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访谈 | 书法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分论坛综述(二)

 黄俊俭书法 2023-04-19 发布于河南

《书法导报》访谈 

书法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分论坛综述(二)

本报记者 黄俊俭

31上午,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同时举行书法教育论坛。当日下午,还分别举行了三场分论坛,其中的一场分论坛围绕“书法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研讨,由刘宗超主持。朱友舟、李逸峰、江波、刘晓霞、杨庆兴、张树天、陈靖、罗海东、顾琴、黄正明、黄建新、萧文飞、蔡清德等先后发言。

朱友舟因故未到现场,由其学生代为发言。他围绕“简帛书法学在高校书法教育当中的现状和价值”发言。他说,碑学理论是在帖学思维下建立起来的,当今碑学、帖学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缺少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方法,导致了帖学无新意、碑学僵化,而高校的书法教育及书法创作并未对简帛书法引起足够的关注,也没有成为所谓的简帛书法热的现象。

朱友舟认为,碑学、帖学以后是碑、帖融合,从而成为新的艺术探索方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简帛书法学科的建设无疑可以为破解帖学、碑学在当代发展的困境带来一些启发。

朱友舟强调,与简帛书法学有关的学科逐渐成熟,简帛书法学的发展应该关注文字学、考古学、史学、书法风格学等,这些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可以为简帛书法学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意见。朱友舟通过对开设书法本科专业综合类、艺术类、师范类的问卷抽样调查,了解到目前高校简帛书法教育的现状,发现仅有少数的院校系统的讲授简帛书法学,并且许多院校没有专设简帛书法学的课程。他认为,当前高校书法教育没有真正重视简帛书法学,这对书法学科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简帛书法学的研究可以补齐以往书法教育中的短板,为当今高校书法教育寻求新的出路,突破创作瓶颈,提升文化修养,解决书风单一、片面化等问题,为碑学、帖学发展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

李逸峰说,2019年郑州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时候,把简帛书法当成一个必修课,就是在隶书课程的系列训练当中,当训练了汉碑的临摹之后,跟进简帛课程。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从作为民间的材料和非经典的角度切入,二是从创作实践的角度切入。他认为,书法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关注简帛书法学,引起书法界、书法教育界的重视。

江波指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把书法的文化价值当成一个重要的点来看待,文化价值就意味着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关于书法的文化价值,江波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性,二是艺术性,三是实用性,并把这三者统一起来。

刘晓霞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书法学科建设方面。她认为,当前的学术体系越来越完善,在一定的研究领域生成了专业的知识,从事书法研究工作的人员队伍、设施在不断完善。她强调,在中小学这一块,师资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就是编制问题,她说她们那里的书法教师是按照美术的指标考进去的,没有设置专门的书法教师编制,而机遇则是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缺口比较大,书法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机遇。二是从艺术品市场反观书法教育。她认为,受大环境的影响,书法市场还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打击。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艺术品的价格在回归理性。但是,艺术鉴定这一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是通过主观的判断。高校能否在研究生以上的层面设置鉴定研究方向?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艺术活动对书法教育的作用。她认为,当前的书法展览、比赛、研讨会对开展书法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杨庆兴围绕中小学师资问题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发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面是中小学书法教师非常欠缺,另一方面是高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他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书法专业为非师范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中小学书法教师的要求不能精准对接。为此,他建议,一是师范院校书法专业要加强文化素养,课程体系中植入文化必修课;二是专业美院书法专业应加强师范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当中融入教师必修课;三是综合院校书法专业应强化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当中嵌入教育实习实践课。这样一来,几个方面都可以为中小学培养书法教师。

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张树天,从边疆地区书法教育的角度谈了书法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他说,2022年,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做了一个非常深入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现有2400余万人口,中小学2900多所,能够招收书法专业的学校、高校有5所,每年培养的本科、硕士也就100多人。也就是说,如果2900多所中小学全部配齐书法教师的话,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调查内蒙古自治区1400多所中小学,其中有1人书法教师的为34%,有2人的为17%,有3人的为11%。书法教师当中,真正书法专业毕业的占20%2022年夏天,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了一个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做了一个随机调查,100多位学员,书法专业毕业的只有2人,达到省级以上书协会员水平的只有10人。

