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到万事“得心应手”

 观箴 2023-04-13 发布于北京

有一天,齐桓公在大堂上读书,读的朗朗有声,正在兴头上。而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敲得叮叮当当,正待劲。本来地位各有尊卑,互不相干。但轮扁不知道哪根神经突然搭错,放下锥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所读的书说了些什么呢。齐桓公吃了一惊,并回答他道,是圣人的话。轮扁接着问齐桓公,圣人是否还在。齐桓公听后有些不悦,但还是客气的回答了轮扁。圣人已经死了。轮扁听后一脸不快的说“如果是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了。”这下把齐桓公彻底惹毛了。齐桓公愤怒的说:“寡人读书,一个制作车轮的下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说出道理来,那还可以原谅。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寡人就宰了你。”

只见轮扁不慌不忙的说道:“我轮扁是制作车轮的,我就说下自己从加工车轮中悟到的道理。车轮的轴孔做大了容易松动,如果做小了就会发涩难以装配。只有不粗不细,宽紧合适,恰到好处才行。这种内合于心外应于物的感觉,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又奥妙存在。我尝告诉我的儿子,他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因此他无法完全继承我的手艺。所以我活了70岁,如今老了还在砍削车轮。否则,我不做了,别人也就无法制作车轮了。古代圣人的那些精妙东西是无法用语言传给后世的,所以那些东西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失传,因此留下的全都是糟粕和废话。”

看似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只提出了问题,其实答案就在故事之中。文扁既然认为尧舜的仁义之言是糟粕,那么什么才是精华,才是真正的醇酣呢?

精华、醇酣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指车轮辐条,毂指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车轮辐条的部分。轮扁要表达的“精华”就在这车轮和轴孔的连结之中。天地间万物纷纭,物与物之间唯有互联才能成生态,有生态才有生机,才能互生互长。而世间万物互联的机制就是连接。万物是怎么形成相互连接的呢?在于两个字“嵌、合”。“有”和“無”的相互嵌合就是宇宙万物互联的协议。辐条为有,提出一个需求。轮毂为無,提供一个接口。人类为有,提出一个需要居住的需求。方子的空间是虚的为無,提供一个可以居住的接口。链接就成功了。唯有万物互联网建立起来后,万物之间才可能发生利用关系。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宇宙,它所能够承接的并联数取决于它的接口和端口数,也就是连接能力。

如果你只是一根辐条,那么注定一生只能发生一次连接。如果你是一个轮毂,你提供的接口知识有三十个端口数,你就可以连接三十根辐条。而君王治国更是如此。如果执着于上古圣人的仁义之教,相当于将自己约束于一根辐条之上,那么对外也只能形成一次有效的链接,同时失去了大片大片连接的可能。而这看起来美好的辐条,对君王来说只不过是遮蔽其他接口的糟粕罢了。所以对于君王来说,有无穷的接口支持能力和无穷多的端口数才可以连接全天下的百姓。底层的意思是:对于宇宙来说,他的接口可以支持万物发出的连接请求,并提供和万物一样多的端口数连接万物。最底层的意思是:对于“道”来说,它的接口支持可以连接天地万物的一切的一切,因为道是最空无的存在。什么都没有,连無都没有,所以才能连接一切,并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根服务器。利用交互,“有”只能连接一次为人所用,而“無”则能越虚无越能连接无穷多的“有”,并统御万“有”为己所用。所以这才是真正的醇酣。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接口的毂,而不是单接口的车辐呢?

那就是首先成为天乐之人。庄子说,天乐之人首先要内心宁静。不是说宁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宁静,而是说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面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一个超多接口的人,首先心静必须虚空。宁静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只有用心若镜,不将不逆,才能应物而不藏,胜物而不伤。庄子接着说,虚静,恬淡,寂漠,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心境虚空才能承接来自不同方向的连接,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清静而成为玄圣,行动而成为帝王。无为方才能取得尊上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元,而成为跟自然和谐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和谐的人。跟人和谐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为人人所共享,得此天地之心者,得天地之乐。


感谢阅读。

麻烦点赞,收藏,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