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内核,终究还是悲剧

 美丽新世界L 2023-04-16 发布于河南

PS:一些思考碎片,彼此间无逻辑,因为孤单凑在一起,不足以说明什么。

1、设想有10个人,代号为A~J。如果A给B两块钱,B给C两块钱,C给D两块钱……依此类推,直至J给A两块钱。这时,每个人都获赠两块钱,每个人的钱都既没有增多,亦无减少。那么,此事发生或未发生,意义一样吗?
2、还是设想有10个人,代号参照上一条。如果A偷窃B两块钱,B偷窃C两块钱……依此类推,直至J偷窃A两块钱。这时,每个人都偷窃和被偷窃两块钱每个人的钱都既没有增多亦无减少那么此事发生或未发生,意义一样吗?和上一条一样吗?
3、在 “每人循环偷窃两元”、“每人循环获” 和 “一切未发生” 这三者之间,每人偷窃两元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更有意愿把钱花出去,这是最本质的经济学原理之一。
4、如果你预设了生活是给别人看的,就同时预设了要听别人怎么说。如果你预设了生活只是之于自己的——最好如此——那么便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自由,且不必听取噪音。
5、死亡是个大问题,在中国尤其大,中国有句话叫死者为大。当然,这有深层的文化渊源,此处不谈。伴随死亡的一项大事情是下葬,游牧民族有天葬的习俗,这符合他们的生存模式;汉族是一定要土葬的,所以墓地就会变得稀缺;海葬是浪漫的,且只有认知到了一定程度才会选择海葬,因为这是一种重大的抽象;然而还可以进一步把浪漫的形式抽象掉,烧掉之后随便找个林子挖个坑,把骨灰洒里头,再种一棵树进去——这是兼具形式和性价比的方式,且不用排队。
6、在这片土地上,女性主义在成为女性主义之前,首先得从集体主义下挣脱出来,成为个体主义。未褪去集体主义思维的女性主义最终会说出类似于这样的话: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跟一个女人过不去?
7、创生和毁灭,这是人性中两种最根本的欲望。一定程度上讲,毁灭亦是一种创生形式。许多能带给人愉悦感的事,都是创生的延伸,比如给手机贴膜、打扫房间、参与聚会和表达。
8、于生活而言,每个人都是投资者。我们所面临的两种基本投资是物质投资和精神投资,前者预期获得物质回报,后者预期获得精神回报。由于缺乏安全感和认知局限,98%的人都会以物质投资为主,见效快且摸得着;只有2%的人会以精神投资为主,因为他们知道,物质价值仅只是通道,精神价值才是最终的归宿。
9、物质投资是短线,精神投资是长线。做长线的最大前提是:要有耐心。
10、随着技术发展,人类的诸多身份正在被剥离。原先构成每个人精神大厦的支撑点正在加速消解,于是,精神大厦摇摇欲坠,每个人都试图寻求新的归属和精神价值,人们越来越原子化,无依无靠,前路未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生活普遍地走向泛戏剧化、泛娱乐化和泛童稚化。

11、所谓泛戏剧化,是指每个人都越来越具有了一种演员的自觉。这样的自觉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此前的生活虽本质上也是一出戏剧,然而人们却是不自觉的。两相比较,原先是以生活在演戏,现在是以演戏在生活。
12、所谓泛娱乐化,是指生活中的一切要么是成为娱乐的一部分,要么是成为了娱乐的前提。相较而言,娱乐原先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成为了生活的主旨。
13、所谓泛童稚化,是指大众审美正在趋向于低龄审美,对萌萌的事物具有一种偏执化的追求,并且在言行方面也趋于稚气,呈现出“人畜无害”的样子。这是现实压力下的一种“返童”行为,一方面是出于逃避的潜意识,另一方面是出于人格强大之需求,是戏剧化的延伸。
14、当下时代是一个解构严肃的时代,通过解构严肃而走向严肃——人生的内核终究是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