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二里头是禹墓,三星堆是商汤灭夏及武王伐纣牧誓之地

 weimiao 2023-04-20 发布于安徽

锲子

《尚书禹贡》记载: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齐候钟》铭曰:成汤受天命,“威有九州,处禹之堵”。《秦公簋》铭曰: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赉,十又二公在帝之环”…史料说明史载大禹治水后划九州的证据凿凿。

而最早对禹划九州持怀疑态度的是屈原《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近现代疑古派学者顾颉刚、童书业在《九州之戎与戎禹》和《鲧禹的传说》中肯定了屈原的怀疑。

他们认为大禹只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划定九州,“无论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时代决计不是人力所能的”。

进而考证《禹贡》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禹贡》作于战国时代,因此禹划九州的事,就纯属后世附会,纯属神话。这样看来,禹根本没有划定过九州。许多网友大伽也持类似观点,比如“秦皇汉武”为认禹仅仅是治了小洪水而已。

但《遂公盨》出现之后,局面为之一新,其铭文记载: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绍)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淮南子·墬形训》也讲大禹派太章,测量了东西距离,又派竖亥测量了南北距离,还测量了洪水的深度,从昆仑山取来息壤,治平洪水,划定九州。《史记·夏本纪》也说大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破九泽,度九山”。

文章图片1

而现代考古也比较给力,完全支持大禹治水存在,尤其二里头考古证实,大禹及商契联合治水的“三川并流”遗址,就发生在洛阳二里头和二里岗地区…尤其二里头3号宫殿为禹墓,图腾绿松石龙,墓主人以抱龙入殓,即金文禹字(抱虫式),符合禹贡及甲骨文“又乙”抱虫含义。证据为二里岗牛卜辞/殷墟妇好墓网纹手铭文,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二里岗牛肋骨卜辞直接证明二里头既是伊阙工地,也是禹墓巳乡,符合左传对濮阳西水坡颛顼墓“居葬合一”之判断…《禹王碑》称为“帝承祀脉”,周武王称为“宅兹中国”,孔子称为周礼。

而尧舜禹契四族因洪水而形成氏族联盟,主要集中在晋南豫西的二里头和东下冯,二里岗及三门峡一带,不仅是治水遗迹核心地带,也是史载夏商周三代之居地区。

当然考古证明,大禹治水成功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治水能力高低,包括技术水平及工具先进,如果没有火正商契的加盟,大禹可能与陶寺共工/鲧及良渚人一样,因为没有先进青铜工具开山、凿石、通渠,故只能靠堵水、垒坝,故而导致治水失败。

而二里头二期(前1700年)是青铜器普及时间(许宏观点),史载为火正司徒商契佐禹治水,二里头,东下冯及二里岗出现大量青铜工具,客观上为大禹治水成功提供技术保障。

文章图片4

目前,根据二里头遗址的C14断代时间分析,陶寺及二里头一期为尧舜鲧时间,二里头二期青铜时间,即公元前1650年(夏帝禹元年),为夏代纪年时间。证明夏商周三族并存,王权前后更迭。夏禹时间不超过二里头一期(前1800年)。

文章图片5

2022年11月4日北大吴小红团队最新鉴定成果证明,三星堆器物坑C14时间为公元前1131~1012年之间…属于商周交会时间,符合2000年版《夏商周断代工程表》武王伐纣(前1046年)时间。

文章图片6

故结合大禹时间延后471年(史载夏史时间),即公元前1650一471=1179年,基本达到三星堆上限时间,故夏代晚期完全可以由三星堆蜀人补齐!而中期大致可由石峁及东下冯羌人补齐,故夏代公式为:

