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恩如大仇,为什么真心换来恩将仇报的多?真相醍醐灌顶

 guoxiongxin 2023-04-13 发布于广西

有句醍醐灌顶的话很是能发人深醒,那就是:我以为我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心的对待我,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一切仅仅只是我以为。可以说这句话道尽了人性的难以琢磨与扑朔迷离,而有人还为这句话续写了下半句:【1】等我明白了这句话之后已经不再年轻,人生无法重来,就这样毁了我一生。【2】听了这句话后我想哭,我也是这样,我以为,都是我以为。【3】同样的错误,我也误解了半辈子,等发现对别人好就是自嗨,已经为时已晚。等等,为什么真心换来的不一定是真心?为什么大恩反而如大仇,为什么明明对别人有恩,却反而德到的是恩将仇报?说好的付出就有回报,好人有好报呢?为什么斗米恩,担米仇,呢?难道担米就不应该换来恩吗,这一切是为什么?

很多人都只能讲到表面,很少有人能讲到背后的原理,甚至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背后的原理,有句话叫: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深以为然,今天我就斗胆来揭秘人性背后的心理学层面的真相,我敢保证这个底层逻辑你绝对没有听过,但你要是掌握了,你的人生就会因为驾驭了人性而发生重大改变。有句话叫:无论是历史还是哲学,其最终并不是在分析所发生的事件,而是要去研究事件之所以发生的主因,那就是背后的人的因素,而人并非是由思想与境界所左右,而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你之所以以为新鲜,那是因为你没有搞懂背后不变的人性真相。

曾几何时,就像我们这有个叫婴溪村的地方,婴溪村的村名来历是因为两千多年前,刘邦的大将灌婴带兵曾在此地驻扎一月有余,加上村里有条小溪,因此而得名婴溪村,古时候有一家姓赵的地主,曾集合当地的富商为村里修建了一座桥,赵地主给此桥取名为助济桥,从桥的名字现在的人大约就能猜出这位姓赵的地主生前是怎样的为人,这座桥就是婴溪村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有一年村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赵地主把自己家的余粮主动分给乡亲们,好让大家渡过难关,但是粮食毕竟有限,在几次三番开仓放粮后,赵地主家的余粮也见底了,很快乡亲们把分到的粮食都吃完了,就又开始要求赵地主分粮。赵地主告知村民确实没有余粮了,但村民们不信,赵地主被村民围追堵截多次,一气之下赵地主一病不起。

文章图片1

就在赵地主生病后的没几日,有胆大的村民开始晚上翻墙到赵地主家抢夺值钱的东西,赵地主一连数日见到村民们不念及往日救济之情,到他家肆无忌惮的抢夺财物,就这样在气愤中一命呜呼。赵地主死后,赵地主的儿子和太太们经不起村民的威胁,纷纷去村外躲避,而赵地主的尸体则被村民们扔下了助济桥。之后村民们把赵地主家的宅院来了个掘地三尺,破坏掉了三分之二以上,也没有挖到所谓的粮食,和金元宝。到这时才发现原来赵地主没有说谎,也难怪赵地主会活活被气死。

后世的导游来到赵地主家的断壁残垣,都会唏嘘不已。想起赵地主生前的乐善好施,为村里修桥,还取名为助济桥与主动赈济灾民,村民们不但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反而以怨报德,这不知道是赵地主太善良的错,还是赵地主本就该如此,这就应该是地主的下场,即使掏心掏肺,在村民面前也没人买你的帐。

有人会说人性本恶,也有人会说人性就是缺德,还有人会说: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但是人性真的本恶吗?亦或者你把人性定义为恶,就真的解决了你不被人性所左右的命运?

同样是救灾,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比较深谋人性之道:“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意思是,如果遇上大旱大涝的灾年,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务农,生计没有着落,则可以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楼台,雇用那些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猪狗都养不起的穷人以做工为生。所以,修建宫室楼台,不是为了君王观赏享乐,而是实行国家投入建设以恢复民生的经济政策。

管仲对待灾害,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施以人力物力救助的赈灾之法,用的是刺激内需提供就业岗位的办法,使百姓有活干、有收入。同时,管仲并不是推崇劳民伤财的大兴土木,而是指出以前的君王不分春秋冬夏,不分播种、耕种与收获的季节,侵占农民耕作的时间和精力、大举兴建宫殿的奢靡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会耽误农民种粮的时节,这与他主张的遭遇严重灾害时,靠修建宫殿来拉动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但管仲的高明之处并非只是解决了刺激内需拉动了就业,而是让受灾的百姓即得到了救济,又不至于会对救济产生依赖。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放到管仲手里就是,与其直接救助灾民,这样反而有可能养成他们救济是应该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一旦养成,那么即使风调雨顺的时候到来,大部分百姓也不会愿意回去种地,道理很简单,有伸手可得的食物,谁还会去费劲的耕种?此时一旦停止救济,反而还会引起灾民的不满,到时候覆水难收,谁也无法阻止愤怒的人群。

