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医科大学张福建团队揭示了肾损伤后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新靶点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04-18 发布于黑龙江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3-04-18 17:35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异质性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尿量突然减少和血清肌酐迅速升高,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多变,结果各异。管状上皮的再生潜能取决于损伤的程度。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异质性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尿量突然减少和血清肌酐迅速升高,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多变,结果各异。管状上皮的再生潜能取决于损伤的程度。最近有研究支持内源性存活上皮细胞在损伤后补充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PTECs)的作用。

同时,大量研究表明,肾祖细胞存在于成年肾脏中,并参与肾小管损伤的修复过程。然而,专门的祖细胞是否参与受损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仍有争议。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36923529/    

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WT1+ glomerular parietal epithelial progenitors promote renal proximal tubule regeneration after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一组WT1+ PECs能促进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并且WT1在PECs和PTECs中的表达对于严重肾损伤后的肾近端管再生至关重要。

急性肾损伤(AKI)后,哺乳动物肾近端小管可以部分再生。然而,参与肾近端小管再生的细胞仍有待阐明。肾母细胞瘤1(WT1)在成人肾脏的肾小球顶上皮细胞(PECs)亚型中表达,目前尚不清楚这些WT1+ PECs是否在AKI后的肾脏再生/修复中发挥作用。

研究者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小鼠模型,研究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组织WT1的表达模式。使用Pax8CreERT2和WT1fl/fl小鼠产生WT1基因的条件性缺失小鼠,以检查WT1的功能。然后,进行遗传细胞谱系追踪和单细胞RNA测序,以说明WT1+ PECs发展为WT1+近端管状上皮细胞(PTECs)。此外,通过体外克隆原性、直接分化分析和体内移植来揭示这些WT1+ PEC的干细胞样特性。

结果表明,严重AKI后,WT1蛋白在PECs和PTECs中的表达增加。PTECs和PECs中WT1基因的条件性缺失加重了严重急性肾损伤后的肾小管损伤。WT1+ PEC通过瞬间分散的管状细胞阶段发育为WT1+ PTEC,这些WT1+ PE具有特定的干细胞样特性。

WT1+ PECs在体外和体内显示出高增殖和直接分化潜力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36923529/   

综上所述,该研究证明WT1+ PECs作为一种管外祖细胞样细胞,在严重AKI后可以被激活并分化为PTECs。这一新发现的肾脏修复机制可能是对先前存在的肾脏近端小管再生模式的补充。这些肾脏祖细胞的阐明可能为肾脏类器官培养提供潜在的细胞来源,并为肾脏再生医学提供新的策略。(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文献

Xizhen Hong et al. WT1+ glomerular parietal epithelial progenitors promote renal proximal tubule regeneration after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 Theranostics. 2023 Feb 21;13(4):1311-1324. doi: 10.7150/thno.79326.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