早夏二里头+中夏石峁(东下冯)+晚夏三星堆=夏朝17王(前1650~1179年)。

根据《尚书·牧誓》记载,牧誓八国是指追随周武王伐纣的八大诸侯盟国,分别是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这八国都因位于商王朝统治中心的西部而得名西土八国(西邑)。《尚书·牧誓》记载: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纣战于牧野,作《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说明三星堆牧誓坑应为八座,即八国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之牧誓坑,互为燎祭,混祀为盟,符合《礼记》记载“帝舜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谓之“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处以采矿和冶炼遗址为核心的古代矿冶遗址。1973年,范世民、孔祥星确认了遗址的铜矿采掘,最早可以追溯到33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经春秋战国延续至西汉。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经考古发掘,发现铜斧(每件重约3.7千克)、铜锛以及木槌、木铲、陶罐等器物,还发现有夏商周时期露天采坑(场)、矿房遗迹、井口上的大草棚、木砍渣堆积、灰烬堆积等遗迹现象。

文章图片12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规模宏大、采冶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冶炼水平高,生产组织分工与管理严谨,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中国青铜文化起源与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证明四川广汉三星堆及金沙祭祀品,应是商汤灭夏后期,商钧南逃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大冶铜矿所造之物…

结合《竹书纪年》记载分析,唐尧居陶寺,虞舜居石峁,尧后期与舜矛盾,符合陶寺石峁考古情况…舜囚尧偃塞丹朱,导致尧(绵臣)、丹朱(王恒)、伯益(河伯)合谋杀舜(王亥)于殷墟亚长墓。伯益又因偷放丹朱被舜子上甲微(夏启/商钧)所杀,并设“钧台之享(妇好墓)”祭舜史号夏启,图腾为青铜野水牛。故陶寺之女阴为舜子商钧插的野牛角,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3

丹朱潜逃至豫东商丘(古宋州),自命“武丁孙子”(商汤/武汤),与夏启(商钧/商契)大战于鸣条山夏县东下冯,商钧败逃南巢盘龙城,于湖南九嶷山设鬼崽陵,死葬鹿邑长子口墓,谓之阏伯台(俗称商钧/老君台)。丹朱占据中原死葬武官村(M260)大墓,谓之景亳之命。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4

所以:

一,三星堆祭祀坑是武王伐纣的八国牧誓之产物。

二,夏商周是氏族并存发展,王权是前后更迭的关系。

三,二里头是禹墓,殷墟是舜墓,陶寺是尧墓,濮阳是颛顼墓,石峁是周弃(妇好/后稷)墓。

四,黄帝和帝喾系统没有考古支持,所以氏族史与国家史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应定在5000年左右变化。国家史应看晋南和豫西考古情况证明…二里头即是禹墟斟鄩,殷墟即是舜墟斟灌,濮阳西水坡即是颛顼之墟帝丘,陶寺即是尧都兼鲧城(平阳),石峁即是周弃后稷皇都(神木),山东汶上即是禹乡,三星堆即是虞夏殷三族王祀乱坟岗子…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六大公式发布:

①断代公式=史料+铭文+甲骨文+图腾+葬礼。②史料公式:竹书纪年=左传+山海经+尚书+史记+华阳国志。③铭文公式:王权=王位+氏族。④甲骨文=商代金文+氏族图腾。⑤图腾公式:唐尧日+虞舜牛+夏禹蛇+殷契鸟+商汤凤+周麒麟。⑥墓葬公式=居葬合一(夏)+居葬分离(虞)+祠墓分立(唐)+城邑分区(商)。

考古证明,华夏图腾史五千年,大禹纪年史三千八百年,国家断代史三千七百年。

黄帝最早提法出自战国时期(清华简),主要以汉史(包括今本竹书纪年)为主要载体,而先秦诸史并无黄帝篇,殷墟甲骨文至今未发现黄帝字样,华夏明确纪年只有周召共和时间,即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时间…

文章图片15

而中华文明五千年最早的概念,是由17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提出的。他于《中国上古史》中提出伏羲时代为公元前2952年,时间跨度约为4500年左右。

