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手记:《逻辑学是什么》引发的一点感想

 品质公共生活 2023-04-11 发布于浙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是什么?是理性,是反省,是思辨,是运用人类思维探究世界的真相真知的技术。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是“哲学之源、数学之母”。

早在古希腊时代,逻辑学在柏拉图的笔下,就是教育护国者的最高学问。在体育、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学之后,就是逻辑学了。不过,在以前的译本中,把“逻辑”都翻译成了辩证法。在商务印书馆的《理想国》版本中,苏格拉底的原话是:“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观点作出逻辑的论证,那么他能获得我们主张他们应当具备的任何知识吗?”“当一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思想的过程叫做辩证的过程……”

这段引文已经说得很明显了,这里的“辩证法”其实就是逻辑推理,而非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认识世界的这二种方法,一个是直接的经验感知,另一个就是“思维”感知。吾生也有涯,做不到对外部世界的尽可能多的“体验”,身体的体验,感觉,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自然就会寻求脑袋的帮忙,即思维的探究,凭借着脑子,理性思考,去认知这个世界。这就需要逻辑学。换句话说,经验与逻辑,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两大途径。

如果没有逻辑学,一个群体仅凭经验,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群体的整体学习能力和整体的智商会打折扣的。

比如说这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然这句话绝对没问题,问题是:如果凡事都要“实践”一下,别人掉的坑,自己掉进去才安心,这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又是什么?

第二句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然也没错。同样的问题是:如果凡事都“和时间做朋友”,等待结果,然后才能判断。人生苦短,等到时间证明前面都走错了,大半人生就被荒废掉了。

这也就好比,不到黄河心不死,时间都被浪费了。如同俄乌战争,非要等到尘埃落定,才能决定如何选择,太后知后觉了。

所以说,要学点逻辑,学会用理性思考,不是用身体去体验世界,而是用头脑去探究真相,这样,我们可以少闹很多笑话、少走很多弯路。有限的生命才更有密度和厚度。

在中世纪,逻辑学被教会认定为“七艺”之一去掉了柏拉图的体育,换上了“文法、修辞”。这样,教会的教学科目就是“三科”:文法、修辞、逻辑学“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974年,联合国的学科分类中,基础学科就有逻辑学,分别是: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由于对于逻辑学的误解,中国的逻辑学长期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取代。这些年来,社会各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很多逻辑学的读物都引介到国内。

手头这本《逻辑学是什么》,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格顿学院院长康斯坦斯·琼斯。按照译者的说法,此书是“剑桥大学逻辑学的经典入门课程”,“像逻辑学家一样思考,用逻辑学方式解决问题,化繁为简,彻底转变思维方式”。

翻了一遍,发现逻辑学的基础性内容都讲到了,命题、推理、谬误等都涉及到,内容也较为全面。但是读起来不舒服,大概率是翻译的问题。尤其是第二部分“命题的关系”前几章,有些句子真不知所云。

就我的阅读来看,逻辑学入门读物中,此书我是不会推荐的。殷海光的逻辑引论,作为科普读物,值得一读。另外,如果要系统学习逻辑学,建议还是买本人大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出的《逻辑学》,内容比较细致全面,而且很好理解,后面还有课后练习,可以巩固知识点。人大哲学系这本,比清华大学某个教授牵头的那个马工程版本,强到不知道那里去了。清华大学那个教授,连逻辑学最基本的同一律,都可以“一分为二”,有点太奇葩了!也许,在人家心目中,逻辑学,不就是辩证法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