但是大兴土木就不一样了,灾民都是靠出卖体力来换取粮食与救济的物资,而不是白来的物资,这样在风调雨顺来临的时候,停止救济,反而大部分人会主动回去种田。毕竟大兴土木并不比种地轻松,甚至有可能还要更加费力,这就是避免人的惰性的产生。而即便齐王停止修建宫殿,对百姓而言也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不拖欠工钱,就不会有人产生不必要的不满情绪。宁叫世人误以为大灾之年是自己救助了自己,也不能去贪图赈济灾民,乐善好施的虚名,以免虚名给齐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可惜两千年后的赵地主一心向善,只知道施舍,不知道管仲对人心和人性的把控,因此才让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要是当初以雇佣的关系,让村民们再把村子里的路修修,以工钱的形式拿粮食结工资,相信也不会轻易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毕竟雇佣关系,加上靠工钱吃饭,有粮食当工资,一旦没有粮食,则村民们中最多只是停工,不会给赵地主再白干活,也不至于滋生赵地主就该出粮的无理行为。因而善良如果缺乏智慧,那也未必会善有善报。往往是恩将仇报,大恩最后反而滋生了大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明明应该是最淳朴的人,却做出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恶事的人呢?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案例:教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去买钉子,他先用左手做出手持钉子的状态,提着两根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做捶子打钉子的动作。售货员先递了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做手持钉子状的两根手指,这回售货员终于拿对了。这时又来了一个盲人顾客,他想买一把剪刀,教授问:那位盲人又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他要的剪刀呢?教授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抢着回答:只要伸出两根手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一致认同他的这一最简单的方法,不料教授却摇摇头,提高嗓门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前者是聋哑人,而后者只是盲人,却不是哑巴。

这就是著名的惯性思维定律,什么是惯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定式思维,就是类似汽车高速行驶后即使失去动力,也会沿着一定的轨迹继续前行的思维。由此大家可以看出惯性思维的好处,因为思维定式在前,那么以后再按这套思维来型事,就会类似运动时的惯性,即便切断动力也会继续前进,因此惯性思维的好处有两点,第一耗能极低,成本极低,第二明显的增加办事的效率,惯性思维多产生于经验,因此人类长期的运行大都靠经验来维持,经验的好处就是,如果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那势必经验的有效率不低于百分之九十,反而效率大幅度增加。例如如果一件事情,是由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出马,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手出马,谁会更让大家觉得更靠谱?

再比如医生,尤其是中医,长者和年轻人谁更能让你觉得踏实?等等,以及大家说的青涩和老练,其实不就是在指经验的靠谱与行为的成熟吗?因此惯性思维属于所有人共有而大多数人特别仰仗的一种能力体现。但惯性思维的危害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会造成想当然的思维。比如以貌取人,最后却发现对方比自己身份高的多,比如第一次见面,那些满嘴跑火车的人经常会被大多数人当成大人物或有实力的人,只有少数有阅历的人会持有怀疑的态度,事后有很多人经过长期接触才发现对方是个大尾巴狼,但已经上过黑杆秤,注定沉没成本覆水难收。因此掌握了大多数人惯性思维的路径的人,往往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就此下套,欺骗大多数人上当。所以骗子都是深谋人性中惯性思维的人。

因此惯性思维等同于想当然的思维,底层原因是不爱动脑子。你要说惯性思维不好,那也未必,毕竟,人的大脑本身负荷是有限的,因而在思维的过程中,会故意忽略掉一些细节。这是为了更加有效的降低大脑的消耗,以便更加节省精力。须知,大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即使你一天坐着不动,只要是清醒的状态,大脑也会把你的全部精力消耗的七七八八。而再这样的大脑还很容易让自己的运转出现超负荷状态,因此事无巨细的使用大脑思考,显然会明显超出大脑的承受范围。

因此人的大脑经过长期进化才有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型为,为的还是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不然人的大脑即使再精妙,实则也是有限的存在,以有限的体积想要装下世界上无限的信息,显然属于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因此惯性思维是每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型为,除了三岁前没有记忆的阶段,剩余的人生,人人都是感性思维的奴隶,比如学习,比如生活,比如吃喝拉撒,几乎每一项型为都离不开惯性思维的身影。但是惯性思维也在人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平时一个只做好事的好人如果突然做了一件坏事,会被人冠以狐狸尾巴漏出来的饿语,而一个只做坏事的坏人,如果突然有一天做了一件好事,就会给人一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感觉。因此很多老话说的好,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往往是在指责好人,就比如单位里经常主动打扫卫生的人,有一天他忽然撂挑子不干了,只做自己的工作,于是大家都纷纷背地里指责这人怎么这么没有功德心?连打扫卫生的小活都不愿意好好干,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大家都是打工仔,为什么卫生就该这个老好人一人打扫呢?但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是古代就有的事实。饿人即使只是对好人忽然有了礼貌,就这么点改变,都会让好人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这就是这个世界人情世故的残酷。

