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为何须“用意不用力”?真的不要用力?秘密师父已经讲过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4-19 发布于湖北
内容图片
很多太极老拳家在亲授徒弟和学员时,都会提到“用意不用力”的心法。在通常情况下,大家仅能学到一些肢体动作,却很难体会、理解一些精神、意识层面的东西。其实,“用意”不是什么虚幻的概念,而是一种大家都可练的功法窍门,只待明师一点,有心者自能体悟。
“意”若用现在通俗的话讲讲就是意识、精神和心灵层面,它直接与人们的心、脑工作状态有关。大家若想练好拳,不光是肢体动作协调,还须依靠精神意识参与其中。
如最浅显的例子:大家在做倒插步、弓马步转换、三七步、虚步等步法、身法时须全神贯注,力求动作准确。待动作标准、熟练后,就要有技法意识的参与,并要求身心松柔、不急不躁;功架舒缓,开合有度,圆活自然,速度快慢相间……
内容图片
此外,拳架还宜配合一定的呼吸要领,如此练拳才合章法,否则,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有神韵,更无气势可言。
而上述所列要求均须通过个人意识、精神的调配,否则大家的拳路和外家套路、体操有何异同?
“用意不用力”是练习太极的总则之一,但不能片面地说单用意念而不用力,准确地讲是忽视劲力的输出。因为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势内涵精微的技击用法,若不用力,谈何防身自卫?
如太极十三势(亦称“五步八法”)中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就包含了八种劲别。
而意念主要用于指导大家集中精神,深化对拳架的理解、运用,并在“形”上充分体现出来——以意导体,忌用僵力、拙力,以气催力……使自身拳架做到内外合。
上述心法适合一些初学太极和须巩固、提升的拳友。特别是在学拳架初期,不少人因动作不熟而常会出现僵力、拙力的情况。
内容图片
注:拳友之间可以互相检查,比如可以摸一摸对方的肩膀、颈部关节、肌肉是否发紧、僵硬,四肢是否屈伸僵直,拳架上下是否不能相随等?
故大家平时在练习时须严格按照教练的动作要求:在动作标准的情况下,熟练拳架;同时,还需借助太极步、基本腿法、身法及桩功等辅助功法来优化拳架,并使相关的关节、筋腱变得松展、活络。
在此基础上,加强自我精神、意识调节。特别是进入高阶练习后,须明白并掌握武当太极拳法中开合与呼吸的关系、动作快慢的把握、劲力轻重的选择、气息升降的调节等等……
延伸之,大家可就每势的技法运用、假想敌的设立、距离感、灵敏度、劲力输出角度等进行有意识的把控——这些均须通过经年累月高度自律的精神、意念来调配,而非通过简单、粗暴甚至蛮横的力量输出。
注:
一些传武行家平时练习距离感,即在把握“尺寸分毫”上可谓别有法窍且下足功夫。如通过击打落叶来心测拳腿输出的距离和落点,从而做到劲道收放自如而不随意伤人。
反之,拳家为何会有“武人不详”的警示?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习练者练功不得要领,下手没个轻重,也不分对象,加之心性修炼环节的缺失,一遇棘手境遇,往往致人伤残甚至害人性命。
内容图片
如大家在练十三势抱球势时,可用意念将臂膀构成一个圆球,一肘上抬,一肘下沉,并配合相应的身法、步法的吞吐、卡位去接拿、挤靠对手。并在意念上体会自身劲道的输出方向、击打点和与对方接触瞬间的那种微妙感知度,使对方知难而退且不伤害人。
当然,从意识层面,还可体会我们这个挤靠的劲道从何而来?为何拳家会有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
总之,好的拳家经常用心在练拳,擅用精神意念。擅于总结而精益求精——契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之理。
整理:道海浮游 | 审核:钟师正
参考文献:钟云龙道长著《武当太极28势》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