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明代长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的骑士 2023-04-15 发布于北京
北京明代长城资源涉及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六区,含明代昌镇全段,以及蓟镇、宣府镇和真保镇的部分区段,现保存有边墙、敌台、烽火台、城堡、砖瓦窑等各类丰富的遗迹遗存。
研究运用GIS工具分析北京明代长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揭示长城遗产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认为,长城资源的分布呈现聚集的空间格局,其密度分段差异特征是历史军事区划中各军镇防御强度不同的体现,纵深分布特性是军事防御纵深的体现,其中以延庆区最为明显,这与都司卫所制度有紧密关系。

图片

图1 北京长城文化带及明长城资源分布图

01

空间分布特征

1.1 分段分布特征
边墙分布呈现分段特异性。边墙的最高密度区位于延庆西南部和延庆、怀柔、昌平交界处。延庆、怀柔、昌平区为三层人工墙体,密云、平谷区以单层人工墙体为主,门头沟区人工墙体密度最低,多为天然险。
敌台的密度分布大致与边墙密度分布相同,在延庆西南部和延庆、怀柔、昌平交界处边墙密度最高的地方,敌台密度也最高。
烽火台分布分为三个密度等级聚集区,包括高密度聚集区、中密度聚集区及低密度聚集区。高密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延庆,中密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平谷,低密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怀柔、昌平、门头沟。
城堡分布不均衡。昌平、门头沟段长城的城堡数量最少,密度远小于延庆、怀柔、密云段密度。
图片
图2-1(左) 边墙线密度图
图2-2(右) 敌台核密度图

图片

图2-3(左)烽火台核密度图

图2-4(右)城堡核密度图
1.2 纵深分布特征
各区城堡在垂直于边墙方向均表现出一定的纵深分布特性,其中以延庆区最为明显。对城堡纵深特性的统计表明,城堡整体位于至长城1-10km距离范围内,均值在1.5-7km,昌平与门头沟均值最高,延庆与平谷均值其次,密云与怀柔均值最低。延庆区数据分布范围最大,异常值最多,即城堡与边墙距离的跨度最大,与边墙距离较大的城堡数量最多,在六区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密云、怀柔、平谷三区数据分布范围较小;昌平与门头沟数据分布范围居中,同时具有一定的纵深性。

图片

图3 城堡至边墙距离箱线图


02

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2.1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边墙的微观分布主要受坡度、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坡度主要影响边墙的分布。边墙分为人工墙体和天然险,人工墙体分布在坡度为3°~20°的地段,天然险分布在坡度均大于20°的地段。例如,门头沟区多山且山体多成悬崖状,因此门头沟段以山险为主,利用连绵的危崖陡壁作为天然屏障,山险本身即承担了人工墙体的防御功能,直接作为防御要素发挥天堑的阻隔作用,在山势较低或险势不足处,修筑人工墙体,或独立敌台,与自成的山险墙共同御敌。永定河流经位置,以河为塞,利用河流水系起阻隔作用,形成关塞当口。因此真保镇门头沟段长城用险治塞人工墙体最少,天然险段比例最高。
河流水系在微观尺度上影响城堡选址,城堡高度集中于河流两侧500m以内。数据显示61%的城堡分布在与河流距离500m以内处,31%的城堡分布在与河流距离500m~2000m处,只有8%的城堡分布于与河流距离2000m以外处。城堡多选择于临近水源处建置,便于屯田耕种,满足驻军与居住需要,关口处敌军易侵入,在河沟处建堡可驻兵把守,抵挡骑兵,加强防御。
图片

图4-1(左)长城分布与坡度关系图
 图4-2(右) 长城分布与河流关系图

图片

图5 门头沟区长城分布示意图(位于门头沟区的真保镇长城由于其自身的地理条件,多山且山体多呈悬崖状,并有永定河流经,因此门头沟区长城多用山险、水险治塞,人工墙体最少,天然险段比例最高。)


图片

图6 城堡选址与河流的位置关系图(左图为马营城堡与石塘路城堡位于白河河道位置,右图为古北口瓮城、上营城堡、古北口镇城、潮河关城堡位于潮河河道位置;)


