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的根脉--殷商甲骨

 娄旭在玩儿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我们从小都会知道甲骨文
它们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也是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
中国有着延绵不断的文明
而文明的载体汉字的源头
就是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
殷商王室用于占卜的文字

由于它们过于神秘和珍贵
所以人们都对它心生敬畏
也很难有机会大量的欣赏
日前在国家典籍博物馆
一下就展出了数十件甲骨
其中还包括数枚重要甲骨
让观者一次就能大饱眼福

甲骨

主要指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用的龟甲、兽骨,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至今,甲骨已发现约15万片,甲骨文单字数量逾4000字。

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刻划符号为汉字的产生铺垫了基础。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并与之后的各类字体一脉相承。

1899年,"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发现中药铺所售"龙骨"上面的文字,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唐兰等人踵事增华,甲骨学应运而生,成为二十世纪初的一门显学,并延续至今,从未停歇。

甲骨5405 牛骨

商武乙文丁时期(前1147—前1102)

此为完整大牛肩胛骨。卜辞内容为前后十余日卜问,用羊等祭牲向殷先公和岳神施行燎祭,哪天会下雨。

甲骨2190 牛骨

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

此残片记录妇好向商王武丁之父“小乙”举行御祭。妇好为武丁配偶,也是一位带兵的将军。右侧行卜辞中“好”字左上角“口”旁漏刻二横划,反映当时甲骨文刻写类似于后代雕版刻字,先刻竖划,再调转骨片方向竖向刻横划,在此过程中漏部分横划。卜辞中的为祭祀用人牲,为圈养的羊牲。

甲骨14445 牛骨

商帝乙帝辛时期(前1101—前1046)

此牛肩胛骨残片记录商王依次贞问商王畿和东、西、南、北四方国土是否能有好收成,商王根据卜兆断定占卜“吉利”。甲骨中所见四方先后顺序,一般都是东、南、西、北。

甲骨6006 牛骨

商武乙文丁时期(前1147—前1102)

此残片可与他片缀合,内容为乙未日向“上甲”开始的诸位祖先施行酒祭和祭,以及进献品物的数量,较完整地记录了上甲至小甲的商王世系,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基本无误。由此可以推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夏代世系也有可信性,甲骨的重要文献价值可见一斑。王国维先生著名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就是从研究这片甲骨发端。

甲骨12789 牛骨

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

此片也称“四方风甲骨”。发现之初因其刻辞与占卜无关,且背面无钻凿,被疑为伪刻,后被证明不伪。刻辞记载了掌管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名以及风名,反映当时人已认识到一年之中随着季候的推移,风向有所变化,昼夜长短也不同。同样内容也见于《山海经·大荒经》等传世文献,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典型例证。

甲骨2174 龟甲

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

此龟腹甲残片记载辛卯这天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兔”字象形字较为形象。

甲骨5708 人头骨

商帝乙帝辛时期(前1101—前1046)

此为较少见的刻辞人头骨,残片仅存2字。最下字应为方国名。

甲骨5509 牛骨

商武乙文丁时期(前1147—前1102)

此版卜辞中的“戠”字或认为通“食”,为有关商代“日食”的记载。存世甲骨中记载“乙巳”日发生了一次日食(《甲骨文合集》33696),是甲骨所见唯一一次日食记载。甲骨5509与其他多片甲骨记录了此次日食发生前的一个月内的多次预测性占卜。该片占卜后第26天日食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