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二老孔

 倚月临风 2023-04-20 发布于河北

        小镇有一家饭馆,临煤河而开,打开窗户,煤河水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淡淡的味道。煤河南面就是车站的月台,月台上有数棵桃树,是看桃树,花开得热闹,香气浓郁,也一起涌进饭店,使得饭店香气四溢。这开饭店的主人姓孔,排行在二,人们叫他二老孔。这二老孔是山东是清河县人氏,与《水浒传》中的武松是同乡。这武松被称为武二郎,他被人称为二老孔。原来小镇人也叫他孔老二,但小镇的有些文化的人说,你不能叫孔老二。这是因为孔子排名老二,所以叫孔老二。这与孔圣人同名,显然是大不敬,犯了忌讳。于是小镇人就倒过来念,叫他二老孔。他一个开饭馆的,自然不会在乎叫什么,随便叫呗。后来叫习惯了,连孩子们都叫他二老孔。


二老孔的父亲是个雇农,没有土地,或给人扛活,或给人打杂,也给一家饭馆的厨师打过下手,会做一些鲁菜。后来他听说东北有的是土地可以活命,就和媳妇带着两个儿子推着一辆三轮车辗转东行去闯关东,那时二老孔还在襁褓之中。他们奔波月余来在小镇地面,见这个地方的风水很好,一条大河由西往东,河中船只穿行,吆喝声不断,一座木桥横亘河面。煤河南面修筑铁路的人声鼎沸,就决定在此落脚。那时小镇刚刚有个雏形,没有几乎人家,更多的是筑路人沿河搭的工棚。他们起初到这里时已是春末夏初,天气暖和了,一家人就草草搭了一个草棚暂时栖身。二老孔的父亲就去筑路挣点儿工钱维持生活,还顺便开了一些荒地,种上庄稼,以待秋后收获了作为口粮。

后来,筑路的工头儿发现他的父亲有做饭的手艺,就让他给工人们做饭、炒菜。于是他向工头儿请示,让自己的媳妇给打个下手。工头见这个女人精干爽快,干活麻利就同意了。这样夫妻俩都有了收入,不久就盖了三间泥土房。过了一段时间,夫妻俩决定在煤河的北岸沿河岸开个小饭馆,其实就是做做饭随便抄几个菜,供撑船的和筑路人吃。这个小饭馆就是在房子外面搭了一个棚子,炒菜在房子里,吃饭在外面。饭店的食材也好解决,河里有鱼,打鱼人每天给送,米面猪肉等食材由船家顺便从河头带过来。饭店开张以后很热闹,煤河的船家和筑路的工人们经常来吃,一整天人都不断。几年下来,铁路也已经修完,小镇已经有了些人家,来小饭馆吃饭的人就多了起来,于是二老孔的父亲就招了两个人当帮手。

再说这一天,唐廷枢从河头(胥各庄)坐船巡视煤河的运输情况,船行至到五道桥,便下船上岸来到小镇。这唐廷枢是开挖煤河始作俑者,是他向李鸿章禀告:“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再由该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于是李鸿章才决定开挖煤河,并给煤河上的十道桥由西往东起了名字:“第一桥名利涉,在芦台至宁河大道;二曰通津,在裴庄子;三曰济众,在大田庄;四曰拱辰,在赵鸡翎庄;五曰咏唐,在唐坊;六曰履泰,在泰来号;七曰望丰,在侉子庄;八曰汇通,在胥各庄;九曰阜民,在王家河;十曰庆成,在唐山煤井南。”这唐廷枢在煤河开挖以后,对煤河自是情有独钟,偶尔坐船沿河检查运煤的情况。

这一天,他从五道桥上岸后,见有一家小饭馆,就想歇一会儿吃点饭。二老孔的父亲见来人不凡,便炒了几个拿手的有鲁菜风味的菜。唐廷枢一吃很对味,随口夸赞。这二老孔此时已有七八岁的年龄,他帮着哥哥一起把菜端上来。唐廷枢见他年级虽小但很机灵,很是喜欢,便随口问他父亲:“这是你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二老孔的父亲说:“老大叫大老孔,老二叫二老孔。”唐廷枢一听哈哈大笑:“这个名字起得有意思!”说罢,他摸着二老孔的头说:“你这个年纪正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学习学习吧!”二老孔的父亲连忙称是。等到二老孔十多岁的时候,小镇逐渐发展起来,有人来小镇建了一个私塾馆,于是二老孔便去念私塾。二老孔的父亲想,将来让这孩子经营饭馆,不会识字算账怎么行呢?大儿子嘴笨脑袋卤,自然不是开饭馆的料,他求人已经让大老孔已经在铁路上班了,只有二老孔将来能够接手。

        二老孔脑子活,心眼多,接手父亲的饭馆以后,不但扩大了店面,干得也是风生水起。他的炒菜的手艺也见长,会做许多特色菜。如熏兔熬鱼炖肉等,都有自己独到的风味,使得饭店食客盈门。二老孔的饭店虽然盈利很多,但他经常救济穷困的过路之人。因为小镇是交通要道,往来的人员很多,也有些穷困潦倒或乞丐要饭的人来饭馆乞讨。遇到这种情况,二老孔都尽量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有一年的寒冬腊月的早晨,二老孔刚打开饭馆的门板,见一个穿得衣服单薄的人倒在门口。二老孔赶紧叫人搀扶到屋中。屋中暖和,那个人一会儿就缓过劲来,二老孔叫人做了一碗热面汤让他吃下。等这个人恢复正常后,二老孔忙问缘由。这个人说:“我去赶宣庄集,在道上被人打杠子了!”原来这个人是离小镇十几里远的张六庄的人。那个时候赶集的人得起大早,一般三更天就得步行起身,身上背着一个钱叉子。这宣庄是这一带的一个大镇,逢一、六有大集。小镇一带的人们都要去那里赶集,因为起得早往往会碰上打杠子(指用棍子打人,拦路抢劫)的人。这打杠子的人有的是因为穷困潦倒,有的是不法之徒,但他们一般只抢钱财而不打死人。逢年过节,打杠子的人更多。

