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科学(CS),前景最好但也最难申请,到底难在哪?

 留学攻略 2023-04-14 发布于上海

无论是毕业后高额的薪酬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还是各个领域的加速需求,都使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简称CS)专业近些年在全球广受追捧,CS专业的美本申请竞争日趋激烈。

加州伯克利EECS系的讲师Nicholas Weaver于2022年4月8日发表在Daily Cal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10年前,加州伯克利(UCB)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EECS)的本科毕业生是400名学生左右。今年,这个数字或许是1400名,占所有本科生的大约15%。几乎所有的增长都来自于文理学院CS专业。

北卡教堂山(UNC)新闻网站The Daily Tar Heel于2021年4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2010年秋季,158名学生选择或者计划选择CS作为本科专业。到了2020年春季,选择或者计划选择CS作为本科专业的学生数字翻了10倍,到1555名。

作为最热门的美本专业之一,CS专业的申请一直难度极高。我们怎样在中学阶段培养CS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并且在申请中凸显自己的优势?申请者不仅要有出色的学业成绩,更要通过选课、校内外活动等方式体现自己具备学习CS所需要的理工基础、逻辑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大学最“内卷”的专业之一


CS申请竞争激烈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僧多粥少计算机专业具有薪资高,前景好,未来移居美国便利的各种优势不仅受到中国学生的欢迎,印度学生和美国本地学生都对其趋之若鹜,但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却不会在短期内有这么快的增长。

以CS专业世界领先的卡耐基梅隆大学(CMU)为例,全球500强企业中的IT巨头们纷纷在CMU设立研究所,其软件工程研究院更是成为美国国防部军管研究所,成为众多院校的楷模。

得益于此,CMU CS毕业生大多是业界精英,是华尔街投行、硅谷科技名企、国内金融、IT、计算机硬软件等各行各业名企眼中的“香饽饽”。而且,CMU与众多世界名企早已建立了稳定的人才输送关系,学生们在毕业前就能获得实习机会。很多本科生能够获得在硅谷、西雅图等名企工作的学长学姐的招聘内推机会,提高就业率。总之,对于CMU CS本科生来说,基本不用太担心“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发生。

大学CS专业的火爆同时导致CS课一席难求。CMU CS网站一篇讨论如何能满足CS需求的文章中写道:“CS本科项目正在面临其他压力,例如非CS专业学生想上CS课程。每年CS基础课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有700到800名学生上课,其中只有10%左右学生是CS专业。非CS专业学生上CS课程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理论上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其他学院都会要求学生上至少一门CS课程。”
这就造成了申请者众多、招生名额不足的情况,所以大部分美国大学的CS专业的录取率都很低。对于CS专业,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对CS专业的人才都是只求多不求少,比如国外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国内的腾讯、字节跳动等。

申请者形象同质化严重,近几年,“亚裔+男生+CS”的组合成为了一种常见标签,很多中国学生都能被贴上这类标签。在大家都竞赛很多,成绩很好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拥有吸引招生官的目光?缺乏吸引人的独特经历或者独特的思想价值观也是CS专业申请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CS对学生的学术要求很高,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展现出良好的学术潜力,否则学校会认为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大学阶段高强度的计算机专业学习。
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对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越来越有一种保护主义的倾向。中国学生如果申请一些比较高精尖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计算机细分领域等等,有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正因如此,CS也成为美本留学申请中最“内卷”、录取结果最“惨烈”的领域之一。以CS专业全美数一数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该校2020年秋季各学院的录取数据显示,相比其他5个学院超20%的录取率,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录取率仅为7%;而从被录取学生的高中GPA、标化分数来看,计算机学院也聚集了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 

