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大师学写作:越高级的文章,越会用这个写作技巧 | 写作干货

 东山威夷 2023-04-13 发布于广西

-

最近,我被夏丏尊和叶圣陶圈粉了,很喜欢读他俩的书。

这俩人很真性情,还是儿女亲家。夏丏尊的女儿,嫁给了叶圣陶的大儿子。不过,夏丏尊建国前就去世了,小8岁的叶圣陶活到了94岁,见证了中国更多历史时刻。

文章图片1

这本《文章讲话》,也是他俩一起写的。书里讨论了很多写作技巧,比如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怎么安排句子、怎么表达意念抒发感情,等等,但最吸引我的,是这个写作技巧:写文章要会省略。

文章图片2

以前我没太注意这点,今天就着这本书,聊一聊“省略”这个写作技巧。

写文章为什么要省略呢?难道不是想写啥写啥吗?而且很多时候,字数都凑不够,咋还省略呢?

这就要说到文字的力量。相比想象力,文字力量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文字不能达到的地方,想象力可以。

所以,省劲且聪明的办法,就是让文字激发想象力,然后文字点到为止,让想象力飞起来。

而且,用太多文字去描述一件事,反而让读者感到繁琐、乏味,不如就相信读者的想象力,给他们阅读的快乐,和发现的欢喜。

那写作时,该怎么省略呢?

文章图片3

省略也是有章法的,主要包括3种:字词上的省略、意义上的省略和事件上的省略。

字词上的省略,指说话言简意赅,不啰嗦不拖沓。

比如,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用了很多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用词这么细致,但你能想象出贾宝玉长什么样吗?反正我是不能。

再看司马迁写项羽,用词简略,“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就13个字,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有个印象了?这简单的3个词,有效性不比写贾宝玉差。

字词上的省略,在古诗上用得多,比如“林尽(于)水源(处),便得一山…”“明月(于)松间照,清泉(在)石上流”……

会省略,能让写作简洁有力。一篇好文章,应该逻辑清晰、精益求精,读者一目了然,才会印象深刻。

意义上的省略,指作者把想表达的意义隐藏起来。

不随便吐露,不强行灌输,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反而更有味道。

比如,明代作家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结尾,“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读完你有什么感觉?物是人非、感叹悲凉,是吧?此时,就没必要在结尾加上“睹物思人,何其悲伤”之类的废话了,把宝贵的思考空间留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文章图片4

再举个例子,经典散文《女兵墓》的结尾“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上新土……”

一个回味悠长的结尾,会给文章增色不少。如果我们想让文章多一些味道,可以尝试这种省略意义的写法。我个人觉得,还挺高级的。

事件上的省略,指把一些事件一笔带过。

光凭文字,不可能把一件事方方面面都写出来,即便写出来了,效果也不会好。不如只写一部分,让读者自己去补足想象。

比如《木兰诗》明明写的是木兰从军,但是对她12年的作战经过并不多着墨,全文只用了10个字概括打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把作战艰苦留给读者充分想象。

当然,省略不等于草率和粗糙,是一种很高级的技巧,要多写多练,才能具备深厚功底和思考力。

总之,会省略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技巧。你感受到了吗?

更多写作干货,后续继续分享。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