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八字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鄂中京山 2023-04-13 发布于湖北

京山八字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北省京山新市街道八字门村6组。旧址为砖土结构平房,进行过多次修缮,保存较好,1992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八字门前气势雄

  一泓水绕熊滩松

  山花水月忙中过

  辜负青峰日照浓

  这是当年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张执一,随部队驻守八字门期间留下的诗句,表现了新四军将士积极投身抗战而无暇欣赏身旁美景的革命精神。

  京山新市镇北15公里的米龙老山东北麓,相对成“八”字的两山,似门而立,得名“八字门”。八字门不仅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诞生地,也是统一领导整个边区党组织的豫鄂边区党委组建地,还是边区政权的首创之地,与石板河上游的小焕岭一起被称为边区“小延安”。穿过八字形山峡,见一村庄于群山怀抱之中。作为大洪山的余脉山系,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旖旎,远处层峦叠嶂,山头雨雾、轻烟缭绕,恍若置身仙境。村口的两株对节白蜡古树,十分稀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们一左一右威严地挺立着,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7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古树旁坐落着一排整齐的土坯砖瓦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旧址于199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1月,为汇集湖北地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建立一支集中统一的主力部队,创建中原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派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南下湖北,并将鄂豫边区党委领导力量逐渐抽调鄂中。

  4月,李先念率独立游击大队(后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向鄂中挺进。6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率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一大队到达京山大山头,与鄂中区党委领导的应城县抗日游击队会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下辖3个大队。随后在京山养马畈召开会议,整编和扩大鄂中抗日武装,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团队和挺进团。10月,在京山罗店镇新街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18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12月,朱理治率豫鄂边区首脑机关干部、部队600余人从河南信阳四望山转移到八字门,完成了将边区指挥中心由豫南转移到鄂中的任务。12月下旬,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在八字门成立。由郑位三任书记,陈少敏任副书记(郑位三因病未到职,由陈少敏代理书记),李先念为军事部长,陶铸为统战部长,杨学诚为组织部长,夏忠武为宣传部长,吴祖贻为民运部长,程坦为敌工部长,委员有任质斌、刘子厚等11人。

  1940年1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朱理治任书记(3月朱理治赴延安,由任质斌任书记),统一领导边区的党政军民工作。与此同时将鄂东、鄂中、豫南三地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委,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纵队下辖5个团3个总队,共9500余人。纵队司令部驻八字门,政治部驻祠堂湾,随营军校(抗大十分校前身)驻水漾泉,孩子剧团驻桃园湾,被服厂驻张家湾,野战医院、《七七报》社、《挺进报》社、粮油兵站均驻八字门附近村湾里。

  9月1日,豫鄂边区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在八字门召开。大会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了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推举许子威为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主任。这是边区最早的政权机关。这时,京山及周边已发展为边区核心区域,建立起了京北县、京钟县、天京潜县、京安县抗日民主根据地。

  7月至10月,日军先后3次向京山坪坝进攻。7月,日军第三师团两个大队1200余人,从安陆西北雷公店向坪坝搜索前进,被挺进纵队第一、第二团队击退,毙其30余人。9月,日军第三师团600余人改由小路隐蔽前进,当地群众发现后主动报告,挺进纵队第三团迅即占领有利地形向其猛攻,毙伤其40余人。10月,日军第三师团以步兵和骑兵约1000人,于深夜发动进攻,挺进纵队第五团将其击退,毙伤其数十人。

  10月上旬,日军对八字门一带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扫荡,从石板河、丁家冲至八字门一线长30华里,日军全线纵火,八字门指挥机关驻地变成一片瓦砾场。边区首脑机关被迫转移至京山新市镇小焕岭。其中豫鄂边区党委驻小焕岭吴家湾,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及后来的边区行政公署、医院、先后驻小焕岭一带的向家湾和罗家窝子,边区保安司令部先后驻小焕岭张家坡、向家冲鹰子沟、白果树湾,洪山中学驻大柳树湾,《七七报》社印刷厂、修械所驻王家湾唐家冲,被服厂驻小泉冲,边区建设银行、警卫团、十月剧院等单位均驻小焕岭一带村湾里。

  在日军扫荡时,大小焕岭中的藏军洞、岩屋洞、蜘蛛洞、狗眼洞都曾隐藏过新四军的伤员和枪弹,秘密印刷过边币和报刊。至1942年6月近两年时间,大后方、大城市许多热血青年,千里跋涉来到京山小焕岭参加革命,投身抗战。小焕岭,更名为小花岭,意指革命之花常开不败,因而也被称为边区的“小延安”。

  豫鄂挺进纵队自建军以来,不断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自卫还击国民党顽固派对豫鄂边区的“清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开创了鄂豫边区敌后抗战的新局面。据1940年7月的统计,从1939年春以来的一年半时间内,除反顽自卫战斗以外,挺进队主力对日伪军的战斗280余次,击毙日军610余人、伪军1250多人,至8月止,争取了5000余名伪军反正。到同年10月,纵队陆续开辟了豫南四望山、鄂中的京(山)、天(门)汉(川)湖区和襄西以及鄂东大小悟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2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的命令,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1日,豫鄂边区第二次军政代表大会在距小焕岭仅一山之隔的京山向家冲罗家祠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正式的行政机构——豫鄂边区行政公署,许子威当选为主席。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完毕。全师共1.5万余人。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李先念、任质斌、刘少卿、陈少敏组成,李先念任书记。新四军第五师的成立,标志着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及主力部队的建设,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942年3月13日,豫鄂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向家冲罗家祠堂召开,代表来自二十余县共126人,其中共产党员47人,党外各界人士79人,特邀代表18人。代表中有台湾代表1人,日本反战同盟盟员1人,大会推选许子威继任边区行署主席,颁布了《豫鄂边区施政纲领》。

  从1939年6月至1942年6月,中共豫鄂边区首脑机关先后在京山大山头、八字门、小焕岭驻扎达三年之久,京山成为边区开辟、创立、发展时期的指挥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中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今京山留存有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旧址、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豫鄂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旧址等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1月12日,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在中国女作家安娥的陪同下到达八字门,对鄂豫边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采访。她先后采访李先念、陈少敏、陶铸等人,到八字门、石板河、马家冲、大山头及边区其他地方,采访敌后抗战、民主建政情况,向世界宣传介绍边区,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从她的笔下和镜头中,我们看到,烽火战争年代的八字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战斗中受伤的伤员睡的都是稻草,甚至连打针用的都是竹子削成的探针。史沫特莱设法为部队募捐来两箱西药。

  弹指一挥间,70多年过去了,八字门村的老区人民,继承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湖北省图书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