2.2 与历史军事区划的关系
各区长城资源密度的不同是由于历史军事区划中各军镇防御强度不同。属蓟镇与宣府镇管辖的密云、延庆、怀柔、平谷,单位防御长度的敌台、烽火台、城堡总数多,约是属昌镇和真保镇所管辖的昌平、门头沟总数的9倍。可见位于防御前线的蓟镇与宣府镇防御强度高,而属于内防线的昌镇和真保镇防御强度较弱。从边墙分布来看,密云区的墙体长度最长,延庆区其次,位于延庆的宣府镇长城素有大边、二边等说法,为加强边境武备,拱卫明皇陵增设昌镇,宣府镇长城与昌镇边墙共同构成三道防线,用以抵抗敌方攻势并看护皇陵。

图片

2.3 与都司卫所制度的关系
明代采用都司卫所军事管理制度,都司卫所分为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和非实土卫所,实土卫所指设置于未设府州县地区的卫所。这些卫所有一定的辖区,除具有军事职能外,兼理民政,是军事型的政区,其是军事防御纵深的一种特殊情况。《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明时在隆庆州驻有五卫,即隆庆卫、隆庆左卫、隆庆右卫、永宁卫、怀来卫,每卫分五所,即前所、后所、左所、右所、中所,未设府、州、县等行政建置,都司卫所兼理民政,成为地方行政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城堡多为实土卫所。今延庆区内尚存有永宁卫、隆庆卫两个卫所和四海冶、永宁后所两个千户所。延庆区有30%的城堡分布于距离长城边墙3km以外处,这些城堡是明代军事机构“卫所兵制”下的产物,兼有屯田和驻军的功能,其规模用地与耕地有很大关系,因此一般选择地势平坦,耕地、水源充足之地修建,距离边墙较远。此外,为将军事情报信息传至这些城堡,需要在城堡与边墙之间形成烽传链,与城堡共同构成一个烽火传递体系,烽燧同时为长城和城堡两处提供军情,城堡为烽燧提供后勤补给。

图片

图7 延庆区长城构成要素分布图


03

讨论


北京地区明长城空间格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各区拥有独特性。这种空间结构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历史军事区划、都司卫所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北京明长城呈现聚集的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分别通过坡度和河流水系影响天然险的分布和城堡的选址;历史军事区划通过各军镇不同防御强度影响长城资源密度的分段分布;都司卫所制度是影响长城资源纵深分布的一种特殊情况。
以上对北京明长城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北京长城保护利用有如下启示:
1)基于长城资源分段分布特性,应当对北京明长城进行基于历史四镇的分主题、类型化展示,突出不同军事区划管理制度下的文化遗产多样性。例如对密云区长城的保护,应着重保护其“墙-台-烽-堡”的综合防御体系,突出其强防御特征,而对于门头沟区,则应侧重于该地区天然险与城堡紧密结合的“险-堡”军防体系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
2)基于长城资源的纵深分布特性,应当形成北京明长城垂直于边墙方向的“烽堡链”展示体系,保护其纵深防御体系,尊重各区段的原真性并突出其独特性。例如对延庆区长城资源的保护,因其城堡远离边墙,与烽火台共同构成烽传路线,应将城堡与烽火台共同作为“烽堡链”加以保护并展示,延庆区城堡作为实土卫所兼有屯田和驻军的功能,是历史上都司卫所制度的见证,应当结合周边耕地和河流水系一同加以保护。
3)基于前文对自然因素与长城资源关系分析,应当整体保护长城文化遗产与生态景观形成的区域性遗产网络。分析可知长城资源的分布与其高程、坡度、河流及其他生态景观特征是高度耦合的,长城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形成了关系紧密、特色鲜明的整体,应当对长城文化景观展开系统性研究。
北京长城沿线区域遗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城区落后,探索北京地区明长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我国长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8029)“基于“遗产-生态”耦合单元的京津冀明长城沿线聚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助,已发表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4期。本文写作感谢 “长城小站”团队在数据整合中给予的支持。在论文撰写中陈玉龙等老师在技术上给予的帮助也对本文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