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隐喻

 秦声何来 2023-04-15 发布于重庆

(文稿转化为语音,来听听吧)

什么是现实,

什么是游戏,

是否分得清?

昨天在《“把自己当机器,把别人当人”》中,谈到了自我意识的四个作用:维护、使用、链接、创造。

不过,昨日只谈了前面三项,即维护、使用和链接。而关于创造只谈到链接他人是为了共同创造。

今天继续接着聊。

01

沙盒游戏:我的世界

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玩过微软的一款游戏叫《我的世界》?

这是一款沙盒游戏。有点类似我们小时候玩的搭积木,只是比搭积木复杂一些。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电脑版的乐高。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三款游戏不一样,但实际上它们背后的原理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用最简单地材料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的想象。

在《我的世界》中,没有预设的剧情和任务。所以,玩家们普遍会把生存当做第一目标,然后是探索和建设,最后是改造这个世界达成某项成就。

也就是说,在我的世界中,你需要做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是了解内部规则。比如,在什么情况下会死亡,怎么找食物,什么材料合成什么,材料如何获取等。

第二件是思考自己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02

生存源于创造

为什么要谈这个?

因为游戏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透过游戏我们可以探索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透过游戏看清现实世界背后的真相。

也就是说,如果抛开爱恨情仇等情感因素,你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与《我的世界》很相似。

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中,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一件是生存;另一件是创造。

什么是创造?

“创”字的本义有两个,其中之一是挖井饮水,耕地而食。

“造”字的本义是制造船只。

而把“创”、“造”两个字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创造的本义是指从无到有生产制造衣食住用行等让人生存所需一切的活动。

也就是说,没有创造无法生存。

03

积累与延续

倘若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一切都是经由前人和我们共同创造而来。

而这正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因为我们会创造,也会积累,更会传承。

创造是对现实的改造。积累是对创造成果的再利用。而传承则是对成果与技术延续。

比如,自从人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火以后。人类对火的技术创造、积累和传承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这与《我的世界》中复杂物品需要不断用最简单物品组合而成的规则是一样。

即没有前人创造的积累,也就没有今人美好的生活。

换句话说,创造与积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价值,而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与积累。

而我们的创造与积累,一方面在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后人传递价值。

正因如此,创造与积累应该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目标。

然而,现实情况或许是正好相反。

04

在现实之中没有创造,只有依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把创造当作生活,也不会把创造当作追求。

我们宁愿偷偷躲在游戏里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却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把享受别人创造的成果当做目标。把不劳而获,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当做成就。

然而,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只是代价何时显现。我们不得而知。

依赖他人与昨日谈到的链接他人不同。

前者是情感绑架,后者是价值交换。

前者是寄生关系,后者是生态关系。

依赖他人的人会害怕别人不满意,从而形成外在讨好与内在恐惧的身心分离。

这样的身心分离会让人丧失自我。而没有自我则又会进一步丧失创造的主动性,从而陷入不能创造的恶性循环,如此循环直到自身价值耗尽,最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这是事实,也是残酷的真相。

若这一切发生在游戏之中,那么,我们还可以重开一局。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却不能。

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不断使用自己的自我意识去觉察。去觉察我们丧失创造力的原因以及我们是在何时丧失的创造力。

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明天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