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洮战国秦长城、山丹汉、明长城调查报告》

 求是1025 2023-04-15 发布于山东

2007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共有四章:第一章临洮战国秦长城;第二章山丹汉代长城;第三章山丹明代长城;第四章几个相关的问题。此书对甘肃省境内的临洮战国秦长城、山丹汉代长城、山丹明代长城的历史沿革、长城走向及现状、长城的壕堑、烽燧、城障等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甘肃长城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境内均有大量历代长城遗存。《临洮战国秦长城、山丹汉、明长城调查报告》对战国秦长城、汉代长城、明代长城这三类长城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提到了关口与烽燧的经济职能,表明长城除军事防御之外的经济意义,即对商品贸易、丝绸之路的保护作用。

关是汉代边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城线上的重要防守据点。军情紧急时,重要军队驻守于此。所以关城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为了能控制险要地带,用较少的兵力抵挡较多的敌人,往往把关城建在高山峻岭之上,或深山峡谷之中,或河湾转折之处,使其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目的。调查报告中记载,“敦煌境内设有玉门关、阳关,是通往西域的主要关口;黑河下游的居延地区设有肩水金关、悬索关,是河西通往蒙古高原的主要关口之一。此外在武威境内汉代的休屠塞是河西通往蒙古高原的另一主要通道,应当设有关隘;张掖扁都口附近的氐池塞,是河西通往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河西驿道南道的出入口,亦应置有关隘”。可知,古代关口不仅有军事防御作用,也有沟通丝绸之路往来的作用,如玉门关、阳关。

调查报告中还特别提到,驿站和烽燧在清末以后主要为丝路商贾。“烽燧在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驿站在交通、运输等方面确实起了重要作用。清末以后,随着交通、通讯的逐步发达,驿站终于完成了其在军事上的作用,而变成了商贾脚夫的客栈,沿途烽燧也废置无用,成了人们计数里程的标志”。可见,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间设有烽燧以起到传递信息与保护经济交流的作用,体现长城对丝绸之路的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