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邮话家具(二)承具

 木讷叟斋 2023-04-16 发布于四川

承具



承具,从字面上讲,就是“承受”人们放置物品的用具,一般包括案、桌、几三类器物。三者结构大体相同,可以按照外形简单区分:腿足缩进面板两端者为“案”,腿足直抵面板四角者为“桌”,体形矮小很多者为“几”。




案,是中国古代室内陈设中最常用的家具,也是最古老的家具之一。早在国人“席地坐”的时代就有了“案”。一种是放置在座前供凭靠、书写、“办公”的案,席地而坐的人俯身案上书写便是“伏案疾书”。案上常放置竹简木牍之类,所以有了“案牍”一词,也有了“案牍劳形”一说。

【 司马迁伏案著《史记》】

另一种案用来盛放食物,就是孟光向梁鸿“举案齐眉”的那个“案”,类似后来的食盘。不过,古人有定例:“无足曰盘,有足曰案”。

国人改为垂足椅坐姿势后,“案”也随之进化为高形家具。一般是长方形,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用于放置陈设品。案的品种、形式较为复杂,从态势而论有平头案、翘头案和卷书案,基本结构是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类。一般来讲,明式条案窄长,以线条装饰为主,比例精到,清式条案则较宽,多以吉祥图案、福寿家具纹样装饰。

案是礼仪性很强的家具,陈设非常灵活,明清时期人们常将其设于正厅之间,上配中堂,前配方桌、对椅。侧间设案者多位于窗前或山墙处,上置花瓶、座钟和梳妆用具等物品。案在书斋、画室、闺阁、佛堂等高雅场合更为多见,其上或摆书函、文具,或放画轴、字帖,或陈鼎雅物,或置香薰、 拂尘等,旨在与室内装潢和其他家具协调统一,从而形成高雅和谐的布局效果。

平头案

【 明 · 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

案面平直,形态平和,两边无装饰者是平头案。其中尺寸较宽大,置于书房主要供写字作画用的称为画案或书案。


翘头案

【 明 · 铁梨象纹翘头案】

条案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翘头案大多在侧面两腿间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翘头案形态飞扬,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之用,多置于祠堂、寺院和衙门,属于供案的一种形式。



卷书案

卷书案的两端下卷(与翘头案正相反),形态收敛,用作抚琴、清供等用,物我两宜。






“案”与“桌”的区别在于腿足位置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结构方式。桌面与腿足之间直角相交,且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 使转角从三面看都形成格角斜线。“桌”字在宋代写为“卓”,取其卓然高立的意思,可见古人起居方式由席地坐向垂足坐转化时改变视角的重要意义。
明清之后“桌”常用于膳食,因而“桌子”和“桌”字带有浓厚的世俗烟火气,比如“酒桌”、“饭桌”、“茶桌”、“请一桌客”、“吃一桌酒席”等等。而“案”则比“桌”显得清肃俊逸,如“公案”、“供案”、“书案”、“画案”之类。(其实,明清时期也有“书桌”、“画桌”之称,还有一种大画桌深受文人喜爱。)
将承具从形制上区分出桌和案,从而将功能上的区分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是独有的。
桌的造型比案丰富,有方桌、圆桌、半圆桌、梯形桌等等,以方桌最为普遍。
方桌

【 清 · 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

方桌:桌面呈正方形的桌子。方桌造型简洁,结构严谨,设计巧妙,气质古朴典雅。方桌规格有大小之分,常见的有“八仙桌”(约110厘米见方)、“四仙桌”(约86厘米见方)。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

古代还有一种酒宴中使用的“酒桌”,长方形桌面边缘多起一道阳线(挡水线),用来阻挡酒肴倾洒,以防流沾衣襟。



茶几和香几

【 明 · 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

几是一类小型承具,按功用可分为香几和茶几。

香几,因多用于承放香炉而得名。香几大多形制较高,圆形或方形,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焚香本是中国古人祭祀仪式之一,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
唐宋时,香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
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个别也有单独使用的,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的式样多,有高矮之别,且不专为焚香,也可别用,比如摆放各式陈设、摆玩之类,以供清玩。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


这两组《明清家具》邮票的设计印制也很值得点赞。

套票画面的浅色背景,烘托出深色家具的典雅造型,局部压凸胶印工艺表现出高级硬木的质感,黑色楷书文字的铭记、题款加上朱红篆刻印章,与家具主体图案配合巧妙,邮图整体显得疏朗大气,端庄典雅,满满的中国风。
票幅和版式也别具匠心。第一组“坐具”6枚邮票都采用竖长票幅,适合凳椅的高长形制。第二组“承具”,两张“案”长条形,采用横长票幅,桌、几则缩短票幅横向尺度,以适合它们的形体比例。两组邮票的版式都是横2枚连印。没有发行小版,只有大版(版式一),但是这个“大版票”的设计印制,比许多“小版票”还要用心、还要出色。


 
更值得欣赏的是两组小本票。本票册的整体风格端庄雅致,设计印制细致考究。每一枚邮票都配上明代画家仇十州的图画,生动诠释这些明清家具使用的社会场景。邀请收藏家马未都参与撰写的“解说语”,言简意赅,文义厚重,让人得以品鉴中国古代家具的深厚文化韵味。又有英语译文,为国际人士洞开认识中国家具文化的窗口。


根据《明清家具》系列邮票初期的发行资料介绍,邮票内容将按照功能分组发行,包括坐具、卧具、承具、庋(guǐ)具、杂具等。2011年发行了第一组“坐具”,接着2012年发行了第二组“承具”,发行节奏可谓快速而稳健。可是,“承具”之后却嘎然而止,至今过去十年有余,仍不见后续发行,让人困惑惊奇不已,难道真的要像某些“系列邮票”那样,二三十年后才“再续前缘”么?如果是那样,老夫此生恐怕难以集齐了!

2012-12 明清家具——承具 2012-06-09中国邮政发行1150.06万套 全套4枚  总面值4.80元 胶版(压凸)50mmx30mm;40mmx30mm P13 整版12枚(4x3) 于山、马刚设计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小本票:175x90mm 发行649.99万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