其实原理就是打破了大家对他的固有认知,因此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人们嘴上都说着不以结果论英雄,实际上人们百分之九十九对结果在意,比如谈恋爱,如果提前知道没有结果,那你孩愿意掏钱请客吃饭吗?那不成了癞皮狗加备胎了!做生意开店,明知道二十万投资连一半都收不回来,那你孩投资吗?显然谁也不傻。所以这个世界除了以貌取人是大多数,就剩下看结果是大多数,这也是惯性思维的一个体现。

因此对一个人好一次那是喜出望外,那是你平易近人,对一个人好两次,那是你胸怀宽广,那是你格局高尚,对一个人好三次,那是你乐于助人,乐善耗施,对一个人好超过三次以上,那就有可能成为你的责任,你的必须。斗米恩,担米仇,都是被惯出来的,惯得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久了,就成了定式思维,赵地主的悲剧显然就是把村民们给惯坏了,而管仲显然更懂得人的本性,宁让世人误以为大灾之年是自己救助了自己,也不能去贪图赈济灾民,乐善好施的虚名,以免虚名给齐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句话说的好:法不制众,连齐王都要忌惮灾民的群起而攻之,一个赵地主启是全村人的对手!你不可能永远都乐善好施,并非是你心肠不够好的问题,而是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赵地主家的粮,送出去容易,一直送难,因为存粮是有限的,总有送完的时候,但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即便吃干了你的存粮,他们也孩是会认为你有粮,这就是人们的普遍思维,要想让人相信你家没粮,即便你开门让他们搜查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孩会怀疑是你把存粮埋在地下藏了起来。历史上著名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说的就是人性要是猜忌起来,你就是掏心掏肺也躲不过别人的欲加之罪。所以只有他们亲自掘地三尺,他们才会知道确实没有存粮了,而你就是说破喉咙也没有用。并且知道没粮了又如何?知道冤枉你了又如何?结局都是你应该,没人会到河里再把你捞起来。

而齐王也不可能有足够施舍一辈子的粮,因此才会有管仲不稀罕乐善好施的虚名,而要图实际的言论。因此管仲才是看透乐善耗施精髓的人,上若没有急刹车的本事,做不到放收自如,那建议你不要去选择做善人,很有可能你的善良会惯出白眼狼,甚至孩有可能危及你自身的安危。有句话叫道德绑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设防的善良,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残忍。糖给多了,牙齿一定受不了。善良给多了,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左邻右舍也罢,到最后一定肆无忌惮。它一定会变成你不希望和你讨厌的样子。因为他靠惯了你,一旦你不让靠了,反而你的麻烦就来了,因为他早已把你的帮助当做了他的财产的一部分,你凭什么要动属于对方的奶酪?所以人性的底层是自私,人再觉得你对他有恩,这恩也不能大过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好。宽宏大量的惯,只会放大人的自私。

这个世界本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世界,但遗憾的是这也是种定式思维,一种长期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定式思维,但是这句话要是真的是真理,那为什么还会有后半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呢?当然你会嘴硬,那我就再说一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不是这个理?

刘强东一次演讲时曾说:年轻时曾创业开饭店,后来他雇的前台收银员和后厨谈起了恋爱,于是两人合起伙来蒙刘强东,所有菜品的进价几乎都翻了一倍,且缺斤短两一半,于是刘强东的第一次创业明明是盈利的,却肥了员工亏了他这个当老板的。他在饭店散伙前开了一个会,大致的内容就是,我几乎发两倍的工资给你们,你们却这样对待我,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你们觉得你们对得起我吗?是不是和我们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惊人的相似?:我以为我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心的对待我,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一切仅仅只是我以为。

后来刘强东反思问题,认为自己是管理上有所不足,因此他去日本的企业打工两年,两年后他学会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精髓,原来是他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到位,在完全没有监控和监督和对账的环境下,这样的毫不设防的环境,会放大人性的恶,因此他后来选择了原谅当年那些明目张胆坑过他的人。然后就是他有了创办企业的管理经验,于是才有的他后来的成功。

是不是和管仲一样的思维,不加以防备的救济,就是把齐王置于危险的境地,人心不可揣测,人性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设防。相信大家都是善良的,那简直就是把自己架在火炉上烤。什么是善良?就以婴溪村的村民为例,村民不善良吗?显然在刚开始婴溪村的村民是绝对善良的,赵地主只要拿的出粮食,那赵地主也是个大善人,村民们对他感恩戴德。但是一旦赵地主拿不出粮食了,那赵地主在村民们的心目中肯定就不善良了吗,对善良的村民舍不得援助,那村民就是可以定性为对善良的人不善良,因此赵地主就是恶人,村民眼里彻头彻尾的恶人与为富不仁的人,把他扔下助济桥天经地义,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善良村民最大的恶。你说这逻辑不是很自洽吗?

