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指印堂之下,两眼之间。《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 古人认为山根处可作为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应用领域山根诊法 (一)方法 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受检查者取正坐位面向光源。检查者详细观察山根部位脉纹(即皮下显露的毛细血管)的形态(竖形、横形、斜形等)、色泽(青色、黄色、黑色、红色)等变化。 健康婴幼儿的脉纹呈青筋隐隐,或连及鼻梁、眉毛;有病则青筋显露,颜色转深。 (二)临床运用 1、山根脉纹的形态 (1)横向型:小儿山根脉纹呈横向型(如“一”字形)者,多为消化系统疾患,常见于呕吐、泄泻、积滞、虫证、疳症等脾胃病证。 (2)竖向型:小儿山根脉纹呈竖向型(如“I”字形)者,多见于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感冒等肺经病证。 (3)混合型:小儿山根脉纹呈横向型与竖向型并见的混合型者,多为消化系统疾患和呼吸系统疾患同时发病,可同时出现脾胃与心肺疾病证候。 (4)其他型:小儿山根脉纹呈钩字形(形如“U”)或斜向型(形如“/”或“\”)者,其临床价值不大。
2、山根脉纹的色泽 (1)青色:小儿山根脉纹色青(包括淡青及黑色),多属消化系统疾病。常见:①惊风,多因肝阳妄动或心肝火盛所致,或久病中气虚衰,木强侮土而成慢惊风。②中寒腹痛,多系肝经气滞或肝脾不和导致乳食积滞而出现盘肠气痛、肠蛔虫、疝疾、泄泻等;亦有惊泄、大便色青,伴微热及惊惕不安。故山根脉纹色青,为风、为寒、为痛,多属肝经证候。明代《医学正传》载有汤氏歌:“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症明知两度惊,赤黑因瘦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2)黄色:小儿山根脉纹色黄,多属脾虚或湿盛,常见于积滞、泄泻、痢疾、疳症等病证。积滞者,多因脾虚湿困或脾胃有热;泄泻及痢疾者,多系湿热内蕴,乳食积滞;疳症者,多属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失调。故山根脉纹色黄,其病为湿、为热、为虚,提示脾胃受病。
(3)红色:小儿山根脉纹色红,主热,提示心、肺热证,其中以呼吸系统疾患占多数。常见的有感冒、咳嗽、哮喘、乳蛾、肺炎等,出现外寒内热或风热咳嗽,或外感风热结于咽喉的乳蛾,或痰热闭肺的哮喘。
(4)关泽:山根色泽光亮鲜明者多为新病,证较轻而易治,或为热;色泽晦暗而滞者为久病,证较重而缠绵难愈,或为寒为湿。山根色㿠白者,见于心脏病患者,心阳虚时尤甚;但在心血瘀阻时轻则出现青灰色,重则出现紫暗色;山根青灰,提示心阳不足;山根色淡为气虚;山根发暗,则提示气厥。
参考文献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郭振球.《实用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