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弦函数'的正弦为什么叫做正弦,'正弦'一词历史溯源

 lhyfsxb8kc6ks9 2023-04-18 发布于河南

正弦(sine),数学术语,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由英语sine一词简写得来),即sinA=∠A的对边/斜边。

文章图片1

图1

在Rt▲ABC中∠C=90°。对∠A而言,对边BC=a、斜边AB=c、邻边AC=b,则存在以下关系:

基本函数

英文

缩写

表达式

语言描述

正弦

sine

sin

a/c

∠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

cosine

cos

b/c

∠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

tangent

tan

a/b

∠A的对边比邻边

余切

cotangent

cot

b/a

∠A的邻边比对边

正割

secant

sec

c/b

∠A的斜边比邻边

余割

cosecant

csc

c/a

∠A的斜边比对边

历史溯源

一、《和弦表》

三角函数的诞生源于人们对“测量技术”的需求。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c. 190 – c. 120 BC)为了测量天球上的角度和距离,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和弦表”(a table of chords),也被称为三角学的创始人。为了研究天文学,喜帕恰斯创立了三角学球面三角学 。喜帕恰斯留下大量的观测资料。几何教科书中的“托勒密定理”,实出自喜帕恰斯之手,托勒密只是从他的书中摘出。从托勒密定理可以推出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一系列的三角恒等式,托勒密定理实质上是关于四点共圆性的基本性质。

所谓“和弦”即圆上两点之间的连线(更一般的也可以指任意曲线上的两点连线),如图2所示,设∠AOB=α是圆上的圆心角,则AB即为圆心角所对应的和弦长度。

文章图片2

图2

想象A和B是天球上的两颗星,AB的距离就等于喜帕恰斯的和弦。如果采用现在我们熟知的正弦来计算,则有chord(α)=AB=2r*sin(α/2),这里,r为圆半径;chord(α)表示角α所对应的和弦。可见,喜帕恰斯的“和弦表”本质上就是正弦表。“和弦”的一半再除以圆的半径就是正弦,因此正弦也被称为半和弦。喜帕恰斯所设想的圆半径为3438个单位,在他的“和弦表”,每7.5度为一个增量,喜帕恰斯也成为了第一个系统使用一个圆有360度的人。

二、《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几何原本》共13卷,其中:第1卷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边和角的大小关系、平行线的理论、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积的条件;命题12和13本质上给出了钝角和锐角余弦公式。如命题12为:

在钝角三角形中,钝角所对边的正方形(平方的意思)等于钝角两边的正方形之和在加上钝角边乘以该钝角边向外延伸,被该边上垂线截断部分的长。

文章图片3

图3

图3所示,钝角△ABC,BH⊥AC于H,则对边长为:AB²=AC²+BC²+2*AC*BC*cos(π-γ)
很明显就是我们熟知的余弦定理。

三、《断弦定理》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提出了断弦定理,相当于现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断弦定理描述为:如图4所示,设AB和BC组成了圆上的断弦,有BC >AB,若M是ABC弦的中点,过M作BC的垂线,垂足为D,则有AB+BD=DC

文章图片4

图4

假定单位圆上令弧MC=2x,弧BM=2y,则弧AB=2x-2y。更进一步,可以利用正弦求出对应弦长,即AB=2sin(x-y),BM=2siny,MC=2sinx。根据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可知BD=BM·cosx=2siny·cosx,DC=MC·cosy=2sinx·cosy。
将其代入断弦公式,可得和差化积公式:sin(x-y)=sinx·cosy-cosx·siny

四、《球面学》

梅涅劳斯,公元70~140年,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青年时期求学于Alexandria,后定居于Rome。他第一个认识到曲面上的测地线(geodesics)可以类比于平面上的直线。梅涅劳斯的诸多著作中只有《球面学》以阿拉伯文的译本形式流传下来,其后有各种校订本,著名的曼苏尔的修订本,现存于莱顿大学图书馆。

