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休不止》——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4-12 发布于北京

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期2003年的中国,那是一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纸媒为尊的时代。这是一个有关歧视和偏见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背后隐藏着那些年无数的记忆。

《不休不止》影片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今天,野鸟学长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这部影片的感受。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三无青年”韩东(白客饰)和自己的女友(苗苗饰)梦想着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北京打拼出一番事业。怀揣着新闻理想的他不断地向当时最著名的报社——京城日报投稿。终于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报社元老黄江(张颂文饰)的赏识,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卓越的文笔,逐渐崭露头角的他本来有着光明的前景。但是却因为一桩乙肝代检报道卷入了风暴漩涡的中心。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百姓?还是追名逐利的报社?亦或是那些知法犯法的乙肝患者?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看到光明?跌落谷底?他究竟想要实现什么?

在受到报社元老黄江的赏识之后,他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一个初中毕业的人应该拥有的机会。

去山西调查矿难并登上头版头条,作为一个实习生的他拿到了“月度好稿“的佳绩;调查收血案并顺藤摸瓜查出背后更大的新闻。

”我考了三年,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就因为我是乙肝携带者,我只是个携带者,他们都不要我啊,我这么多年传染你了嘛?“

听到好友张博的这句话,原可以在报社借势站稳脚跟的他,重新开始了对于乙肝代检这一”违法事件“的思考,也让他更多的关注到了这样的人群。

但同时换来的是他和”伯乐“黄江的闹掰,原本有着光明的前景,顷刻间也化为了泡影。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们从低到高的具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五个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更为高层次的需要出现之前,必须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较低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必须的,因此称之为确实性需要,而高层次的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有益于人们的发展,因此称之为成长性需要。

歧视——一座难以推翻的大山

影片中有一幕情景让作为心理人的我十分的共情。

当一批明明不具有传染性的乙肝携带者上车之后,车上其他的乘客纷纷投来怪异的目光。

当一名男子提出想要坐在一位乘客旁边时,再三的请求换来的却是一句“你有病,去后面坐去!”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身患疾病的人就应该受到歧视嘛?

同样的,作为韩东好友的张博也是一名乙肝携带者,当他是一名本科生要去找工作时,就因为体检报告单上乙肝携带者的字样而屡遭拒绝;当他考了三次研究生,每次都败在了体检上的时候他才明白,因为小时候爸爸带他去黑诊所打针的一次经历,他的人生变得如此的坎坷。

七喜——因为携带乙肝被拒绝入学;音乐家——因为携带乙肝无法加入乐团。这一切的一切本不是他们的过错。

当韩东问道姚医生:”乙肝真的会传染嘛?“姚医生这样回答道:”被夸大了,被人夸大了。“

影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很难想象,那时的乙肝群体经历了怎样的歧视。

但在这一切一切的事件中,你甚至无法说谁对谁错。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什么叫歧视?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歧视源于个人偏见或社会偏见,以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态度来看待相同的人或事物,最终结果是对一些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歧视包含的种类有很多,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以及影片中涉及到疾病其实。

疾病歧视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之外,基于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作出有差别的,常常是不公平的对待、服务等,包括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

从对疾病歧视的范围界定来看,包括生理疾病歧视和心理疾病歧视,包括精神疾病、乙肝、艾滋、残疾等疾病。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通过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歧视完全是因为个体或群体对一件事狭隘、片面、带有偏见性的认知而产生的,

换而言之,是一种对事物或群体错误的认知。但正是这种歧视,让受歧视的目标群体遭到了极大的不公平待遇。

对其生理、心理以及生活状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韩东最终会选择为广大乙肝携带者发声的原因,同样也是其笔下——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的重要依据。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那么,面对对于疾病患者的歧视,我们以及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首先,要改变关于某种疾病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现状。

信息的掌握有助于预测人们的行为策略和信念。试想,当所有人都知道乙肝携带者除了母婴、血液、性行为三种途径,再无传播方式的时候,面对乙肝携带者,他们还会如此的惶恐和歧视嘛?

其次,充分发挥首领中心的正面带头作用。

亚文化首领中心模式由美国福瑞德曼在连接信息传播理论和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目的在于招募社区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去推广健康行为。只要当一种观念被普及化、常态化的时候,人们才会打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顾虑和偏见。

最后,社会化程度的加深。

如同影片中韩东与张博的好友关系一样,即使张博是乙肝携带者,韩东也不会对张博有任何的歧视与看法。

所以,给他们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个拥抱。

这将会大大减少我们对于特殊群体的偏见。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消除歧视——不止不休

“乙肝代检”违法没错;普通人认识不够全面,对乙肝携带者有误解也没错;消除疾病歧视,为乙肝携带者发声的韩东没错;想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的许许多多的乙肝携带者更没错。

那么是谁错了?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本身错了!

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让无数乙肝携带者的世界蒙尘,只剩灰暗。这种偏见、这种歧视,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同却又不同的乙肝携带者的苦难。这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韩东在影片中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错的又不是你们,为什么不想着去改变现状呢?”

这句话让我想起来《哪吒》这部影片,“若这命运生来不公,那就和它斗到底!”诚然,生命中很多事情都来的让人始料不及,但是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着这始料未及的意外。那么终有一天会见到曙光!

在影片中,除了主人公以外,最让人动容的还有“伯乐“黄江,作为对韩东有着知遇之恩的贵人,黄江并没有因为“撤稿风波”而记恨在心,而是不计前嫌的在韩东“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成稿后努力帮助其发表,让这篇报道影响更多的人,尽自己所能的去消除普通大众对乙肝携带者的偏见。

这样的胸襟与气度,才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个真正的“记者人”。

伴随着大众对事件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相关部门同样也出台了相关反对歧视的的文件与法令。

乙肝携带者终于也能够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当然,法令虽然已经颁布,但歧视还在路上,所以消除歧视——不休不止。

图源:不休不止,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