既然赵地主已经丑恶了,那善良的村民拿恶人不愿意提供的财物算不算恶?当然不算了,岂不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才是正道。因此赵地主的遭遇实际上就是一次善良对于邪恶的惩治,即便最后证明赵地主真的为了救灾已经竭尽所能,但错以铸成,那也是他赵地主活该。村民们都是善良的,善良的人办了坏事顶多就是办错了事而已,谁让赵地主家不能好人做到底呢?以至于赵地主自己不自量力,关善良的村民什么事?曹操以前说过一句话,宁我负人,休叫人负我。村民们不是也是一样的逻辑吗?宁我们负人,休叫人负我们。乌合之众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赵地主就一家人,村民可是几百户人家啊,谁轻谁重你怎么不会选边站队呢?这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别不识抬举。

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明白刘强东说原谅当初偷钱的人,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实际上我要是问你几个问题,你估计就明白这其中的玄机了,第一:这些拿了钱的人,请问孩会把钱吐出来吗?显然不会,那么说原谅反而显得刘老板宽宏大量;第二:这些拿了钱的人告诉了刘老板一个道理,对别人好是不可能得到他同等的回馈的,就不要说朋友,同事,上级和下属了,就是自己的亲儿子,将来自己老了能还回来十分之一你当初对他的付出,这都注定是个古往今来的大孝子了,那还指望朋友,同事等一杆人等会回馈你?你确实想多了,而刘老板及时被现实叫醒,对人好是不可能好人有好报的;第三,大企业教会刘老板,只有管理,和监控还有现代化的财会制度,才是防止员工捣鬼的有利手段,一个企业想要做大,首先要有合理的对财务的监控能力。

也正是由于他懂得了,靠感情,靠高薪,靠情谊是永远也得不到将心比心的,因此,刘强东在之后的创业路上才能越走越顺。一个企业要做大一定要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漏洞,让坏人不敢使坏,让好人也没机会变坏,让手段去抑制恶的产生,这才是经营策略与管理制度的有效法门。换句话说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要屏蔽掉付出这个环节的考量,因为自古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付出这个环节只能帮你吸引到人才,你付出的薪水越多,人才聚集的速度越快,但并不是你付出了高额工资他就会对你死心塌地,谁知道你高薪招来的是人是鬼?即便是人难道就没有可能变成鬼的可能?因此管理才是重点,防备才是有效。

因此大恩如大仇,恩将仇报,本身都是惯出来的,善良本身就是大多数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定义的名词,换句话说什么是善良?本质上对自己有利的都是善良,对自己不利的都可以叫做恶,但是你有没有站在对立的一方考虑过问题,你的善恶取决于别人对你的态度,那么别人的善良标准是否也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那你们两个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善与真正的恶?谁能站在功利的立场上评判?显然如果站在功利的角度,你们两个人都算不上好东西。所以觉悟的人若见诸相非相,如见如来,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你站在公立的立场上,你就会立刻发现,两面都是以自私为起点,而自私显然不是个褒义词,就更不要谈善良了。

就比如我祈祷的时候能抽烟吗?神父马上认为这是不敬的行为,因此回答不能,那你接着问,我抽烟的时候能祈祷吗?神父马上认为这是有慧根的型为,因此斩钉截铁的回答能,但两者真的有区别?请问哪个是善哪个是饿?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但这如果从事件本身分析,不都是一样的意思吗?何以分善恶?显然出发点不同,自然结果就大相径庭。所以所谓的善恶与各种条条框框本质上都是人类自己定义出来的条条框框,而真正的天道或则自然哪里会有善恶之分?也就更不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了。

因此把事物走向都寄托在人的善良上,感情上,道义上就是一场笑话,刘老板,管仲已经给大家指明了道路,不加任何防人之心的行善,都不是在积德,分明是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因此行善也要带有手段,也要让接受的人付出代价,毫无代价的善举反而是在助长人们心中的恶!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人心和人性上选择了相信人性,因为他们已经吃过人性的亏,他们更懂德,基于人性而做出的判断,才是一个靠谱的判断。人性不能惯,人性只能管。这也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真正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