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姚民间文艺411期】施家沟村的李家大院//笑红尘

 新用户4548rSCU 2023-04-17 发布于陕西

□笑红尘/文

      鹤壁市施家沟村李家大院,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西部,始建于明初,民居依山临水分布,当时以河沟石拱桥为界,桥南岸为林县管辖、桥北以西归安阳县、桥北以东归汤阴县,成为安汤林“三县交界”之地的太行古驿站,也是当年俗称"三不管″的地方。

         但是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当年《林縣志》里记载鹤壁市施家沟村归林县东姚社区管辖,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归了鹤壁管辖了?
        李家大院整个建筑群由大门楼和多个五门相照院落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错落有致,严谨规整,结构外形庄重,整体蔚为壮观,是明、清至民国十八年间陆续建造而成,为李氏家族历代居住,大明万历39年(1611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15年河南省政府公布其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李家大院的方形门当就可以看出当年李府是书香文官,先辈李维周是大清咸丰朝国子监监生,门前旗杆高耸,旌旗飘扬,以显其荣。李氏家族在施家沟村留下了深厚的文化传承,“福缘善庆”“竹苞松茂”“养晦楼”“和为贵”“善为宝”“独善潜修”“韬光养晦”等门楣题刻和传统的四合院落建筑群,无不体现着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精髓。
       施家沟桥南李华楠南坪六院,是一个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的古建筑群。这个古建筑群无论从建筑材料、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结构上看,都称得上是太行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可多得的建筑典范。再加上,它曾是刘邓大军的后方医院指挥部和重伤员治疗处,给李家大院更是蓬荜增辉,唐杜甫在《客至》中曾经写道:"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南坪一号院,又称"旗杆院″,6栋24间,砖石结构,硬山瓦顶,五门相照,宅门左右置旗杆石1对,以示地位尊贵。施家沟李氏家族显赫人物李维周曾在此院居住,其为清咸丰年间监生,就读于最高学府国子监。
        南坪二号院占地600平方,坐东朝西,二进四合院落,李维周三子李升鳌家眷居住,石木、青石、蓝瓦,东西两院,六幢二层楼房22间。
        南坪三号院是施家沟豫北战役后方医院指挥部和重伤员治疗处,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7年解放汤阴战役中,此院落曾为部队后方医院手术室和重病号室。为配合部队医生和卫生员的救治工作,施家沟村成立了妇救会,专为伤员喂水、喂饭、洗绷带,在施家沟的红色历史记忆中,妇救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施家沟村的妇女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会长张各珍至今仍健在。

        南坪四号院占地500平方米,坐东朝西,8栋28间,一进院2层北厢房。李耿鳌二子李耀南居住,李耀南是民国时期施家沟第一个大学生,其妻姬花梅是他同学,李耀南曾任林县保安团团长,率部剿灭了天门会。
         南坪五号院是四合院,三面环山冬暖夏凉,坐西朝东,5栋22间,此院落是李氏家族佣仆居住及储藏物品的四合院!
        南坪六号院坐南朝北,现存6栋15间,砖石结构,硬山瓦顶,为李续周家眷居住。
       南坪七号院也是石木建筑,四幢楼、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李续周佣人居住和储放杂物的地方,主房后有通往南山的隐蔽小道,为急用出逃道。
         南枰养晦楼,坐西朝东2层青石砌筑,建在下方3间拱券窑洞房之上,房梁上有墨书"中华民国贰拾陆年(1937年)五月中旬李耀南建″。

         南枰看家楼,依山就势,高5层约15米,主要用于哨探暸望,看家护院,节日时亦可登高观灯和赏景。
      李氏家族以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在从政为文方面各显其能。其先辈李维周是大清咸丰朝国子监监生,门前旗杆高耸,旌旗飘扬,以显其荣。后辈李耀南,曾任民国时期林县保安团团长,其后还有李其昌、李克昌,曾任河南省水利厅厅长、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等职。

        李氏家族在施家沟村留下了深厚的文化传承,“福缘善庆”“竹苞松茂”“养晦楼”“和为贵”“善为宝”“独善潜修”“韬光养晦”等门楣题刻和传统的四合院落建筑群,无不体现着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精髓。

【作者简介】笑红尘,70后,空调安装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