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李云龙不可能有8个营7千余人?级别不够,原型王近山有可能

 谈古论今史有道 2023-04-19 发布于河北

首先说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亮剑作为一部经典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受到一大批观众的喜爱。当然剧中的人物和细节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所探讨的话题。其中晋西北铁三角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李云龙声称自己不多不少有整整8个营,这个剧情想必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在这之前,李云龙的指挥所遭到山本特工队袭击,政委赵刚身负重伤,而新婚妻子也被掳走当了俘虏。李云龙随即让各连各营归建,当拿到花名册的时候他惊呆了,自己真的有一支接近上万人的队伍。

而且在这之后楚云飞的一个步兵营和炮营进驻大孤镇,李云龙也是派了三个营的兵力将对方包围。楚云飞的参谋长方立功表示:独立团招兵买马,已经扩展到7000余人。连楚云飞也感叹他拉队伍的速度实在太快。

要知道楚云飞是上校团长,有5000多人马,还有个炮营,他都自愧不如,这不禁让人疑惑李云龙真的有8个营吗,这个剧情合理吗?

要知道李云龙分兵前一个独立团只有1000多人,而且独立团不比程团长的772团更正规。因为129师386旅是由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和91师共同组成,旅长陈赓手下有771团和772团两个直属部队,说到底李云龙的独立团都不算正经番号。

李云龙也曾经表示:当初过桥的时候,报自己部队的番号,国民党不认。正巧碰到772团程团长,所以没办法两个团合并一处,才让他们过桥。而历史上772团的副团长是王近山,正团长叶成焕牺牲之后,王近山就是代理团长。

而后来大扫荡,李云龙将自己的独立团分兵,让他们各自扩建,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参谋长张大彪表示自己带了2000多人。还有我们要明白,其实八路军扩军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随着精简整编的号召,一定时期也有所减少的。

比如以晋察冀地区为例,1942年实行甲乙丙三种团制,也就是甲团是主力团,总共给三个营九个连的编制,每个营和连又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连级为140人左右,营级不超过500人,主力团要维持在2000人左右。

乙团就更少了,只给了两个营六个连的编制,这样就少了一个营500左右人,总人数大概是1500人左右。而丙团则是直接没有营的编制,也就是没有营长,团下面直接是连,连维持在3-5个,有的丙团会有特务连或者侦察连,每个连170人左右,总人数在800-1000人。至于为何出现这种严格的划分,和百团大战有一定的关系。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主要是为了抗日的需要,人数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概况》有记载,陕甘宁地区的红军有7万4千余人,但是被国民党承认的只有4.5万人,因为我们其实是编入到国军战斗序列当中。

李云龙曾经质问方立功为何见到长官不敬礼?而方立功说:“这是国军的条例。”而紧接着李云龙就说:“那第十八集团军属不属于国军战斗行列?”国民党也不希望看到八路军壮大,所以给的编制很少,而有编制代表每月有补贴,但是在战争年代,又不是校长的嫡系部队,所以基本上时有时无,全靠缴获。

1940年日本和德国连战连捷,英法自顾不暇,而美国又未准备完备,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我党深刻认识必须要打一场战争提振士气,于是百团大战爆发了,这时我们已经发展到40多万人,所以当无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都非常惊讶的。

日军也明白不能光顾着正面战场的国民党,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同样不容小觑,随着1941年至1943年的大扫荡,八路军也是伤亡惨重,疯狂减员。丁伟其实也说过这一段:把敌人打疼了,好多新兵战斗素质又不高,伤亡大是一定的。

还有我们要明白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时候,其实下达了明确的指令,每个团人数要维持在2500人左右。因为我们确实发现如果一个团拥有太多的兵力,在真正的战争时期,无非是徒增伤亡。百团大战发动105个团,大概20余万人,其实每个团也差不多是2000多人。

而攻打平安县城是1943年这个时间段。别的部队都在减员,而独立团却疯狂扩军,显然不合理。那么很有可能是算上县大队和区小队,一大部分的民兵才达到8个营,接近上万人马。但如果一个团拥有过多的兵力,其实并不是好处。比如李云龙作为独立团的最高指挥官在攻打平安县城前,竟然不知道自己手上有多少兵力,这对于排兵布阵是有很大影响的。

而且敌后战场的部队,要讲究精简、灵活,在战争时能够精准出击,随时调度。倘若1个团出现8个营,而且各个营的编制还十分松散,恐怕到了真正战争时期,起到的作用也许并不大。而李云龙尽管算上县大队和区小队,手上有八个营,他也留不住,很有可能他会出现两种情况。

以总部的机关一定会提前知道他的兵力,比如李云龙曾缴获一个骑兵营,而旅长陈赓立刻知道,并且只留给李云龙一个连的装备,其余全部上缴。主要因为李云龙一个团恐怕也养不起一个骑兵营,而八个营都在他手上,恐怕给养都是大问题。所以大概率会拆分成三个团。

还有就是李云龙直接升任旅长,其实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中将还真的当过旅长。1940年王近山就成为八路军129师新编第8旅副旅长,1942年成为129师386旅旅长。那曾经的386旅旅长陈赓去哪里了?

其实1940年时陈赓将军就成为太岳军区司令员,而1941年成为太岳纵队司令员,1943年11月就去往延安,进入党校学习。正因为王近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旅长的职位,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也是十分合理的。

而李云龙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是团长,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末期因为犯了一些错误被贬为营长,所以被授予少将似乎也是合理的。其实作者都梁这一部分描写,可能还是想要还原王近山将军曾经统辖的部队,并且想要让独立团和晋绥军358团的兵力大体持平,让李云龙和楚云飞处于一种平起平坐的状态。

总结

亮剑这部军事文学虽然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反响,被奉为经典。当然李云龙拥有8个营7千余人马这部分确实一定的问题,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是基于历史而创作的军事文学,会存在作者的主观思想。

参考资料

王震《关于第三五九旅编制等致周士第、甘泗淇并朱德、彭德怀电》

《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