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东明一条街的一万个方式

 禅风nzbcgz58kn 2023-04-12 发布于辽宁

小城有一条街,人都习惯叫它“一条街”,细掰扯起来,小城街区里,好像只有这条街被冠以“一条”,巧的是,有一个公众号叫“一条”,每天都会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烟火气十足,用时髦的话说“很有逼格”。
打开“一条街”,一万个人该有一万个方式吧。
年年街相似,岁岁巷不同,初识一条街,是在北地一中读书时,同学家就住在中心街,出门就是一条街,后来,读大学总是来街口淘磁带,刘文正,张蔷,张学友,再后来,工作了,当了爸爸,周末总要牵着儿子,到一条街街口热闹的跳蚤市场“卖呆”,寻宝。
偶尔,也会约上报社的好友在欧罗巴喝下午茶,临窗的座位,是个半越式木台,浅绿色的沙发卡座,好看的墨绿色落地窗幔,用罗马穗从两侧扎拢起来,典雅,静谧。
窗外,就是人来人往的一条街东明路街口。
似水流年,一条街也像人一样,换着自己的样貌,欧罗巴楼下的街角刚刚铺设了花岗岩地砖,沿街中心线修建了商亭,街区里的老柳树被保留了下来,从三四米处剪去了老干枯叶,新枝便从截断处生发出来,依然茂盛,四月里,总是第一个冒出雏黄的柳芽。
要是不急着赶路,踏着清灰色的石板路慢慢走,偶尔会发现脚下石板上竟然有几块刻有短句:“陪你看日出的人 比日落更浪漫”,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好奇心会驱使着再去寻找下一块有字的路石:“所有的突然想起  都是一直放在心底”“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街角的奶茶店里,穿着工装裤的女孩正放着阿黛尔的像你这样的人,慵懒,深情,失落,一段沙哑的独唱后,台下万人附和,掉进去听,竟有些泪目,此时歌声已无娱乐,只有共情。
设计这个“街眼”的人该有多深情,一定是熟悉这条街,看着这条街变迁、成长的人,一定是与小城这条街“共情”的人。
三年疫情,一条街的商家店铺也关闭了很多,但依然烟火气十足,特别是早上,晨曦初上,隐蔽在市井里的商家小贩,像变魔术一般,准时出现在街区里,沿着文化路街口一直向东,以中心线为轴,左右排开,一条街便成了五彩斑斓的果蔬彩带。
如果照在高处,远远望过去,就如同相向流动的河流,那情景和人气,真的不输苏州七里山塘。两次慢走山塘街,除却文化的思忖,烟火气一样浓郁,一个是“慢拍儿”,一个是“快节奏”。
山塘街上,手工作坊里的“匠人”不温不火地包着汤团,或拉扯着姜糖,一条街的手作是简便的推车改装的操作台,磨香油的,烙饼,做糕饼的,还有现场压叉子的,逛“一条街”好似赶海,大潮一退,便恢复如初,又变成平静的海岸了。
一年四季,四季的每一天,每一天的早上,或是夕阳西照,或是华灯初上,一条街都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呼吸,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味道。
特别是春秋两季,燕东大山里的春野菜,秋木耳,松树伞蘑菇和软枣子、榛子下来时,新鲜得几乎能嗅得到大山里泥土的味道。朝霞里,一条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高声吆喝的,讨价还价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街边的店铺也有一些老店,一直留在味觉的记忆里,很多读书工作在他乡的人,总会寻味而来,老裴头铁板鱿鱼老店就在一条街中心街口处。最初的一个塑料棚,现在都成了连锁店,常常是大人孩子排队候在被油烟熏黑的棚子外,等着铁板上滋滋作响,焦香四溢的鱿鱼,热辣辣的,再刷上秘制的干料,大快朵颐。
料理烧烤的是一对夫妻,从大叔大婶,已经成了现在的“爷爷奶奶”了,老板娘依旧是扎着花头巾,油光光的围裙,老板依旧挂着一脸笑纹儿,一边听着老伴的叨叨,一边和熟络的街坊打招呼,对常来店里的老街坊儿,时不时开一瓶不算账的“宏宝莱”。
一条街,西起人民路,与新城路相交,东至东明路,延展到高中路口,原来的新华书店和文化广场就在西街口,街口最早是两家专卖“碟片”的小店,也是小城能买到“盗版音像”的好去处,当时买过最贵的碟,要数《铁达尼》(现在译作《泰坦尼克》)三碟套装了。雅尼,肯尼基,班得瑞,好莱坞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导演,星光闪耀的明星,经典的“小金人”影片,都是那时进入视野,并成为书房里独特的一份藏品。
不知什么时候,满街的影碟店铺几乎一夜间就蒸发掉了,也没人再神秘兮兮地问:“要碟儿不”,那对儿影碟城的夫妻也改作体育用品了,靠卖B版鞋起家的大男孩成了“穿线师”,孩子的孩子也上了初中。
一条街中段儿,藏着一家张香菊裁缝店,吸引了很多爱美的上班族,每每淘到一块儿“香云纱”或上好的真丝衣料,就会寻巷到此,经江南手艺人的一番裁剪,变成一款惊艳的旗袍,或是时髦的衣裤,衣橱里绣衣尚在,“香菊”却只在干涸的忆念里了。
一条街没有苏州山塘街那样悠久的文化典故,也寻不到镇守七里山塘的神狸,改革开放后,却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成了中国商业运营模式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她就是关广梅。
1984年,关广梅在市蔬菜公司组织的承包招标中,当上消防副食商店经理,当年就实现利润18万元。
过了东明路口再向东,街巷深处便是百步尝百味的小吃店铺区,从各种坚果炒货,到东西南北各地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堪称小城粤菜天花板的“粤海楼”更是把潮汕至味做到了极致,生猛海鲜,山珍野味何须千里之外。
不知什么时候,粤海楼换成了能洗能吃的威尼斯,哥特风格的设计,香车霓虹极尽奢华,如今威尼斯也人去楼空,残破得不成样子。
圈起来十多年的艺术宫,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今却悄然蜕变成另一个版本,矗立在一条街与东明路的路口,也许会成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一条街,西起文化广场,延展到高中路口,该有三四里长吧,从新城路口算,汇聚了东明小学,市高中,十四中,师范附小等名气学府,青春韶华,精英荟萃,意气风发,可谓“东明一条街,半座本溪城”。
这次一条街新改造,不仅对店铺和道路进行铺装,还提升了步行街环境景观,更是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增加了街区雕塑小品,西街入口处白色的基石凸雕着一行字:“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右边紧靠灯光球场的装饰墙上,原有的与山城相关的文化名人石刻,换成了“老城记忆”和“本钢的故事”,只是一直留白,尚未嵌入内容。
若是让小城人出点子,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打开方式,或许,把那些承载着几辈人情感的老物件,一件一件复刻到墙上,填满这留白,也或许,把“马路边边”(本溪的一个网红烧烤店,外墙满是老城印象)也搬到街口,还有那些消失了的,却留在记忆深处的留恋。
商贾一条街,百姓的烟火巷,无论以什么方式打开,满满的都是往事,莫道东风不识君,千里万里仍是你。

              

喜欢就点在看 

喜欢就请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