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众号创办的座右铭,也是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推文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精挑细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宗旨,为更好地丰富平台内容与专业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业精品公众号平台之精神,【水利天下】开办【百家论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进行热点解读、独到见解、沙龙研讨、案例或经验总结、分析等原创分享。本期为第133期,作者是山东省第六届、七届政协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李殿魁,分享人是商广宇老师。本文系李殿魁文集《治水新论》之济南水问题研究系列篇,该文集源自科技治水实践,又经过治水实践检验,是著名治黄(水利)专家李殿魁教授级高工(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难能可贵的治水精神、治水理论之浓缩。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本平台发布,文章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平台立场和观点,文责自负。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文末留言。山东省第六届、七届政协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李殿魁最近,我应黄委之邀,赴开封参加黄委主持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研讨会》,有些专家提出了解放部分滞洪区的主张,这为我们解放长平滞洪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对黄河防洪和济南发展两利出发,应该解放长平滞洪区,保留北展滞洪区,并且根据水利部的要求,将其改造为“防洪兴利相结合的平原水库”,建设济南堰,确保济南防洪安全,造福泉城、惠泽山东。在这个关键时刻,山东应抓住这次极为难得的机遇,抛弃陈旧观点,坚持与时俱进,接受最新科技成果,统一思想认识,支持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河务局的正确意见,确定解放长平滞洪区,尽快完成这一意义重大的任务。其理由如下:一、解放长平滞洪区,保留、改造北展滞洪区,可确保济南防洪安全,符合济南黄河段的发展方向,有利济南发展大局。1、长平滩区摘掉滞洪区的帽子,解放400km2的国土,30万人口,其中172km2国土可做济南城市长清区发展的用地,经济社会效益巨大。仅滩区变城市用地的土地升值,就可以解决济南的城市发展资金。2、黄河防洪压力大大减小。由于黄河多年的淤积,长平滞洪区已有向南滚河的可能,济南洪水险情加重,防洪压力加大,摘掉长平滞洪区的帽子,建设济平大堤,解除了济南市的头顶之灾,减少了黄河的防洪压力。3、济南泺口窄河道泄洪能力成倍提高。长平滞洪区上为275m宽的艾山卡口,下为466m宽的泺口卡口,本来就是上窄下宽;建设济南堰,又设有500m的泄洪道,与泺口466m宽的河道,共同形成泄洪能力,完全可以承接由艾山卡口窄河道泄来的洪水,确保济南防洪安全。二、解放长平滞洪区,改造北展,建设济南堰,科技论证充分,已基本做好了技术前期准备工作。1、济南黄河河务局已做过解放长平滩区的科学论证。早在几年前,济南黄河河务局已主动请黄委治黄专家做过解放长平滞洪区的科技论证,早已得出了可以解放长平滞洪区的科学结论。因条块分割,协调不够,领导机关反映滞后,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正确主张,至今未能推向国家决策。2、建设济南堰,解放长平滞洪区,已经过黄科院的模型试验和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的数模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在济南遇到10000m3/s洪水的情况下,向北分洪3000m3/s,使泺口洪水水位下降1.2m,可以完全保证济南防洪安全。3、解放长平滞洪区,改造北展,可以做到治黄与发展经济、造福展区群众的高度统一。济南堰500m宽的泄洪道,确保济南防洪安全;堰库50km2的水面,使黄河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0km2的中堤岛使展区的群众迅速富裕起来。这一方案国家付出的代价最小、获得的综合效益最高,展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大。这是明明摆着的事实。4、建设济南堰,解放长平,改造北展,与济南市天桥区、德州市齐河县建设黄河水景园不矛盾,只需在展区北侧留下500m宽的沉沙池泄洪道。济南堰是纲,其它建设是目,纲举目张。三、建设济南堰,解放长平滞洪区,符合山东省委、省府、黄委科技治黄的一贯主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委、省府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科技治黄事业。首先成立了东营市,提出了稳定河口的要求,支持黄河口治理工程试验,把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推向国家决策;推动利用北展、南展,支持济南市在北展区建设鹊山水库,东营市在南展建设东张水库;这一切都是在黄委的支持下,经过黄委批准进行的。我来省工作后,提出了运用都江堰原理改造北展,建设济南堰,实质是鹊山水库的扩大和功能的优化完善,立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黄委黄科院模型试验的支持和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数模的支持。显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治理黄河口,到九十年代建设鹊山水库和东张水库,到现在建设济南堰,解放长平滞洪区,是科技治黄的同一进程;山东省委、省府、黄委对这一进程的指导、支持是一贯的。对此,省市有关部门不能正确理解,黄委有关部门也有认识的过程,不主动支持这一科技治黄事业,却盲目附和经验治黄的错误观点,做损害黄河、山东特别济南利益的傻事,是很糊涂的,是思想观念、技术工作落后的表现。因小失大,坐失良机,必然会给黄河治理、山东的水利事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对此,省市、黄委领导有责任做好工作,引导他们走出传统治黄的误区。四、解放长平滞洪区,保留并改造北展滞洪区,符合水利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完善的原则。