快过年了,这个人去赶宣庄集,结果在小镇北面的南留堼(因为这个小村附近兔子多,又称兔子堼)附近碰上了打杠子的人。这伙打杠子的人不仅抢去了他钱叉子里的现大洋,还扒去了他穿得皮袄。最后他挣扎着走到饭馆门前。因为他在这个饭馆吃过饭,知道二老孔的名声好,所以奔这里来。因为天气寒冷,到这里便冻得倒下了。二老孔赶紧把自己的棉袍给他穿上,用自己家的车让人把这个人送回家。结果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和他的父亲带着礼物登门致谢:“您救人于危难之际,这是大恩大德!”说着让儿子给二老孔跪下。二老孔赶紧把这个人搀扶起来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不用谢!”

再说日本鬼子侵华以后,占领了北宁线,在小镇周围建了三个炮楼。这日本兵荷枪实弹,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搅得小镇人日夜不安。这一天,小镇西面炮楼的几个日本兵来饭店吃饭,横吃海喝造了一顿。在他们离开饭馆二老孔向他们要钱时,日本兵勃然大怒,其中一个日本兵一脚把二老孔踹倒在地,另外一个日本兵用枪托恨恨地在他的腰上砸了几下。二老孔立刻岔过气去,在炕上足足躺了半个月。他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便积极地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活动中,于是饭馆成了铁道游击队的接头地点。

游击队长李保本经常派人来这里得消息、取情报,带领铁道游击队狠狠地打击日本鬼子。这一天,小镇车站的副站长李大头悄悄来到饭馆递给二老孔一个纸条,让他赶快交个李保本。这李大头是铁道游击队是内线,许多情报都是他送出来的。二老孔赶紧收拾一下,乘着夜色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小镇西面的张山庄。这张山庄毗邻无名泊,庄外都是苇草和荒野,游击队经常宿营在此处。二老孔见到李保本后,把纸条交给李保本。李保本一看,高兴地直拍大腿。原来情报上写着:“今天午夜12点,有一列由唐山开往天津的火车,中间的第七八节车厢装的是药品。”


冀东军区因为伤员较多,急需药品,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命令铁道游击队务必想法尽快搞到一些药品。李大头在日本站长那里得到情报:有一列装载药品的货车将由唐山开到天津。事不迟疑,李保本立刻做出行动安排,铁道游击队全体由张山庄直插铁道线,过六道桥,在赵翎庄西面截取。当晚12点,游击队员飞身上车,待列车行驶到截取地点时,十多个游击队员迅速上车打开车厢将药品掀下,路基下面的游击队员迅速扛着药箱过煤河上的六道桥,装上马车把这些药品及时运到冀东军区,解决了军区的燃眉之急。

       有一天,炮楼上的日本翻译官来到饭馆吃饭,二老孔与他有老亲,平时相处不错。这个翻译官是附近村子一个财主的儿子,因为在日本留过学,便被日本鬼子找去,被迫当了翻译。虽然他起心不愿意,但也无奈。二老孔给他炒了几个菜,两个人在里间喝了起来。二老孔问:“表弟,这日本人在中国迟早会失败的,你给他们服务,将来肯定会吃挂落哇!”“那你说怎么办!”二老孔凑近他的耳朵说:“你把他们内部的消息及时告诉我,我再转给李保本,将来到那个时候,你不但没事,还会立功呢!”“好!表兄,我听你的!”翻译官点头称是。没有几天,翻译官便把日本鬼子集合队伍近日要对无名泊、教军场一带游击队经常住宿落脚的地方进行扫荡的消息告诉了他。二老孔赶紧给李保本送了信儿。于是李保本带着铁道游击队转移到油葫芦泊中,让扫荡的日本鬼子无功而返。以后,翻译官又多次送情报给他。李大头和翻译官两条线上的消息不时地送到二老孔的饭馆,有力地支持了游击队的打击日本鬼子的行动。

日本投降以后,李保本将冀东军区的嘉奖给二老孔送来,表彰他抗日有功,并给他敬了一个军礼。二老孔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做!”

推荐阅读:

杨立元|| 深邃沉实  清新秀美 —— 承德作家论(上)

杨立元 || 深邃沉实  清新秀美——承德作家论(下)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赶车人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长脖老等”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下放户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杠头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泥腿”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高中教师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神医

作者简介

杨立元,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二级),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新现实主义小说论》《河北“三驾马车”论》《创作动机论》《滦河作家论》等专著23部。出版长篇小说《滦州起义》,散文集《家乡戏》《姥姥门口唱大戏》《纪念与怀念》。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一届、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第七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三届孙犁文学奖、第二届河北省文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主办:河北京畿学研究中心

许振东名师工作室

编辑:张敬仪

审校:王金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