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冬梅|观落日

 夏德明 2023-04-20 发布于山东

提到看日出,自然以山顶为佳,名山大川的日出都很有名。李白曾经为泰山日出写过: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在天地间的锦绣诗篇。为了看日出,许多人选择半夜登山,一睹日出的奇伟壮阔,流云的变幻无穷。每当节假日,黄山泰山的顶峰挤满了高举手机、相机期待日出的人们。可惜,人挤人、人挨人,还有什么意趣呢?


看日落则不然,我最喜欢王维那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无边,人行其间,天地何其辽阔,行人何其孤独,长河九曲回环,浩浩荡荡,一轮红日渐渐西坠其中,意境何其震撼,天长地久,人物渺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长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审美。

豫东平原的冬季在一场又一场的风中终于拉开帷幕。我们这里没有山,连个高岗都没有。于是,远远望去,目所能及之处看到的树木基本上都长得一般高。在春夏秋三季,我常常在下班回家的途中站在大闸上极目远眺,看太阳一点点隐入西边的天空,余晖返照,晚霞满天,变幻出多种变化,一时奇绝,引发一河的波光粼粼,金光点点。

冬天的落日总是赶在我下班之前落幕,除非是星期天,除非是晴天的傍晚。
观看落日,龙源路交会于沙颍河桥向南的河堤便是冬日里最佳去处。

位于周口城西的龙源路,在我的认知里,一直是一条连接南北的通路,中间跨颖河两岸。其实不然,无论从南边的交通路北向,还是从太康路西驱往南,中间曲折蜿蜒,特别是有太阳的时候,只觉得明晃晃的太阳一忽儿在西,一会儿偏向西南。

等我们来到沙颍河畔,这里恰是沙河和颍河交汇之处,站在河堤之上,沙河从西而来,颍河由南而至,两条河水交汇成一处宽阔的水面,汇成一条流向城区的沙颍河。
沙颍河由此穿城而过,下游不远处有一大闸,因此此处水面平阔,波平如镜。我们在河堤下车,堤上夏日葳蕤茂密的野草此时化作枯黄的草茎,干黄的茅草在夕阳残照中静默。

一轮夕阳挂在对面的树林上空,此刻的太阳还有着光芒,令人不敢直视,树叶都也不见了踪迹,只留下疏朗的枝丫,几只白鹭在水面张开翅膀回环往复,高飞、低翔,褐色的水鸭游来游去,天空还是蓝中泛白的颜色。

因为是星期天,对岸停着几辆汽车,有袅袅青烟升起,不知道是孩子们点树叶烧着玩,还是车的主人在生火野炊。记得春夏的傍晚总有垂钓者带着炊具、桌椅、纸牌在河边尽情的消磨一天的时光。

冬季的晚来风凉,依然阻挡不了钓鱼者的雅兴。
河边,凡是能垂钓的地方都坐着一个一动不动的垂钓者。当然,也有为拍夕阳西下者,比如我。
太阳渐渐敛起它的光华,红彤彤的。我往西走,它跟着我走,从树梢走到河的中间,在微微荡漾的波光里,太阳由上到下变成了三个,最圆的是天上那枚,水中的两个太阳,随着水波的波动,在水中一闪一闪的,调皮的跳跃。

越向西,太阳一步不停地走到西边村庄外的小树林,这一片的树林多是速生杨,杨树长的高高的,树叶落的一片也无,露出树的筋骨,一根根直指苍穹的银色的枝条。树下的空地上,一趟趟绿色的小苗已经发芽,这些是油菜的幼苗,想不到这么早就发芽了。干枯的树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音,似时光的呓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收起鱼竿,要带宝贝回家。不知道他带着孩子在这里度过了多长时间,看上去大约五六岁小姑娘乖乖的帮爸爸拿板凳。

太阳更圆了,也更大了,染得周围红红的,那树林是红色背景下的简笔画,天色暗了下来。河堤上传来商贩的叫卖声。河边的一棵小柳树身体倾斜着,在水面照着柳叶儿稀少的倒影。一辆车从河堤开下来,新的垂钓者穿着羽绒服有备而来,看来这是夜钓者了。正如他们不理解我们带一个手机追逐夕阳,我也不能理解这些冬夏不辍的垂钓者。白天钓鱼也就钓了,加班夜钓图的啥呢?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太阳终于不见,道路上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河面宁静,白鹭盘旋着还没有归巢,喜鹊飞上高枝,站在鹊巢边左顾右盼,天冷,它们也打算早点入睡吧?也许,夜里会做一个好梦,梦见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梦见春风吹来,梦见花儿一朵一朵都在开放。




















作者简介:张冬梅,河南周口市人,喜欢用文字赞美自然、讴歌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