文章图片16

而清末梁启超、孙中山等维新党人,为了对抗满清和洋人压榨,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初衷,大力提倡华夏文明5000年史观,故选用卫匡国的黄帝元年(公元前2697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并对黄帝陵进行祭拜,以重振汉人文明,故五千年文明由此而来。因与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四大文明古国等概念一同宣传,故十分深入人心…

故而国家2000年发表《夏商周断代工程表》,因夏商周顺次累加为公元前2070年就不成立了,时间不会超过公元前1800年…

文章图片17

附录:

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人对夏商周关系认识如此模糊?为什么中国专家对三星堆二里头问题鉴定这么艰难?为什么中国人对历史及民族问题,如此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

原因之一,就是当代专家都被《史记》和《说文解字》带入了阴沟…尤其对甲骨文的解读,犯了孙子解爷爷的毛病,用汉字去解读甲骨文,既脱离殷商实际又自吹自擂,更是引申义大于本义,造成似是而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层累误读之错误…

比如说三皇五帝问题,尧舜禹禅让问题及“禹生启,家天下”问题,与《竹书纪年》记载就完全相反…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受到长达2000多年汉字汉史的影响…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历史观,人文观和民族观…根本不知道汉商之间已距1000多年,尤其是经过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秦灭六国及焚书坑儒事件之后,几乎把先秦史册彻底烧没了…

汉化甲骨文字都已发生巨大改变,导致司马迁的《史记》仅仅停留在周召共和的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时间,造成夏商周史料严重缺失,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使他们:一,不遵守民族图腾纪年原则;二,过度依赖《说文解字》,随意运用汉字鉴定甲骨文;三,过度迷信《史记》,忽略先秦无史料记载问题。四,过度迷信碳十四问题,忽略断代误差±100年左右问题(一个50年就是一个时代过去了)。五,轻信所谓天象记载,并严重影响了广大民众的历史认识水平!

甚至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表》(2000年版)的鉴定,导致断代专家在缺少夏代铭文、图腾、文物及遗址形态四大证据支持下,就搞出所谓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表》(2000版),甚至连最基本的考古常识也没有,比如大禹、夏启、商汤、后稷及文武各王陵墓尚未确凿的情况下,就匆忙列出所谓时间表,反映出当代专家对历史问题存在相当低的认识水平!没有史记和说文解字,就不会考古,见到三星堆二里头没有文字(甲骨文铭文),都傻了!

比如,专家通过碳14测年,发现二里头夏都遗址的年代,大约公元前1880年至公元前1521年,从兴到废,时间跨度为359年。但是历史记载,夏朝却有471年,那么其他110年去哪了?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揭示的文化是夏代中晚期的“后羿代夏”文化及此后少康又将政权夺了回来之“少康中兴”。

那么早期夏都在哪呢?

有学者提出,就在公元前2190年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当然,这一杆子支到了龙山,彻底放弃了大禹墓断代方式。

另外,专家根据文献记载,进行天象推演…提出夏朝有“五星聚合”和“仲康日食”两个天象纪录可以利用,所以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考古用计算机,也算现代化了),以公元前2100年为基点(这是谁定的?),推演出了天象发生的具体时间,即“五星聚合”发生在公元前1953年;“仲康日食”发生在公元前2043年10月或公元前2019年12月(天道轮转,60年一甲子,真的可以预约?)。

第三,考古学界曾对发掘的商代王都,二里岗商都进行C14测年,建立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这么凑整?很正点嘛!)…加上夏朝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1600+471=2071),故选择公元前2070年为夏的起始年。

网友质疑:

一,通过专家用碳C14只能推断大概时间(±50年以上),但是不能限制具体时间范围;

二,古文中的“岁在鹑火”和“天再旦”的争议很大,时间范围不可限制…就算该天文现象的确是断代工程专家所认为的天文现象,但是也很难说不存在时间误差(整数是不可能的);