CMU 2020秋季各学院录取数据

学院

申请人数

录取率

人文和社科学院

5,724

26%

工程学院

9,824

20%

信息系统学院

1,655

24%

梅隆科学院

6,614

22%

计算机科学学院

8,329

7%

Tepper商学院

3,295

23%

学院

SAT阅读和语法*

GPA

ACT总分*

人文和社科学院

740-770

3.87

34-35

工程学院

740-770

3.91

35

信息系统学院

740-760

3.89

35

梅隆科学院

740-770

3.92

35-36

计算机科学学院

770-780

3.95

35-36

Tepper商学院

730-760

3.88

34-35

以上数据来自CMU官网,* 学生中间50%的对应分数

申请CS专业,选课和活动很重要

对于申请CS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具备CS所需的理工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自身掌握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很多留学顾问在为学生制定CS专业的早规划方案时也会更加关注高中选课和在校成绩,并且让学生通过学术研究项目、校内外竞赛活动等方式去锻炼自己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课对于CS申请者非常重要,学校需要看到学生既有CS所必需的理工知识基础,也需要具备学习有一定难度的理工类课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康奈尔大学为例:它工程学院里面的通识课包含:必修的3门微积分课程、2门物理课、2门化学课。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核心课程包含:5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1门技术选修课、3门其他选修课,以及3门和这个专业细分方向相关的课程。比如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学哪个方向,就在这个方向上选择三门课,最后还有实践课。

此外,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业压力很大,不仅需要学习物理、化学这些自然学科的通识课程,还会要求学习更多核心课程,还需要有优质的竞赛、科研或者实习来体现在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潜力。

除了课程外,学生还需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为孩子们进行活动规划时着重要考虑的。无论是特色的编程活动、搭建网页、独立研发App,开发软件为社区做贡献;开发具有创意的小游戏,体现自己的创造力和逻辑能力等,还是参加美国信息学奥赛、USACO美国计算机竞赛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机器人大赛、数据科学DS竞赛,本质上都是训练和展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将思考和知识转化为可以为现实世界所用的东西。切忌参加“水科研/竞赛”或同质化的活动,导致申请翻车!此外,课外培养1-2个兴趣或者才艺,掌握一门除英语以外的第二外语,可以选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等,也会更具优势。


CS专业申请难度:男女有别

对于男生,计算机专业的确很难申请。根据美国高中校内升学指导的数据分析,申请计算机专业大约会带来10–15名左右的综合排名下降(这里不含综合排名不顶尖但是计算机超强的卡内基梅隆、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密歇根大学等):也就是说,原本能够申请哥大、宾大的学生,如果要申请计算机,可能只能到埃默里、弗吉尼亚大学。这几年一些国内顶尖国际学校的学生,大奖无数,分数也很好,最后只录取北卡教堂山等30名左右的大学。(当然,也有成功案例,但是很难)

对于女生来说,难度差异不会那么大,不过因为现在中美都还比较缺乏女生学计算机的社会氛围,所以可以看到各类专门面向女生的计算机教育机会。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MIT本科生的男女生性别比几乎是1:1,这是非常和谐的比例。这得归功于麻省理工招生办对于性别多样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因为各种原因,申请麻省理工的男生大约是女生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女生申请麻省理工CS专业的录取率大约是男生的2倍以上。


选校策略很重要

此前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榜CS Rankings已发布了最新2022世界计算机科学机构排名。
不同于U.S. News等排名的方法(仅仅基于调查)该排名完全基于研究指标,度量了绝大多数院校教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各大顶会所发布的论文数量,是业内较为权威的计算机科学学术机构排行榜。
由于榜单中美国大学依旧是主力,Top 30学校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特别整理了全美Top 30 CS专业大学排名,帮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美国的CS专业。
华盛顿大学虽然综排59名,但是靠着计算机专业能杀入全美专排前10!
普林斯顿大学在计算机专业排名中位于ToP20。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综排第93,CS专业排名一路“逆袭”进入全美24!
大家的“保底神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CS专业居然这么优秀,能够进入CS Rankings 全美第2!
还可以看到其他几所U.S. News综排在30名开外的大学上榜。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

  • 东北大学

  • 华盛顿大学

  •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 普渡大学

  • 马萨诸塞大学

  • 罗格斯大学

  •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 马里兰大学伯克分校

  • 纽约州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这些学校的综排不算靠前,但是在CS领域,却全部都是前30,这一点在申请时可以重点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申请中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以数学、物理或者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专业为申请方向,进入大学后再转专业或转学院进入CS项目,或是通过交叉学科凸显个人优势,从而避免最惨烈的竞争。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