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红四方面军中,勇猛善战的将领很多,余天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1927年11月大别山地区的黄麻起义爆发时,时为农协会员的余天云与李先念、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等一道,积极投身其中。起义中,余天云手持钢叉冲锋在前,英勇杀敌。 黄麻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打游击,余天云则留在家乡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一带隐蔽活动打起了游击。 1928年1月,余天云经甘济时、赵赐吾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麻起义军余部转移到木兰山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后,于1928年1月1日改编为了工农革命军第7军。4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从木兰山重返黄麻老区。7月,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余天云参加了这支红军,从普通一兵干起,作战非常勇敢,每每奋不顾身,是一个很好的革命苗子,为他以后迅速擢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1年7月,余天云被鄂豫皖红4军军长徐向前任命为第12师第36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第36团的团长,是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徐海东。1932年3月下旬,徐海东负伤后,余天云升任第12师第36团的团长。第12师的师长,正是从上海来不久的陈赓。陈赓呢,后来也是开国大将。 第12师第34团的团长是许世友,他和第12师第36团的团长余天云是陈赓麾下的两大战将。据当时也在红4军中担任基层政工干部的胡奇才中将后来回忆:无论在脾气还是在酒量上,许世友当时都畏惧余天云三分。 在第12师第34团团长的任上,余天云血战无数次,多次以少胜多越战越强。 1931年11月7日,红4、红25军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后吴焕先),全军近3万人。 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镇的柳林河村打响了著名的柳林河战役,与敌人激战两天一夜,歼敌30000多人。 此仗万分凶险。激战中,张国焘、陈昌浩等人坐镇指挥部时,差点就被敌人给端了。整个指挥所的战斗人员不足100人,连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也都拔枪向敌人射击,徐向前还在与敌人的对射中受伤了。这时,余天云率部出现了,他并未接到援救总部的命令,靠自己的敏感判断火速赶来救援,全歼了来敌,才使指挥所转危为安,立下了一大战功。 1933年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粉碎敌三路围攻胜利后,余天云升任红11师任师长。随即,红11师扩编为红30军,余天云任军长,政委是李先念。 开国上将王建安、开国中将杜义德、程世才,此时都是余天云的部下。王建安时任红30军第88师政委,杜义德时任红30军第89师政委,程世才时任红30军第90师政委。 当四川大军阀刘湘组织六路围攻进攻红四方面军时,余天云率领红30军在黄木垭一战中围歼川军万余人。战后,余天云的红30军获得了红四方面军授予的三面锦旗,分别是256团被誉为“夜老虎”、263团被誉为“钢军”、274团被誉为“夜袭常胜军”,可见红30军的战斗力之强。 红四方面军的掌舵人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余天云是“游击观念最强的一个,他是农民出身,聪敏倔强,以战功由士兵而升排长、连长,一直升到军长”。张国焘甚至还将余天云与毛主席相提并论,称两人都是“游击天才”。当然,这个评价有褒有贬,后来批余天云时,张国焘说一定要他去除身上的“毛泽东般的游击习气。” 余天云脾气暴躁,个性太强,经常打骂警卫员、通讯员等,还曾打过同为军级干部的张成台一个耳光(张成台时任红30军政治部主任,后在中原突围中牺牲)。这种行为,是人民军队绝对不允许的。 余天云的另一个缺点,就是蔑视政工工作,主张“枪杆子第一”。在他看来,只有打仗才能消灭敌人,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他有个口头禅:“军事能打仗,能消灭敌人,你政治工作能消灭敌人吗?”他的这种说法,令政委李先念极为反感。 1935年7月,余天云改任红31军军长。 两个月后,针对余天云身上的诸多问题,张国焘当场宣布撤销余天云的红31军军长一职,安排他去红军大学学习。 在红军大学,余天云是个令教员们很头疼的“刺头”。他将郭天民(开国上将)、彭绍辉(开国上将)等教员怼得无法上课,对时任红军大学校长的刘伯承也很不客气。 刘伯承从余天云傲慢、跋扈的行为里,感到革命队伍中流氓无产者习气的嚣张,为教育大家,就写了一篇文章《余天云的思想行动表现在哪里,我们怎样去继续开展反他的斗争》,发表在红四方面军的《红炉》杂志上。 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余天云竟掏出枪,气势汹汹地要和刘伯承拼命。张国焘闻讯急忙赶到学校,下令将余天云关进禁闭室反省。 这个阶段,余天云的妻子刘伯新也出事了。刘伯新是安徽六安人,时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第二团的团长,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作战部队女军事主官之一。过草地时见其下属饥饿难耐,身为团长的刘伯新就同意让大家捕杀了藏民的一头牦牛,结果藏民上告到张国焘那里,张国焘执行军法,枪毙了刘伯新。 自己境遇不好,妻子又丧命,余天云哀莫大于心死,情绪更差了。 1936年4月,张国焘南下踫得头破血流后,红四方面军处境日趋艰难,被迫向西康东北部转移。这时余天云的身体状况很不好,无法走路,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军。当快要走出草地时,在西康省丹巴县一个铁索桥上,余天云突然纵身跳下,葬身于丹巴河里,自寻短见。 余天云的尸体被打捞上来安葬时,张国焘讲了话,他说,“我首先悼念余天云之死,褒扬他过去的战功,他曾几次负伤,不惜个人牺牲来为革命争取胜利,但我也着重指出自杀行为之不当,一般同志要经得起批评和处罚的考验,红军同志养成轻生观念,是要不得的。我重复阐明红军纪律应当严格,高级干部也应同样遵守,处罚并非侮辱,乃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中央为余天云进行了平反昭雪,追认余天云为革命烈士。 还有一种说法,说余天云之死,是张国焘的刻意安排。抬担架的人,是张国焘的亲信,是他们故意把余天云扔进丹巴河的。说张国焘之所以对余天云恨之入骨,是因为余天云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并与之多次面对面斗争。这个说法,似不足信。 余天云的一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不管是他的功绩评判还是赴死之谜,至今仍有不同的声音。 革命战争年代的很多事情,看似很遥远,又仿佛在昨天。但因情况复杂且时过境迁,真相很难追寻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了多少腥风血雨,革命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所有为革命而献身的的先烈,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刘继兴) 作者简介 刘继兴,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作家,文史学者,传媒高管。已发表作品达千万字,有 《刘继兴读史》 《魅力毛泽东》 《历史的迷踪: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真相》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民国大腕》 《民国秘闻》 《清朝原来这么有趣》 《毛泽东轶事》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民国那些牛人》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你所不知道的帝王》 《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 《最是惊艳民国范》 《风雅毛泽东》等书问世。 与此同时,刘继兴在华人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台湾出版了面向全球华人发行的繁体版—— 《你一定不知道的56个历史真相》 《荒唐!帝王不为人知的一面》 《震惊历史的50则黑色幽默》 《清朝的那些秘闻趣事》 《历史老师来不及教的幽默奇闻》等9部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