张树天认为,最困扰中小学书法教师的是职称序列问题,在中小学的师资队伍中,有语言序列、数学序列等,而没有书法序列的职称评定,书法教师在职称评定的时候就非常吃亏,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做书法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陈靖从作为学科的篆刻学进行了阐述。他说,作为与书法最紧密的篆刻学的定位、构建和发展,这个问题是日趋提上了日程,篆刻从一门独立的艺术发展为一门学科,需要理论和实践多方面的规划。

陈靖回顾了篆刻教育的发展过程,提出如何建立起一个在共性基础上,培养有传统、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人才,担当起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陈靖指出,篆刻艺术创作、篆刻理论研究、篆刻艺术批评和篆刻艺术传播值得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跨界性思考。

罗海东指出,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书法基础教育遇冷,虽然有许多地方出台了文件,但落实的不是很好。另一方面,书法高等教育又过热。这一冷一热,导致了基础不稳,衔接不畅,许多大学生的书法基础几乎为零,老师不得不从头开始教起。也有不少的书法本科生,是中学阶段临时转型过来的,是高考集训催熟而来,带来的问题就是书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自为阵,发展失衡,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书法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如何更好的统筹书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为了现实问题。

罗海东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加强分工协作,使书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司其职,有效衔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主要是围绕写字展开,大学的书法教育主要是围绕学术展开。罗海东还说,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是破除管理壁垒,整合行政权利,将书法教育的管理长期置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利和书法行业协会的学术权利之下,双轨并行。罗海东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书法行业协会的地位不平等造成的,志在作为的书法行业协会指挥不动各类学校,而能够指挥各个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又不太懂书法。书法行业协会专注于书法,千方百计地想把书法传承好、发展好,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统揽全局,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难将书法教育列为优先发展方向。罗海东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与书法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协商,相互配合,积极谋划,扎实行动,妥善处理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携手开创书法教育新境界。

顾琴指出,虽然书法在当今记录文字的功能在弱化,文章已经局部被电脑取代,但书法欣赏、文本书写等一系列的美学、哲学高度应该强化,而不是被降低。对书法教育的未来,顾琴认为有回归的必要,应该重新认知书法的精神内核,在理解传统书法的同时,应该具备贴近当今新时代的理念。

对于当代书法教育破圈的设想,顾琴提出可以将书法美进行多元化,或者是跨学科式的畅想,包括书法、篆刻艺术的呈现方式,或者是进行一些跨学科的创新性思维的改变。她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也是致力于此,包括将书法和篆刻艺术教育与人工智能的一些交互、研发。

顾琴认为,将人工智能与当代人类生活做一些跨界,或是一些衔接,并运用到书法教育方面,完全可以做到丰富教育方法,增强书法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学术的学习兴趣,比如元宇宙,无论是用于书法教育,还是学术活动,抑或是书法、篆刻展览,可以产生关联,产生相对而言的真实感,在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播方面,也可以产生新的境遇。当今最火的ChatGPT,可以生发我们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思考。

黄正明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一是书法学科如何缩小和文史哲之间的差异。二是现在的书法专业的学生拿的是文学的硕士博士的学位,这给学生走上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三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黄建新说,浙江财经大学设立了书法与书法产业专业。他认为,书法服务的范围是很宽的,有展览、收藏、鉴定、培训、交易、出版等,非常需要专门的人才。对于书法教育的困难,黄建新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二是生活节奏。他认为,困难即是挑战,一是要有自信;二是要重视,均衡发展;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四是规范教学。

萧文飞认为,这个时代对书法资料的占有率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既然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看到那么多的出土资料,对源流的梳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觉得当代书法创作许多是停留在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地步。当代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以经验代替学理,经验性教学代替理性教学。

蔡清德认为,书法学科的地位提升以后,书法的发展空间更加开阔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书法的身份合法化了,这样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有话语权就有地位,有人才有一切,才有可能推进学科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此文发表于2023年4月19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七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