《球面学》(约公元98年)全书共3卷,在第一卷中,他建立了球面三角形的原理,他发现在球面上,三角形只要对应角相等,两个球面三角形就相等,而且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这似乎已经是非欧几何了。卷二主要是建立一些对天文学有用的命题,卷三才开始正式球面三角学的论述。第一个命题就是球面的“梅涅劳斯定理”,现在在平面几何和射影几何中有平面的“梅涅劳斯定理”,俗称“梅氏定理”。

五、《天文学大成》

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地心说”的集大成者,约公元90年出生于埃及的托勒马达伊,曾在亚历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托勒密最重要的著作《天文学大成》中,记载着一些他本人所作的天文观测,这是确定他生活年代、工作地点的最可靠的资料。

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扩展了喜帕恰斯的和弦表,托勒密以1/2增量,给出了从1/2度到180度的和弦表。托勒密的和弦表借助于托勒密定理验算,该定理给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四边与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四边与对角线的关系为AC·BD=AB·CD+BC·AD。

文章图片5

图5

只需令AB、BC和CD分别对应所对应的内接角(圆周角)分别为α,β,γ,利用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设圆半径为r,则有AB=2r·sinα,BC=2r·sinβ,CD=2r·sinγ,则有:
AD=2sin(180°-(α+β+γ)),AC=2sin(α+β),BD=2sin(β+γ)。
代入托勒密定理,即可得sin(α+β)·sin(β+γ)=sinα·sinγ+sinβ·sin(α+β+γ)。

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积化和差公式,差别只是托勒密使用的是和弦,而不是我们熟悉的正弦和余弦。托勒密还得到了半角公式的等价形式:sin²(x/2)=(1-cosx)/2

六、《毕达哥拉斯定理》

也就是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由于毕达哥拉斯已经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三角运算中,很容易由毕达哥拉斯定理导出三角恒等式,即sin²x+cos²x=1。

七、《悉达多》

公元4-5世纪,三角学在印度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在一本名为Siddhānta(译为:悉达多,字面意思为“既定的意见、教义、公理或被承认的真理”)的天文学著作中正确的给出了正弦的定义。而后,印度数学家、天文学家Aryabhata(公元 476-550)在他的著作Aryabhatiya中给出了完整的三角函数表达,他们以jya表示正弦sin,kojya表示余弦cos,utkrama-jya表示正矢(1减去某角度的余弦,即1-cosθ),otkram jya 表示反正弦arcsine。

七、《花刺子密表》

阿尔·花拉子模( 英语:Al - Khwarizmi,约780~约850),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Abu Abdulloh Muhammad ibn Muso al-Xorazmiy),拉丁名阿尔戈利兹姆(Algorismus)。出生于阿拉伯帝国大呼罗珊地区的花剌子模。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花刺子密第一次做出了正切表;

阿拉伯马尔瓦齐(Ahmad ibn 'Abdallah Habash Hasib Marwazi, 766 - 869)给出了余切,并完整的应用了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巴塔尼(Al-Battani, c.858–929)发现了正割(sec)和余割(csc)函数,并制作了第一张从1°到90°每个度数的余割表。至此,六个三角函数全部具备了,三角函数之间的相互运算(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也具备了。

八、《大测》

三角学输入中国,开始于明崇祯4年(公元1631年),这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合编《大测》,作为历书的一部分呈献给朝廷,这是我国第一部编译的三角学。《大测》主要讲造表法、用表法和三角八线的性质。所用公式为“三要法。和“二简法”。其中许多名词,如弦、正弦、余弦、余切,余割等,沿用至今。还涉及了平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及直角三角形解沾等。在三角测量方面,本书不谈球面三角法是一缺憾。序言称“大测者,测三角形法也”。“测天者所必须,大于他测,故名大测”。

在《大测》中,首先将sine译为”正半弦”,简称”正弦”,这就成了“正弦”一词的由来。

《大测》创作背景:玉涵字函璞,瑞士人。万历时来中国。崇祯二年因徐光启荐,参与修历。据推断该书是依德国毕笛斯克斯(1561—1613)《三角法》和荷兰斯台汶(1548—1620)(数学记录》编译成书。成书于崇桢四年。收入《崇祯历书》。又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