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百名大右派——章伯钧·乌托邦式的“政治设计院”1

 Loading69 2023-04-10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章伯钧,1957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交通部部长。

望江南·救国岁月稠

词曰:

怀叵测,

叱咤风云间,

政客生活数十年,

“空守灵牌”不得志,

终身难入愿。

赶紧放火焰,

不如实行“两党制”,

来个“政治设计院”,

走我新路线。

这首以“望江南”为词牌的词是“咏叹”1957年的右派“要人”章伯钧的。

案:词作者为了让人明了其词的旨意,特作以下注释:

守灵牌-章伯钧对人说:“我这个部长,就是守灵牌。”

走我新路线-章氏想用所谓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经济,来实现他第三条政治路线的野心。(《文艺学习》1957年第8期。)

大名鼎鼎的章伯钧,本世纪20年代以来,便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之上,直到1957年那场波澜壮阔的反右运动。

1957年是章氏的政治生命的转折点。由“大名鼎鼎”变为“臭名昭著”之后不久,章伯钧便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逝了。

从此以后,似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把“章伯钧”这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

章伯钧,安徽棕阳人。1895年11月7日生。少年时的章伯钧,曾求学于桐城中学,不久转入武昌高师英语系,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因聘彭湃、恽代英任教,遭到当局的反对,一年后即被解职。1922年,章取得公费留学德国的资格,旋入柏林大学攻黑格尔哲学,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1925年在德国结识了邓演达,政治思想上受到邓的影响。

1926年春,章伯钧从德国回到祖国,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7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3月改任农民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章离开武汉。八一南昌起义,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伯钧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南昌起义失败后,章到达香港,从此脱离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章伯钧从香港到上海,在宋庆龄、邓演达等的“莫斯科宣言”的号召下,同谭平山等酝酿组织中华革命党,主张推翻南京统治,恢复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精神。1930年邓演达由欧洲回国,8月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章伯钧参与创党,在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并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席委员。1931年11月邓演达遇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章伯钧与黄琪翔等继续团结同志,坚持组织活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被蒋介石绞杀,章伯钧等在上海发表宣言,痛斥南京统治“误国殃民”。1933年秋,章伯钧与黄琪翔等代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香港同陈铭枢、李济深等商定以“抗日、倒蒋、联共”为号召,发动“福建事变”。福建人民政府成立,章伯钧担任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该委员会所属的土地委员主任。1934年福建人民政府失败,章伯钧流亡日本,在东京继续团结党内同志,联系爱国人士,筹划重振组织,实行倒蒋抗日。

1935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发出团结抗日的“八一”宣言,章伯钧等深受鼓舞,由日本回到香港,于11月在九龙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主张“抗日,倒蒋、联共”。会上,章伯钧当选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宣传委员会书记,实际上主持全党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章伯钧由香港到达南京、武汉,常与中共代表接触,力主联共、联苏,呼吁民主、抗战。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通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提出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团结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章伯钧继任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并被推定为总联络人。7月间,他代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被聘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39年以后,章伯钧反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积极参加宪政运动,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支持下,参与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章伯钧当选为五人常委之一,负责组织工作。在民盟内部,以他为首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始终同“救国会”等进步力量一起,坚持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盟内外的右倾和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1945年2月,为了坚持和平与民主,反对内战与独裁,章伯钧创办“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华论坛》半月刊,常撰文揭露、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反共行径。4月,被聘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7月初,他同黄炎培等六位参政员为国内团结到达延安,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等的接见与鼓励,回重庆后坚决反对国民党单独召开“国大”,并为此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

1946年1月,章伯钧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上保持了同中共基本上一致的态度。国共和谈期间,他呼吁实现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国民党召开的一党独裁的国民大会。

1947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将党名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章伯钧在会上做了党务报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主席。10月份,国民党一方面疯狂进行内战,一方面加紧控制民主势力,农工党的活动遂被迫转入秘密之中,章伯钧也在11月份转赴香港。1948年1月,在香港出席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会上决定由沈钧儒、章伯钧以民盟中央常委名义领导全盟工作。

1948年中共发出“五一”号召,章伯钧、彭泽民分别代表民盟和农公党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联名通电响应,并准备北返解放区工作。9月,章伯钧等人由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

1949年9月,章伯钧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伯钧为交通部部长。又曾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副主席。1957年,章氏被打成右派之前,他还身任数职:农工民主党主席,民主同盟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

当然,这只能算是章伯钧1957年前的历史。当不平凡的1957年到来之时,章伯钧的历史,顷刻之间,连同他1957年的一系列“阴谋活动”,都重新进行了改写。

事情还得由“大鸣大放”开始说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