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补气药材“黄芪”使用指南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3-04-14 发布于河北

在经历过一场大病以后,你是不是会觉得疲劳乏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汗出怕风呢?这些可都是气虚的表现。气虚症状的出现,提示着我们身体中的能量有所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补充。人参和黄芪就是两味非常重要的用于补气的中药,特别是黄芪,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神农本草经》中更将黄芪列为上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补气的药材——黄芪。

点击加载图片

1

黄芪到底是一味

什么样的中药?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相传古时有位善良的老医生,名戴糁,他擅长针灸之术,为人谦和厚道,终因救人坠崖而死。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尊之曰“黄耆”。老人去世后,墓旁长出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人们为纪念他,将这种草药称为“黄芪”。现代研究显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点击加载图片

2

那黄芪都可以用来

治疗什么疾病呢?

《神农本草经》中云:(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汤液本草》云:气温,味甘,纯阳。甘微温,性平,无毒。入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之剂。《日华子本草》中云:可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名医别录》中云: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药性论》云: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药类法象》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如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可见黄芪不但可以温补脾肾之气,对虚劳、疮疡、以及一些虚损所致的妇科、男科疾病均有较好的诊疗效果。

点击加载图片

3

生黄芪和炙黄芪

有什么区别?

首先它们的炮制方法不一样。生黄芪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炮制过的,切片直接使用的饮片,而炙黄芪则是将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而在效用上两者也存在着差异: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可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而炙黄芪则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脾胃之气,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炙黄芪服用过多是容易引起上火的。

4

黄芪和人参都是补气药品

它们的使用有何区别?

黄芪和人参虽然都是补气圣药,但使用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对参芪的区别有所阐述:参耆甘温,俱能补益。证属虚损,堪并建功。但人参惟补元气调中,黄芪兼补卫气实表。所补既略差异,共剂岂可等分!务尊专能,用为君主。君药宜重,臣辅减轻。而在《得配本草》中对两者的区别做了更为深入的解释:黄芪补气,而气有内外之分。气之卫于脉外者,在内之卫气也,气之行于肌表者,在外之卫气也。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内之气,补宜人参。也就是说如果患内伤,脾胃衰弱,饮食怕进,怠惰嗜眠,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及夫胀满痞塞,力乏形羸,脉息虚微,精神短少等证,治之悉宜补中益气,当以人参加重为君,黄芪减轻为臣;若系表虚,腠理不固,自汗盗汗,渐致亡阳,并诸溃疡,多耗脓血,婴儿痘疹,未落全浆,一切阴毒不起之疾,治之又宜实卫护荣,须让黄芪倍用为主,人参少入为辅。也就是说黄芪偏补卫气,而人参则偏补元气。

5

如何食用黄芪?

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但是需要注意,黄芪不能直接用开水泡,是需要煎煮一下的,否则很难很好地发挥其补气的功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款日常可以喝的茶吧。

点击加载图片

黄芪枸杞红枣茶

材料:黄芪15克,红枣15克,枸杞15克。

服用方法:将黄芪、红枣、枸杞加水适量,文火煲一个小时即可。每一煲一次,每次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分2~3次服用。

功效:各类人群均可服用,长期饮用可强身健体、美容养颜。

黄芪补肺茶

材料: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

服用方法:将黄芪、麦冬、五味子及乌梅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功效:治疗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

黄芪红茶

材料:黄芪15~25克,红茶0.5~1克。

服用方法:将黄芪加水煎沸5分钟,趁热加入红茶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

功效:固表止汗,补气强壮,利水消肿,排脓驱毒。适用于慢性虚弱,表虚自汗,慢性气管炎。

黄芪当归茶

材料:黄芪30克、当归6克。

服用方法:将黄芪、当归煎水取汁,可蜂蜜调味。

功效:补气生血,用于血虚阳浮发热,肌热面红,烦渴欲饮,亦治妇人经期或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6

服用黄芪有何注意事项?

一些阴虚火旺的人群,如经常爱上火、潮热、多汗,容易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眼干,这些都不适合用黄芪再继续补气升阳了。虽然对于经常食积的、脾胃虚弱的人,可以用黄芪健脾益气,但如果是因为食积之后形成脾胃的积滞,用黄芪则会导致这种内热症状加重,此时亦不适于用黄芪。还有就是如果你经常上火,容易感冒、发烧,在这种阳热症状的时候,尽量也不要用黄芪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黄芪这味中药是不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呢?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黄芪有了全面了解,才能让它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