历史的经验证明,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有科技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北展滞洪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解决泺口卡口防洪问题而建设的一个未完工程,其基本方案是正确的,科技含量、综合功能还远远未能发挥出来,只要沿着科技创新、发展完善的正确方向前进,就可以发展成一个防治黄河水患、发挥黄河优势、服务山东水利、科技含量高、综合功能强的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保留长平滞洪区,解放北展滞洪区的错误主张,其立足点是长平大(400km2)、北展小(106km2);长平自然形成在前,北展人工造成在后;长平出了问题可找老祖宗,北展出了问题需要自己负责。这是一个思想僵化、工作保守、不看条件变化,不顾国家和群众利益、不顾黄河、济南新世纪发展大局的显而易见的错误主张。自1855年黄河来山东后,黄河淤积、河床抬高这一自然地理的变化,为我们解放长平滞洪区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北展滞洪区建设这一人为地理的变化,为我们建设济南堰、解决泺口窄河道这一历史难题创造了条件。这自然形成的、人为建设的两大有利条件,已为我们解放长平滩区、改造北展、建设济南堰奠定了基础。建设济南堰,是北展滞洪区工程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既彻底解决黄河窄河道的险情,又节约国土,优化环境,造福人民;而取消北展滞洪区、保留长平滞洪区则是水利工程的大倒退,使泺口险情依旧,且浪费国土,破坏生态,遗祸人民。前者为国家增光,今后使黄河部门和济南市的路子越走越宽,工作越走越主动;后者为国家抹黑,黄河旧的矛盾解决不了,新的矛盾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被动。单纯的专业技术工作者看不到这些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我们省市和黄委会领导有责任引导他们客观的认清这一实质。以上意见,我在开封会议上已当面向黄委领导汇报,但我的意见是做为专家意见提出来的,只有形成省市意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省市两级政府尽快统一认识,明确支持黄委内部解放长平滞洪区(滩区)的正确意见,形成省、市共同的决策,共同努力做好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三项具体措施:一是以省或市政府名义向水利部、黄委正式函告,要求解放长平滞洪区,保留北展滞洪区,并且按照水利部要求,改造北展。这一原则要求,应成为济南市、山东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做好上级工作的共同目标。否则,一旦错误的方案被上级批准,山东就被动了,长平滞洪区的解放将会被长期搁置起来,对山东、对黄河、对济南都是巨大的损失。二是对济南市水利局委托黄委会黄科院完成的《济南堰模型试验报告》进行鉴定验收。此报告完全可以做为改造北展的预科研究。三是山东省、济南市向黄委提出要求,正式立项,共同研究解放长平滞洪区。也就是把济南黄河河务局前几年研究的解放长平滞洪区的科技成果合法化,做为我们要求解放长平滩区的科学根据。我如此坚定的争取解放长平滩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我对黄河研究的科技成果确切地表明,解放长平滞洪区的条件早已成熟。长平滩区继续做为黄河滞洪区已是利小弊大,负担沉重,而解放长平滩区对济南新世纪的发展却意义重大,对住在滩区的30万群众更是改天换地的变化。我的研究成果与济南河务局前几年聘请黄委治黄专家研究的成果是一致的,是经得起专家进一步论证和实践考验的。黄委和山东省对这个问题已经抓晚了,新世纪不应该再拖了。(二)本届黄委有推动科技治黄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强烈愿望;对新时代治黄的原则和目标已讲得很明确、很全面,但传统经验治黄的旧观点、旧方案正在影响他们对具体治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解放长平滞洪区就是一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山东省、济南市明确支持黄委内部的正确意见,对现任领导做出解放长平滩区的正确决策是有力的支持。黄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领导正确的治黄指导思想与传统落后的治黄方案并存,在这种情况下,省市发挥块块的协调作用,支持黄委内部的正确方案,就是对黄委科学决策的有力支持。解放长平滞洪区的条件早已成熟,拖到今天的主要原因是:1、过去黄委对其内部与时俱进的新观点、创新方案反映迟钝,甚至压制,对济南黄河河务局关于解放长平滩区的科学研究没有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支持,对创新的科研成果未能采纳。2、济南市水利界没有发挥块块应有的协调作用、及时支持济南黄河河务局解放长平滩区的科学研究。3、山东省、济南市没有及时统一认识,明确支持济南黄河河务局解放长平滩区的科学研究并且采纳其科研成果。这一对黄河、对济南、对山东都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却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是很不正常的。(2004年3月)作者山东省第六届、七届政协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李殿魁【作者简介】李殿魁:男,汉族,1939年出生于山东梁山,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著名治黄(水利)专家。原山东省第六届、七届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人称“黄河书记”。曾历任山东省烟台市市委副书记;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市委书记;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等职务。1995年至2003年3月,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86年至1995年在东营工作期间,潜心研究黄河治理,发现并提出了黄河口稳定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海动力输沙的科技命题,亲自领导并成功解决了黄河入海口频繁摆动问题。现虽已退休在家,依然心心念念着黄河治理。本期【百家论水】专栏系列就到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转发、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