三,关于武王到底在位多说年,目前不清楚,学术界有六七种观点。断代工程的专家“粗暴简单”地采用四年,涉嫌削足适履,先入为主…自然倍受质疑。

四,由于古书没有任何对商汤灭夏时期的天文现象记载,断代工程因此无法凭借天文现象推算时间,所以大量抄袭史料记载原文…

五,质疑断代工程时间框架拍板地点,甚至包括专家学术道德立场。即2003年4月4日至7日,美国华盛顿召开“亚洲学协会”,断代工程的组长李学勤,C14专家仇世华、天文学家张培瑜参加,最后形成断代时间框架表(为什么要在美国拍板?他们是最后决策人吗?)。

六,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断代人员认为,商朝建立到纣王继位总共496年,在加上纣王在位时间大约30年…可以推出商朝建立的时间为公元前1572年。

但是,这里是指商朝积年总数为496年(已经包括纣王时间了),这个时间连断代工程的专家自己都不踏实。于是他们结合C14的测定数据,又将商朝的时间提前38年,确定为整数的前1600年,如此误差之大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但是真的好计算)。

也就是说,夏朝直接用《竹书纪年》记载的时间471年,加上商汤前1600年,取整数为前2070年,根本没有考古证据支持,甚至C14测年…如此,草草垒加一起的夏朝的时间表,竟然就“厚颜无耻”地大功告成了。

七,周朝如法炮制,按照《竹书记年》记载的西周257年,商朝496年,夏朝471年来计算的话,武王灭商应该在公元前1051年。为与史记记载及C14断代相合,断代工程专家在否定《竹书》西周纪年的情况下,又采用了《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网友“量子心学”说:

八,“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应把武王克商的年代定在公元前1046年,并且对商朝的积年取526年。与《孟子》所说的“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是一致的。

这样,由公元前1027年的武王克商之年,再加上526年的商积年,即由公元前1027年上推526年就是成汤灭夏之年——公元前1553年。再加上夏代471年,则夏朝开始的年代是公元前2024年…”

而事实上《史记》对夏本纪的记载并没有考古证明…为什么我们在甲骨文中找不到夏字?其中一个原因是小篆夏字不是甲骨文夏字,各有含义!两者在字形字义上则完全不同…

但是,自从本人提出“图腾解夏”的观点以来,形成了夏代自证性图腾理论,已经逐渐打破了这种僵局,包括申请夏都博物馆的二里头遗址没有自证性文字(包括甲骨文/铭文)…

目前根据考古二里头/二里岗/三星堆/殷墟文物结果分析,甲骨文“祖羌→舜牛,又乙→禹蛇,又其→启鼎”可以佐证:

羌→牛(舜图腾土正),乙→蛇(禹图腾水正),其→鼎(契图腾火正)。如图所示:

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主人以抱龙葬礼入殓,即为禹墓。

考古上的证据有:

①二里头3号宫殿绿松石蛇(禹龙),②殷墟亚长墓青铜水牛(舜牛),③三星堆商契青铜鸟形人(启鸟),如图所示:

包括岳石,下七垣,二里头,东下冯四大类型,比如:

①岳石文化代表→舜/契(斟灌氏/玄鸟氏),图腾为牛/鸟。

②下七垣→尧/丹朱(有易氏),图腾为日(太阳)。

③二里头→鲧/禹(斟鄩氏),图腾为蛇。

④东下冯→周弃/后稷(有夏氏),图腾为龙,如图所示:

并总结出了上古史的六大解读公式即:

文章图片18

并由此推导出夏代国家史3800年的少昊年表(初稿),如下:

二帝一后:

少昊(玄鸟氏),公元前1880年~1800年,曲阜。

颛顼(高阳氏),公元前1800~1750年,僕阳。

帝舜(高辛氏),公元前1750~1700年,安阳。

二伯一后:

司马皋陶(公元前1670~1625年),殷墟;

