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奴隶到宰相的伊尹

 奔★跑 2023-04-11 发布于湖北

       伊尹出生在伊水之畔,他的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相传,伊尹的母亲叫始朵,有一次,始朵梦见神仙告诉她:“如果春米的白中出水,你要马上不顾一切地向东走。”

       第二天早晨,始朵果然看见了春米的日中出水,然后她就按照梦中神仙告诉的那样,一直向东走,她走了很远的时候,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原来居住的村庄已经被洪水淹没。就在始朵惊讶的一刹那,她已经变成了一棵空心的桑树。

       伊水之东就是有莘氏的国家,一位采桑的女子在这棵空心的桑树下面发现了一个男婴,就把他抱回来交给了国君。国君就把这个孩子交给厨师去抚养。伊尹在有莘氏部落长大,他虽然出身低微,起名为伊尹,并且肯动脑筋,有志气有抱负,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对当时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察分析。

       后来,商汤与有莘氏通婚,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就希望得到商汤的重视,于是,他在做饭的时候,故意把菜做得很咸,有时候,又故意把菜炒煳。商汤实在忍无可忍,就找来厨师伊尹质问,问他为什么会把饭菜做得如此糟糕?

       伊尹借商汤向他询问饭菜的事的机会,趁机进言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但伊尹却认为自己出身卑微,不肯在朝中做官。这时候,夏朝的统治者夏桀奢侈荒淫,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暴君。商汤看到桀把国家弄到危亡的境地,深感不安,决定把贤才伊尹推荐给夏桀,劝说他改恶从善,即使夏桀不听劝谏,伊尹也可以摸清夏朝底细,为自己下一步灭夏做好准备。

       但是要重用一个奴隶,会受到很多阻力,商汤说服了自己的臣属和奴隶主,派出使者带着礼品去请伊尹,并把伊尹推荐给夏桀。夏桀见到伊尹,根本不予理睬。但是伊尹并不在乎,他在夏期间,仔细考察了朝廷的内部情况,留心夏朝军队的部署,为商汤伐桀做好了准备。

       商汤看到夏桀不重用伊尹,就请他重回亳邑,正式拜为右相,授予国政。伊尹辅佐商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的国力进一步加强。

       商一天天地富强起来,夏桀心中也有些害怕,就听信佞臣赵梁的奸计,假意招商汤来朝议事,趁机扣押商汤,囚禁于夏台。

       消息传到商,群臣惊慌失措,举国上下都很着急,这时候幸亏有伊尹主持商的大局。伊尹知道,夏桀是个酒色之徒,便派人搜罗珍宝和美女进献夏桀,又暗中贿赂夏桀宠信的近臣赵梁,使汤得以安全回商。

       汤回到商地,按照伊尹的计划,先灭掉葛国,吞并了夏的十几个小附属国和部落,又进而灭掉了韦(今河南滑东)、顾(今鄄城县旧城镇)、昆吾(今河南许昌东)。这样就使以亳邑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广大地区,成为商汤的根据地。此时,夏桀已岌岌可危,成为众矢之的。伊尹见时机成熟便劝汤发兵讨伐夏桀。

       商汤联合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夏王朝的国民吃尽了夏桀的苦头,早已是苦不堪言,听说商军来攻,纷纷欢呼雀跃积极响应,商军很快逼近了夏都,双方在鸣条(今河南开封封丘东)展开大战。商军在商汤“讨伐暴君,为民除害”的号召下,势如破竹,不可阻挡,而夏的兵将不愿再为暴虐的夏桀卖命,因此失去了战斗力,一触即溃。

       夏桀大败,最后他带着妻子妹喜逃出重围,乘上一只小船渡江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最后故于此地。

       商军攻入夏都,汤建立了商王朝。商朝建立了国家之后,伊尹辅佐汤王制定并健全了国家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劳,否则就要受到责罚,甚至罚做奴隶。他注意体察民情,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因此深受民众爱戴。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虽然遇到了长达七年的大旱,但民众对国君汤、伊尹都很信服。

       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子孙卜丙、仲壬、太甲继任商王。

       《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述:太甲继承了王位以后,伊尹更是尽心尽职,教育太甲怎样做个贤德的君王,如何分辨是非,如何治理国家;还给他讲商汤时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按祖宗的规矩办事,并给他讲历史上贤君的故事。太甲起初还能听从,时间久了,就有些不以为然了。他无视法规制度,一意孤行,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伊尹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把太甲送到汤墓附近的桐宫桑林去住,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商的一切国政仍由伊尹办理。

       太甲住在桐宫,享用游乐当然都没有了,不再是可以任意享乐的商朝帝王,而是一个行动不自由的人。他回想做王时何等快乐荣华,现在弄到这般境况,不觉悲从中来,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伊尹的劝告,好好地勤劳节俭,守法爱民,如今已是懊悔不及。

       太甲在汤王墓地住了三年,伊尹知道太甲确实变好了,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桐宫迎接太甲复返商都,再登王位。太甲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勤政修德,体察民情,按章办事,把商朝治理得繁荣昌盛,各诸侯国均来朝拜,不敢作乱,老百姓也生活安定。伊尹又写了《太尹训》三篇,褒奖太甲施行的德政,称太甲为太宗。

智慧点拨

       伊尹出身奴隶,但是,正是这个出身卑微的伊尹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唯一的奴隶出身的圣人宰相。

       伊尹当了三代商朝相国,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尹活了一百多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的圣人相国。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及时抓住机会,为自己找到展示才能的舞台是伊尹成功立业的无上法宝。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捭阖的道理,身份低微的时候韬光养晦,当他认为自己的时机来临的时候,当仁不让,故意引起帝王的注意,在历史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成为中国有史以来,从奴隶入朝拜相的第一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