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吃饭后头晕,可别以为是低血糖!也许和这种病有关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04-17 发布于黑龙江

最近我在门诊碰到了老朋友——王奶奶。她自述最近吃饭之后经常会有头晕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眼前会一阵发黑,甚至几次都差点晕倒了。她原本自认为是出现了低血糖,结果经过血糖检测之后,发现自己的血糖根本就不低,可把她给愁坏了!

经过系统全面的检查后,王奶奶被确诊为一种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疾病——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这到底是什么病呢?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吗?一起来看看吧!

餐后低血压是什么?餐后低血压的常见群体是老年人,这与老年人自身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息息相关。有相关研究表明,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很高,接近百分之八十。

所谓餐后低血压,指的就是在餐后2h内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血压测量,这时候的血压和餐前的血压相比,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者餐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00mmHg,但是餐后小于90mmHg,或者还有可能是这种情况:虽然餐后血压只是轻微降低了,但患者还是感觉到乏力、心绞痛、意识障碍、晕厥等心脑缺血的症状。

常见于哪些群体?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当糖尿病患者平时吃掉的碳水化合物进入肠道后,会大大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体内大量的血液分布到胃肠道,从而使得原本该供应大脑的血液再分配,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并感到头晕。除此之外,自主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临床表现是什么?餐后低血压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几点症状,如四肢乏力、黑眼圈、头晕、心悸、浑身冒冷汗等,严重者可见休克或晕厥。主动预防餐后低血压,能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怎样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出现呢?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是危害性是相同的大,被医学界公认为是老年群体独立的全因死亡预测因素。

目前临床上是没有特效药物的,重在预防。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中多做运动,加强自身体质;

2.可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食多餐,避免饱食,减缓胃部排空;

3.当老人体位改变时,应当慢一些起身。

治疗原则有哪些呢?1.有相关研究表明,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及二甲双胍等药物能够明显改善餐后低血压。

2.若有必要,要遵医嘱增加药物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阿卡波糖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餐后低血压的患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3.治疗时应当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规律作息,调整生活方式。

以上,你知道了吗?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