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汉平教授:营养支持贯穿肿瘤治疗全程,诊疗观点应与时并进

 yy2751 2023-04-15 发布于黑龙江

营养支持,保驾护航!


撰文 | 常思远

肿瘤仍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存状况的健康问题。新兴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极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随之而来的是对生存质量的更高要求。肿瘤营养治疗作为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所重视,它对改善肿瘤病人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了知名肿瘤学及营养学专家,两次上榜年度全球营养学领域最活跃的五位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四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教授分享肿瘤营养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营养支持在肿瘤全程治疗中

发挥着关键作用,诊疗观念有待提升



Q:请您从营养学的专业角度介绍肿瘤营养治疗的意义。

石汉平教授:营养治疗作为肿瘤患者一线治疗的明确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医生的共识,这是一项明显的进步。在所有肿瘤的治疗开始和维持过程中,都应该有营养干预的概念。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营养治疗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的效果十分显著,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际应用推广。

在对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从诊断开始,医生就应该考虑患者的营养情况,这是一个现实的、不应被忽视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也要不断重复患者的营养评估,因为所有的治疗手段都会影响肿瘤患者的营养摄入。肿瘤患者在康复后,也应主动检测营养状况。


Q:请您介绍我国肿瘤营养治疗目前仍需改进之处。

石汉平教授:首先,仍有部分医生对“营养治疗作为一线治疗”这一理念不够明确,它应该被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广与贯彻。第二,营养治疗应被更加切实地落实到临床实际中去。作为医务人员,应主动学习营养学专业知识。从公众角度来讲,应主动参加营养学科普教育活动。另外,我们正在医学院校推广临床营养学教材的编写,我们希望可以把临床营养学纳入到国家统编教材中。


Q: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大家对营养治疗有哪些误区?

石汉平教授:第一个常见的也是最大的误区,就是有许多人会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增强营养会不会加速肿瘤的生长”。这个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营养治疗不仅不会加速肿瘤生长,反而会帮助抑制肿瘤的生长。第二个误区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素食更加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平衡膳食、荤素搭配是最好的营养选择。第三个误区是关于“发物、忌口”的问题,实际上,所谓的“发物”都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此“忌口”是个错误的观念。第四个误区是会有部分患者想“把肿瘤饿死“,这是一个非常错误、十分危险的想法,因为这样做对人体的伤害远远超过对肿瘤的负面影响。这是四个临床营养治疗中最常见的误区。







国内外肿瘤营养治疗的应用存在差异


Q: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肿瘤营养治疗存在哪些差异性?这些差异对患者营养支持有哪些指导意义?

石汉平教授:我国与欧美国家在营养治疗领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首先,在医生方面,国外教育体系中一般包括了营养学课程,而在我国尚未开展。第二,在政策方面,相对而言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营养治疗食品有更多的保险覆盖。第三,在产品方面,我国特医食品的种类还很匮乏。第四,价格方面,国内特医食品的价格较国外更高。基于以上几点,我国肿瘤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大阻力。需要尽快推动特医食品进入医院,让特医食品在医院有更加合法、合理的销售途径。






我国肿瘤营养治疗的科研成就与展望

Q:请石教授分享下国内肿瘤营养治疗的科研现状。


石汉平教授:国内肿瘤营养治疗的科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首先,在学术组织方面,在2009年之前,我国肿瘤营养治疗相关领域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关的组织和学术会议,直到我们成立了国内第一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也是国际上第一个专门的肿瘤营养学组。2012年,我们将地方肿瘤营养学术组织扩大到全国范围,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第二,在专著撰写方面,《肿瘤营养学》于2012年出版,这是全球第二本、中国第一本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第三,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的INSCOC队列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数据库,从此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也正是基于这个队列,我们国家的肿瘤营养学研究才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我也因此两次成为全球营养学领域最活跃的五位学者第二名。未来会有更多学者利用这个数据库中的资源做出更好的研究、发表更多高质量文章。第四,在论文发表方面,目前中国营养学领域论文发表综述已排在全球第二位,这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进步很快,尤其是在肿瘤营养领域的表现更加耀眼。


Q:2022年您的团队在肿瘤营养学、肿瘤营养治疗方面有哪些重要发现?这些研究结果的数据以及对于临床治疗有哪些指导性的意义

石汉平教授:首先,第一个是营养筛查和评估方法的建立。既往已报道过30多种营养筛查方法,其中有数据支持的有25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个相同的弊端,即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为普通民众理解这些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团队开发了一种不需要专业人士参与的全新的营养筛查评估方法,在便于普通民众理解方面优于既往的25种评估方法,因此更易获得大众的关注,便于大家的使用。我们团队改良了国际上的营养评定量表金标准——PGSGA评量表,做到了条目更少、准确性更高、使用更加方便。同时我们团队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估方法GLIM做了改良,使之由一个定性方法变为一个定量评估方法。

第二项重要发现是,炎症是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我们团队发现可以将肿瘤患者分为炎症水平高/中/低三等,这三等肿瘤的营养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预后完全不同,因此提出了炎症负荷指数的概念,这对指导肿瘤营养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项成果是,传统认为肌肉量越多越好,但我们团队的研究指出,肌肉质量及其分布对中青年人生存情况的影响是复杂的,四肢肌肉、躯干肌肉、臀部肌肉和总肌肉量的累积与参与者生存的改善显著相关。但上肢/下肢肌肉的比例降低和腰部/臀部肌肉的比例升高可能会对生存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抵消总肌肉量增加带来的益处。

第四项成果是关于脂肪分布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人员发现梨区(腰部)和苹果区(腰部)脂肪的作用完全不同。另一项研究发现不吃早餐会增加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以上就是我们团队2022年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Q:未来几年肿瘤营养治疗领域最值得探索的方向是什么?您的团队有何研究计划?

石汉平教授:第一点是“广”,范围铺开面要广,要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要“推广”,在全国进行包括科普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内的广泛的宣传。第二个要“下“,下到基层和边缘地区去,深入患者家庭。再一个是”深“,就是把营养治疗深化、贯穿、整合到临床治疗方案中。第四个是要”精“,不同肿瘤的特点不同,其治疗方式、营养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营养需要也不同,因此对不同肿瘤要给予精准的治疗。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增加对关注儿童的营养情况的关注。以上也是我们团队未来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

专家简介

图片


石汉平 主任医师

  • 科室: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

  • 职务:主任

  • 擅长:创立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提出肿瘤营养疗法、肿瘤代谢调节治疗、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不良四维度分析、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H-C-H分级营养治疗、整体营养疗法。


审核专家:石汉平教授
责任编辑:Shee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