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矿物资源,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先民将黏土制作成泥坯,经过火烧制成各种器物。 陶土的成分及特性 陶土是制作陶器的基础原料,主要由石英、长石、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组成的粉砂至砂质黏土。陶土富含SiO2、Fe2O3,常呈浅灰色、黄色、紫色。 陶器烧制是指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陶器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声混沌特征。 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 因粘土里含有铁的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此得名。 红陶兽形壶 红陶兽形壶 高:21.8cm |长:22.3cm|体宽:14.5cm |足高:7.9cm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夹砂红陶,通体磨光,圆面耸耳,通体红色陶衣,光润亮泽。可受水,嘴可出水,体肥壮,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便于加热,造型生动美观。 山东博物馆藏 红陶盘式镂孔豆 红陶盘式镂孔豆 高:15.2cm |口径:17.6cm |足径:13.1cm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发现。泥质红陶,敞口,缽形豆盘,喇叭形圈足镂一周菱孔,菱孔间镂刻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孔。 彩陶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是用赭、红、黑等色绘饰的陶器。它在陶器未烧之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 高:14.1cm |口径:28cm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 高:16.5cm |口径:39.8cm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口内似乎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黑陶 黑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5. 蛋壳黑陶高柄杯 蛋壳黑陶高柄杯 高:19.2cm |口径:9.7cm |足径:5.1cm 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目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柄杯是薄胎黑陶中具代表性的一种器形。这件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的高柄杯,为黑陶,胎壁极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