司空伯鲧(公元前1670~1650年),陶寺;

后马伯益(公元前1670~1625年),侯马。

二王一后:

帝挚(司日/陶氏),公元前1700年,平阳。

帝尧(司日/唐氏),公元前1700~1638年,易水。

帝丹朱(司日/汤氏),公元前1638~1600年,殷墟。

二夏一后:

夏姒大禹(公元前1670~1650年,二里头);

夏启商钧(公元前1650~1638年,殷墟);

夏后周弃(公元前1670年~1625年,石峁)。

当然与网友“草树巷陌ForzaInter”依据《史记》而形成的黄帝族系观点发生了强烈冲突,比如他说:

“4700-4500年:庙底沟二期人群在晋南遭遇大汶口人群,面对实力高于自己一大截对手,只能背水一战!在冀州之野,涿鹿之战,击败了大汶口人群,遏制住了颓势,守住了仰韶人群的东大门,保护了晋南和关中大本营!史书称,炎黄大战蚩尤。

4400-4200年:晋南黄帝后代人群,自称夏人(下人),外称西邑。不修城郭兵甲,都陶寺夏后氏Oβ-Z26258。

4200-4070年:尧舜时代,晋中陶唐氏人群入侵陶寺,放逐夏鲧,大城陶寺建成。陶寺达到鼎盛时期,并积极往南扩张。

4070-4000年:放逐的夏人王者归来,大禹治水,定九州,复仇尧舜!夺取陶寺,攻灭有扈氏。

4000-3900年:夏启太康失国,后羿寒促窜夏,夏后氏统治终止。

3800-3750年,东夷人群内讧,有乃斟罐氏携少康以令诸侯,尊夏反寒促,定都二里头。少康遗腹子成历史之谜,夏后氏基因改为东夷人群的O1b-F3323。基因揭露,少康非夏禹后代。

3650-3600年:二里岗商人崛起,进入豫西,考古对应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面对商人的紧逼,夏王逃到晋南东下冯夏墟。

3600年:夏人北逃,居晋中陶唐之土,是为土方(O-F8-Z39663);西逃到了陕北,蹿于戎狄,后迁入岐山是为周(此期间首领被替换为北狄基因N1b-F1998)。

3600-3200年:商人伐土方,夏人抵御400年,在武丁3200年被灭。负隅顽抗抵抗者继续北上,混入河套游牧,为匈奴一支。

总结:早期夏人晋南O-Z26258(1.51%);中期夏人O1b-F3323 (2%);后期土方O-M1528-Z39663(1.2%),只算王族不加其它支系全国人口占比总计4.7%,中国3290万男性是夏人后代。”

问题来了,如果炎黄蚩尤时代为4700-4500=200年,尧舜时代为4200-4070=130年,放逐的夏人大禹治水,定九州,复仇尧舜夺取陶寺,攻灭有扈氏为4070-4000=70年…我们就会发现,他推理的每个帝王都活过70~100岁以上,如果各帝王不是世袭酋长的代称,作为个人来说,一般是不可能如此长寿的(殷商古墓中C14测年没有超过70岁的人…)。

当然,作者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夏人问题上,即东夷人群内讧,有乃斟罐氏携少康以令诸侯,尊夏反寒促,定都二里头,就降为为3800-3750=50年之间。而二里岗商人崛起,进入豫西,也降为3650-3600=50年之间(反映为商汤灭夏史实)…则越来越“人性化”了。

当然,《五帝本纪》及《夏本纪》年龄偏大问题并未解决…而且少康遗腹子又成历史之谜,因为夏后氏基因改为东夷人群的O1b-F3323。基因揭露少康非夏禹后代,为什么呢?《史记》“层累误读”又增加一个!大家发现没有:

“凡是以《史记》为依据的上古史判断,总有一个致命矛盾无法解决…”

好了,今天文章就写到这里,悬案由您思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