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元发:举头便是长安日-浮云楼诗词选注(雪岸)

 雪岸飞鸿 2023-04-15 发布于上海

滕元发:举头便是长安日--浮云楼诗词选注

滕元发:举头便是长安日

雪岸

浮云楼

北宋·滕元发

举头便是长安日,弄袖时飘梦泽风。

茂苑久抛飞鸟外,楚台遥在碧云中。

——《舆地纪胜》卷七七《荆湖北路·德安府》

【人物简介】

滕元发(1020~1090),初名甫,字元发,后避高鲁王讳改今名,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吴郡志》卷二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神宗即位,进知制诰、知谏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定、青、应天、齐、邓、安等州府。元祐中,调任苏、扬二州。授龙图阁直学士,复任郓州知州。元丰七年(1084),贬知筠州、改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哲宗即位,徙苏、扬二州,复知郓州。元祐四年(1089),知太原府(同上书卷四二四)。五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谥章敏。苏东坡为之撰《滕学士甫墓志铭》。苏氏兄弟均作挽诗悲悼。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东坡全集》卷九《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诗意解析】

滕元发这首诗应该是作于其任知安州之时。他由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到神宗即位,进知制诰、知谏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定、青、应天、齐、邓,再转知安州,可以说是从朝堂到州府,辗转官场,多少艰辛,酸甜苦辣,五味赏尽。但他依然傲视天下,笑对人生,开朗豁达,坦荡豪爽,丝毫未影响他续写他一生传奇的进程。从他《浮云楼》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滕元发虽然久经官场的磨炼,但棱角仍在,锋芒犹露,并将其高屋建瓴,豪迈磅礴的气势,付诸于笔端。且将文场当战场。安州安陆的浮云楼就成了他呼风唤雨,挥毫泼墨,抒发胸中豪气的战场。他凭楼依栏,视野遍及荆楚大地、云梦大泽,还延伸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啊!抬头间,看到的正是长安之日(长安日在此代指京城、帝都、皇朝);舞袖处,飘飞的却是梦泽的雄风。花木茂美的苑圃,早已闲置在大雁南回时抛别的野花闲草之地;楚王神女幽会的阳台,也遥在飘渺的碧云之中。诗人既无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的嗟叹,也无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遥遥西向长安日”聊作补救的无奈,而他眼前的“长安日”依然在举头之间。云梦大泽,纵横七百里,何等气魄!但诗人舞动衣袖之时,就飘飞起了七百里梦泽雄风。诗人离开朝廷、离开帝都已经很长时间了,朝堂的肃穆,京城的繁华,往事的点点滴滴,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但是,他要向世人宣示的却是:“举头长安日”、“舞袖梦泽风”的雄心,不随岁月的流失而稍减。他要将自己的余生,托付给为国尽忠、为民效力的壮志和抱负之中。

