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中的人种袋,为何要加上后天二字,它到底象征着什么?

 茂林之家 2023-04-21 发布于湖南

西游记中能够让孙悟空吃瘪的妖怪并不多,不过黄眉大王却算一个,主要倒不是因为他的实力有多强,本领有多厉害,而是因为这个妖怪手里的法宝实在让人头疼。

那一个金铙倒还好说,虽然困了孙悟空几天几夜,但最终还是在亢金龙的帮助下成功将之打破,可是另外一件法宝就不这么好破了,甚至可以说是无解。这件法宝就是被孙悟空叫做搭包的后天人种袋,里面前前后后不知装过多少天兵天将。

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这件法宝威力有多强,而是要讨论它究竟象征着什么,又为什么非要叫做“后天人种袋”?

“后天”与“先天”的区别

文章图片2

在探讨先后的区别之前,咱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种袋”究竟是什么意思?

对此,其实在西游记原著中也有答案就在女儿国那一难当中,女儿国的人们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到来之后,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欢呼声:“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里,唐僧一行人就是相当于人种,或者说他们身上怀揣着人种。说到这里,意思就已经很明白了,人种绝对和男人有关。按照古代人的理念,人的诞生是由父精母血混合生养而成,这种说法换作现代医学理念就是,女人的卵子需要接触男子的精子才能受孕,然后才能培育生命。

也就是说,所谓的人种袋,其实就是男人身上储存精子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女儿国的那些女人才会称唐僧师徒为人种。而且按照古人的说法,婴儿未出母体之前为先前阶段,出了母体之后就是后天阶段。把这种理念放到人种袋的说法上,其实也可以说得通,人体之内的精子储存之地,可以说是先天人种袋,而黄眉大王手中所持的法宝,显然不在人体之内,所以自然要被称之为后天之物。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对“后天人种袋”这个名字最片面的理解,因为在这一层意思之外,还隐藏着更为广泛的深意。

《西游记》中人种袋的威力,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

文章图片3

众所周知,一个人生命的源头就是精子的诞生之地,也就是所谓的“先天人种袋”。而西游中的人种袋,其实也象征着一种类似于源头的力量。因为所有的天神,一旦遇见了这个袋子就会无所遁形,任你有天大的神通,只要被这个袋子覆盖就别想逃出去。哪怕是孙悟空,也要避其锋芒。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原本都是从人种袋中来的,正所谓追根溯源,人家手中掌握着生命的根源,这些人自然是逃不掉的。所以说在西游世界里,人种袋就相当于一种根源性的能力,无论是谁都要受制于它。

那么对应到当时的现实当中,拥有这种至高无上能力的人,除了统治者还能有谁。就像西游中的黄眉大王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能凭空释放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威力,将所有人都吸进一个漩涡当中。那个时代的统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的命令想覆盖在谁的身上,就覆盖在谁身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也别想跑的了。

而且这件宝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原本它是属于弥勒佛的,只不过后来落在了黄眉大王的手中。弥勒佛在佛教中又象征着光明和神圣,属于那种威严不可侵犯的人物。如此也正好可以和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君权神授理念相互吻合,黄眉大王拥有了原本属于弥勒佛的源头能力,而当时自称为天子的统治者,也对外宣称自己的权利,乃是由上天或者神明赋予。

文章图片4

所以说这两者之间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很有可能是《西游记》作者刻意为之的巧妙安排,在用黄眉大王的形象暗指当时的统治者,而后天人种袋这件法宝,则是相互连接双方的一个媒介或者桥梁,同样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

对当时统治者的讽刺

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西游中的黄眉大王都做了哪些事情:假冒如来佛祖,设计困住孙悟空,巧取豪夺想要成为取经人……总之,站在了正义的对立面。

这些事情虽然无法和当时的统治者一一对应起来,不过说传递的意思却非常明显,就是以妖怪的形象来隐讽暗喻,认为统治者的某些行为有失本分,不当其位。

因为像人种袋这样的源头能力,也就是当时帝王所拥有的权利,在人间已经可以说是至高无上,没人能够违抗。但拥有这种权利的人,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能力用在正道上呢?

此时我们在把话说得明白一点,这世间哪有什么君权神授,哪有什么天意或者神明,真正的天意,其实就是民意。《西游记》中弥勒佛为什么会站在唐僧师徒这一边,就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符合人间的正义。所以也就不难看出,在作者的心里真正至高无上的东西,就是人间的正义,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民意。

文章图片5

黄眉大王仗着自己掌握了某种能力开始胡作非为,结果被弥勒佛出面压制,并且收回了他的法宝。若是把这一结果延伸到现实当中,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警醒,如果不能及时醒悟,他的能力和权利恐怕也终将会不复存在。

毕竟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民意即天意,天子即民子,如此便是此书的作者想要传递给世人的道理。

结语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集佛儒释道等各家经典的大成之作,如今看来此言果然非虚。书中既包含着佛家道家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感悟,同时也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力。

其作者虽为一介布衣,可书中的许多内容却都能够联系到朝堂之上,甚至透露着对天下形势的忧虑和见解。居庙堂之上不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也许这正是古代文人的终极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