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介绍文言文翻译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综观两年高考以及平时练习,这已成为我们同学的拦路虎。那么,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点出教学目标) 二、方法介绍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留”,就是保留专有名词。在文言文中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 “换”,替换差异词语。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出身卑微,见识浅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4、固定句式 “删”,就是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 情况:1、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句首发语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人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提顿语气的“者”,还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句末调节音节的词“之”2、偏义复词中的衬字;3、某些语意重复部分。 “调”,就是调整句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主要有以下情况: 1、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译为: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补”,就是根据现代语言习惯或表达需要作必要的添补。 一是省略的添补。文言文常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量词的现象,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以增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出省略的主语。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译为:(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 2、补出省略的谓语。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译为:环绕滁洲城四周的都(是)山。 3、补出省略的宾语。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 4、补出省略的介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译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二是补出省略的量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译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三是内容的添补。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语意更顺畅,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就要在“何以能鼓乐也”前加“不然”,语意才衔接。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这个“变”就是所谓的“意译”。文言文中修辞格(比喻、互文、借代、婉言)运用的相当普遍,有些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还有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一)比喻的翻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三年)。 (二)借代的翻译 古今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郡……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如: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然后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四)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六)用典的翻译 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侮辱性的施舍) 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用了。必须说明的是,这个“变”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高考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教师小结:六字经(留 换 删 调 补 变) 翻译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可记住口诀:(齐读) 通读全文领会大意逐字逐句斟酌词义 人名地名保留不译汉字通假换成本字 偏义复词删去陪衬特殊句式调整语序 省略句式补充通顺修辞用典灵活变通 忠实原文力求直译 三、高考引练 师生讨论,教师小结: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虽然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一看特殊句式,,二看词类活用,三看通假现象,四看古今异义,五看固定结构。 但是,应该学会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四、仿真演练 学生完成,点名回答。 五、结束全课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题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应多加训练。希望这节课能为对同学们有一些帮助。下课!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立删,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