再让我们来看看滕元发的传奇,以加深对其豪迈人生和此诗的理解。滕元发祖上为唐宋名臣,世代官宦,且是范仲淹之父范墉的外甥。滕元发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后连连称奇,将滕元发接到家中,与其子范纯仁一道,师从当时的名师胡瑗。后与范纯仁一同举进士,主试官宋祁奇其文,擢置第三。可是宋仁宗认为滕元发考卷中的一诗不合程式,于是将滕元发罢黜。遇此挫折,滕元发并没有悲观失望,反而加倍用功研读,终于在八年后再次高中第三名。两中探花在中国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史上绝无仅有。滕元发少嗜酒,浮湛里市,与郑獬毅夫为忘形之友,尝与毅夫及杨绘元素同试京师,自谓必魁天下,与二公约,若其言不验,当厚致其罚,已而郑居榜首,杨次之,公在第三,二公责所约之金,其答曰:一人解,一人会,吾安得不居第三?俱一笑而散。滕元发平生不妄交游,尝作结客诗云:“结客结英豪,休同儿女曹。黄金装箭镞,猛兽画旗旄。北阙芒星落,中原王气高。终令贺兰贼,不著赭黄袍。”郑獬去世后贫不能葬,还是滕元知安州时为其善后。英宗很器重滕元发,曾将他的名字写下来放在身边以备重用。《东坡全集》卷八十九《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云:一次,神宗对滕元发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滕元发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神宗太息曰:“天下名言也。”又,滕元发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其,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贬池州。滕元发仍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可忧哉”、“天之降才,千夫一人,人之逢时,千载一君。生之既难得,岂易而被谗”。滕元发曾历知边郡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其军事才干闻名朝野。熙宁三年(1070年),滕元发知定州,该州与辽接壤,是宋王朝北方军事重镇,辽兵时有小骚扰,百姓常怀惊恐。滕元发到任那天,与僚属在州城郊外设宴相贺,忽然有人报告,说是辽兵入侵,百姓奔逃。将吏闻之大骇,请滕元发从速发兵应对。滕元发稳坐不动,边饮酒,边派人晓谕百姓:“吾在此,虏不敢动”“诸将以是服公”。滕元发的诗留存的只有数首,但其豪迈大气,一以贯之,不能不叫人格外欣赏。滕元发《送俞汝尚致仕还乡》云:“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滕元发《 寄越州范希文太守》云:“江山千里接仁风,都在东南秀气中。”滕元发《句》其一云:万国休兵外,群生奏凯中。又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滕元发的气魄风采更为时人称道。苏东坡一生中最崇仰的伟人竟是滕元发。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苏贬官黄州五年,转赴常州途中,在长江边的京口与滕元发相会。苏轼有文记载:久放江湖,不见伟人,前在金山,滕元发以扁舟破巨浪来相见。出船巍然,使人神耸……”意思是:浩荡长江,一叶扁舟,冲风破浪,迎面驶来,已让人惊骇之余,顿生敬仰,从小舟中走出的人物,更有如天神,高大魁梧,仪态巍然,英气浩然,令人于敬仰之余,热血贲张……苏轼眼中的滕元发,恰似伟人,横空出世,难得一见!苏轼《次韵滕元发、许仲涂、秦少游》云:“何似秦郎妙天下,明年献颂请东巡”北宋还有多名诗人咏颂滕元发,如苏颂《龙图阁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滕元发挽辞二首·其一》云:逸气雄词昔自将,文场独立见轩昂。”又如韦骧《别滕元发侍郎》云:“多年目断丹霄步,再拜心轻万户侯。

附:

注:腾元发之诗,本人搜索到的,一共诗五首、句六。具体如下:

诗五首,除《浮云楼》外是:(1)《送程给事知越州》:“又领州麾过故乡,谁怜肝胆异班行。患销南海城先具,气压胡天国自强。造膝华褒辉黼黻,跋朝佳句敌琳琅。圣君求治如星火,休斗新诗万丈光。”(2)《送俞汝尚致仕还乡》:“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蘋风野艇秋。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未知休。”(3)《寄越州范希文太守》:“江山千里接仁风,都在东南秀气中。为问玉皇香案吏,蓬莱何似水晶宫。”(4)《结客》:“结客结英豪,肯同儿女曹。黄金妆佩剑,猛兽画旗旄。北极狼星落,中原王气高。终令贺兰贼,不著赭黄袍。”有人说此诗为北宋黄庭坚所作。但《中吴纪闻》卷四作滕元发诗。余以《中吴纪闻》为据。

句六是:其一:“万国休兵外,群生奏凯中。”其二:“寒日边声断,春风塞草长。传闻汉都护,归奉万年觞。”其三:“葱岭占佳气,毡裘拜未央。”其四:“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其五:“负鼎早为汤右相,有文今作鲁夫人。”其六:’主人留客醉,酒美蟹螯肥。“

【注释】

便是:(1)即是,就是。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2)即使;纵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宋江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宋江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5)正是。唐·元稹《哭子》之三:“钟声欲绝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长安日:(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因以“长安日”指长安。(2)指代君王。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弄袖: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二》:“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茂苑:(1)花木茂美的苑囿。《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丙辰,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2)古苑名。又名长洲苑。故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后也作苏州的代称。晋·左思《吴都赋》:“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浚池,佩长洲之茂苑。”唐·白居易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

久抛:宋·苏轼《春菜》:“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飞鸟:(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楚台: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唐·吴融《重阳日荆州作》:“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宋·秦观《醉桃源》:“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元·张可久《寨儿令·春思》:“曲未终,酒方浓,云收楚台十二峰。”

碧云:(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张铣注:“碧云,青云也。”唐·戴叔伦《夏日登鹤岩偶成》:“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宋·王禹偁《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霁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宋·柳永《倾杯》:“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