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苏东坡传》

 张宗琮 2023-04-20 发布于海南

这不是一篇技术文章,可能和之前的主题完全不同,不过无所谓了,我开心就好,本来也没想一定要把公众号做成什么样。可能以后也会发类似的文章,纯粹是自己看书的一些感悟吧,想记录自己此刻的心境。

第一次读《苏东坡传》应该是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的书,在那时侯或许也会想,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看完这本书时自己的心中就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子。当然了我不会说我希望成为苏轼那样的人,因为不屑于成为任何人,我就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觉得不会有什么崇拜的人,因为人无完人,没有人让我觉得无可挑剔,所以我更倾向于说我比较欣赏什么人,或者说欣赏他某一方面的特质。就苏东坡而言,他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的才华,旷达和朴实。

很多人喜欢苏轼是因为他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才华,虽然时隔千年,但是他的诗句总能在某些时刻将你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在中秋月夜,你可能独自一人走在异乡的街道,晚风拂过一斤可以感受到一丝深秋的寒意,当你抬起头望向天边的月亮,你会想起谁,或是远在故乡的家人,或是多年未见已然错过的姑娘,此刻你也许会不经意的吟咏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想此刻,她们也在同一轮明月下健康快乐地生活,也许这样就够了,然后收拾收拾心情,回到自己应该走的路上。又或者你有幸来到江边,望着那奔腾东去地汤汤江水,不经想起千百年来这汤汤江水从未停止,而这长江边上的人又换了多少代,曾经以为老去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才发现年轻是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情。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长江相比,你才会真的发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生命也许短暂,但是该经历地事情却不会减少,正如人们常说,没有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理想是买房买车,也许每个人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山河湖海,看花开花落。然而现实又是什么,是你心甘情愿地走上了一条不情愿走地路,很少有人能只为自己而活,也许这就是宿命。也许你就这么在自己的路上走着,白天的蝇营狗苟已经让你烦不胜烦,安静的夜才能让你得到片刻的宁静,短暂的平静之后,有些无法解决的烦恼如同深夜里的黑暗向你袭来,曾经的理想就像这一方小小的台灯为你驱散心底的阴霾,这时你也许会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穿越千年却总能在某些时刻与你产生共鸣,亦师亦友,好像从未离去。

苏轼的才华毋庸质疑,能让欧阳修看得汗流浃背,能让宋神宗投箸忘食,但是从来都是文无第一。李白的盛唐气象,杜甫的沉郁顿挫,中国文坛的文人墨客从来都是各领风骚。他1036年出生于眉州,1101年逝世于常州,他的一生历经五朝,从励精图治的仁宗,到纵情声色犬马的徽宗,亲眼见证的宋朝的由胜而衰。他跌宕起伏的一身充满了变数,他所处的地方在变,从家到京城,再从京城到各地为官,凤翔,密州,杭州乃至海南岛,一生奔波;他所处的位置在变,从凤翔判官、杭州通判,再到位极人臣,最后急转直下谪居惠州,雷州,一生宦海浮沉,曾局庙堂之高,也曾处江湖之远;他身边的人在变,从发妻王弗到王闰之,再到朝云,他对发妻的爱感人至深,从那首千古绝唱的悼亡词江城子就可以窥见一二。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或好或坏,唯一不变的就是他旷达的胸襟,世界在变,不变的是他对待世界的态度,这才是我最喜欢或者欣赏的地方。有时候生活无法选择,但是可以选择如何去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是那又怎么样呢,生活总要继续,当你穿越风雨也许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