生活的点滴,纳万物于指端,或织或绣或印或染,幻化出美善交织的锦绣世界。虽不是锦衣华服,却也是巧手织就、五彩斑斓,让生活富于温馨的色彩。

齐鲁织绣主要在鲁国文化的重要腹地和核心区域,即鲁中南文化区。

馍馍磕子、高密叫虎、惠民扳不倒泥娃、莱州滑石三勿猴、郯城镟木玩具、曹县戏文纸扎、鲁西南水浒路子牌……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给我们打开了山东民艺文化宝藏,让我们意识到民艺在民众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

可是,我还没有找到展览为什么叫《记住乡愁》的答案呢。

原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世界各地频繁流动,很多人已离开了原住地。这些承载着深沉丰厚文化,朴素的民艺正在慢慢遗失。

《记住乡愁》提醒我们应该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植物那样保护我们祖先留下的民族文化,留住我们文化的精神家园;他们承载着生活的记忆,维系着绵长的乡愁,传承着民间艺术传统。 

的确如此,在异乡偶遇那些故乡的民艺,犹如遇见故人,不用过多的寒喧,就像有些喜欢,只是一眼,便会妥帖在心里。乡愁让人无由地想起纳兰容若的《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素笺上的小字会旧,豆蒄上的相思会老,唯有这些凝聚着乡愁的旧物件,能引起人神思怀想……浮世清欢,如梦无痕。总有一天,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都会变成过往的风景,但那些曾入眼入心的美好,却会一直停留在心底。

最佳游览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门票:无(疫情期间需提前预约)

交通:地铁天安门东站下C口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